第149章 宴饮聚贤,军备思谋

作品:《三国:言出法随,截胡何太后

    庭院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两人粗重的喘息声和兵器坠地的哐当声。


    刘度缓缓松开手,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二位都是举世无双的猛将,为这点小事伤了和气,不值当。今日的比试,就到此为止吧。”


    许褚的手腕上留下了一圈清晰的红痕,他下意识地揉了揉,却不敢有丝毫怨言,只是低着头道:“俺…… 俺听大将军的。”


    典韦也躬身道:“属下鲁莽,请大将军责罚。”


    刚才他还觉得刘度年轻,未必配得上自己的追随,此刻却只剩下心服口服。


    能有这等身手的人物,就算再年轻,也值得他典韦效死。


    刘度摆了摆手,捡起地上的镔铁刀和双铁戟,分别递还给两人:“切磋而已,何罪之有?只是往后需记住,你们是袍泽,不是敌人。”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两人:“函谷关之事,我意已决,典韦带两千精兵,明日便启程赴任,荀攸先生会随后赶到,辅佐你处理防务。”


    典韦双手接过铁戟,沉声道:“属下遵命!定不负大将军所托!”


    刘度又看向许褚:“仲康,你就留在我身边,做我的亲卫统领,如何?”


    许褚黝黑的脸上露出一丝不好意思的笑容,挠了挠头道:“俺…… 俺听大将军的。只要能杀贼,做啥都行。”


    刚才的比试让他彻底认清了典韦都实力,所以收起了所有的傲气。


    刘度满意地点点头。


    经此一战,不仅震慑了这两位猛将,更让他们明白了彼此的定位,也算是意外之喜。


    刘度望着许褚和典韦躬身立在面前的身影,眼底掠过一丝了然。


    刚才那场激战,看似势均力敌,实则高下已分。


    典韦的双戟攻守兼备,最后那记以伤换伤的招式里,他左臂横挡的角度更刁钻,右戟劈砍的时机也更精准,若是真拼到底,许褚左肩的伤口定然比典韦腰侧的划伤深得多。


    “细节处见真章啊。” 刘度在心里暗叹。


    许褚的悍勇毋庸置疑,可在临敌应变的细腻上,终究还是差了典韦半分。


    双戟的优势正在于此,单戟主攻时,另一戟总能恰到好处地护住破绽,这也是他最终选定典韦镇守函谷关的关键。


    好在经过刚才的较量,两人都该看清了彼此的斤两,往后该收敛的傲气,也该收敛了。


    “走吧,堂内酒宴已备妥,我给二位引荐几位同僚。”


    刘度拂了拂衣袖上的灰尘,语气恢复了平日的温和。


    他知道,光靠武力震慑还不够,还得让这两员猛将尽快融入自己的班底,尤其是典韦,日后要与荀攸长期共事,提前熟络总没错。


    许褚和典韦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收敛的战意,齐声应道:“遵命!”


    三人转身回议事堂时,夕阳的余晖正斜斜地穿过走廊,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许褚攥着镔铁刀的手松了些,虎口的血迹已经干涸,却莫名觉得这刀柄比刚才顺手了几分;


    典韦则将双戟扛在肩上,步伐沉稳,额角的疤痕在霞光里泛着暗红,眼神却比来时平和了许多。


    议事堂内早已重新摆上了酒宴,案几上的冷菜被撤下,换上了刚出锅的热食,还有一大坛刚开封的杜康酒,酒香混着菜香在堂内弥漫。


    荀彧、荀攸、贾诩三人已在堂内等候,见刘度带着两人进来,纷纷起身见礼。


    “这位是荀彧,文若先生,主管内政民生,往后军中粮草、户籍诸事,二位尽可找他商议。”


    刘度先指着荀彧介绍道。


    荀彧身着素色长衫,面容清癯,眼神温和却透着锐利,对着许褚和典韦拱手行礼,举止从容不迫。


    “这位是荀攸,公达先生,擅长军机谋略,明日便会随典韦将军前往函谷关,辅佐防务。” 刘度又指向荀攸。


    荀攸比荀彧更显沉稳,颌下留着短须,对着典韦微微颔首:“典韦将军勇冠三军,有将军镇守函谷关,我心甚安。”


    典韦连忙拱手还礼:“不敢当,还望先生多多指点。” 刚才刘度已点明他要与荀攸共事,此刻见对方态度谦和,心中的拘谨消了大半。


    最后,刘度指向角落里一身黑袍的贾诩:“这位是贾诩,文和先生,智计深沉,军中奇谋秘策多出自他手。”


    贾诩只是淡淡抬眼,对着两人略一点头,那双深邃的眼睛里看不出情绪,却让许褚莫名觉得后背一凉。


    介绍完谋士,刘度转向许褚和典韦:“这位是许褚,仲康,谯县人士,勇力绝人,往后便是我的亲卫统领。”


    又指着典韦,“这位是典韦,陈留人士,双戟无敌,即将前往函谷关镇守。”


    荀彧三人目光落在两人身上,暗自点头。


    许褚腰粗十围,站在那里像座黑铁塔,腰间的镔铁刀沉甸甸的,一看便知是力能扛鼎之辈;


    典韦更是魁梧得惊人,肩上的双戟闪着寒光,裸露的臂膀上伤疤交错,不用问也知道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悍将。


    “二位将军请入座。” 荀彧笑着抬手示意,“一路辛苦,先尝尝这洛阳的风味。”


    众人落座后,刘度端起酒杯:“今日双喜临门,一是仲康、典韦二位将军来投,二是公达先生即将启程镇守函谷关,这杯酒,祝我等同心协力,共保洛阳安稳!”


    “干!” 众人齐声响应,酒杯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


    许褚拿起酒杯一饮而尽,咂咂嘴道:“这酒比俺家乡的烧刀子带劲!”


    说着抓起一块肘子,大口啃了起来,吃得满嘴流油,却丝毫不显粗鲁,反倒透着一股坦荡。


    典韦也没客气,左手端着酒杯,右手用匕首叉起一块烤肉,吃得豪迈。


    他偶尔抬眼看向荀攸,目光里带着几分探究,这位看似文弱的谋士,就是往后要与自己镇守关隘的搭档?


    刘度满意地点头,心里却掠过一丝隐忧。


    他麾下的谋士虽精,却太少了,荀彧主内政,荀攸掌军机,贾诩司秘策,看似各司其职,可一旦战事扩大,怕是难以兼顾。


    若是能再有几位像张郃、赵云那样的将才就好了,既能冲锋陷阵,又能带兵谋划,可惜影卫从河北传来的消息,至今还没动静。


    刘度又转向贾诩:“文和先生,处决西凉降兵的事,进展如何了?”


    贾诩放下筷子,语气平淡:


    “已按主公吩咐,由属下亲自监刑,首批罪证确凿的三百人已于今日午时处决,其余人等正在清查,三日内可全部处置完毕。”


    “嗯。” 刘度颔首,“此事做得隐秘些,莫要引起降兵恐慌。”


    他知道,那三万降兵和西凉军残部还被关押在城外营地,若是听闻西凉降兵被处决,难保不会生乱,必须严加看管。


    荀彧蹙眉道:“主公,如今洛阳兵力本就紧张,邢道荣将军带三千虎贲军去取虎牢关,典韦将军又要带走两千,剩下的虎贲军怕是难以同时镇守洛阳城和看管降兵。”


    这话正说到刘度心坎里。他沉吟道:“此事不必担忧,剩下的虎贲军,自然也都是精锐,之前只不过是做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