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黄土坡下的千骑影

作品:《三国:言出法随,截胡何太后

    就在这时,刘度身后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穿衣声。


    刘度转过头,只见何太后正缓缓站起身,身上只披了一件宽松的外袍,露出雪白的肩头和精致的锁骨。


    她的脸上带着一丝慵懒的倦意,眼底却闪烁着满足的光芒。


    昨夜她与唐姬一同吸引火力,虽也耗费了不少力气,却不像唐姬那般昏睡过去。


    见刘度醒了,她便主动走过来,笑意盈盈地伺候他穿衣。


    “侯爷醒了?” 何太后的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却比平日里更多了几分柔媚,“奴婢伺候您更衣。”


    她拿起刘度的常服,动作熟练地为他系上腰带,整理衣襟。


    手指不经意间划过刘度的肌肤,带着一丝刻意的挑逗。


    他忽然伸出手排拍了拍她的手,语气带着几分戏谑:“你昨日表现不错,甚合我意。”


    何太后的身体微微一颤,脸上泛起红霞,却没有躲闪,反而顺势往刘度怀里靠了靠,声音娇媚:“能伺候侯爷,是奴婢的福气。”


    “嗯,” 刘度满意地点点头,指尖在她臀上轻轻拍了拍,“以后我会经常来宫里过夜的。”


    听到这话,何太后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心中像是被暖流填满,连日来的不安与算计都烟消云散。


    她连忙抬起头,眼中满是欣喜:“真的吗?侯爷此话当真?”


    “自然是真的。” 刘度捏了捏她的下巴,“本侯何时骗过你?”


    何太后笑得眉眼弯弯,连忙低下头,继续为刘度整理衣襟,只是那颤抖的指尖暴露了她内心的激动。


    她下意识地伸出手,轻轻揉了揉自己的小腹,心中默默祈祷着。


    一定要快点给刘度怀个孩子,只要有了孩子,就能彻底拴住他的心,自己的地位也就稳如泰山了。


    到时候,别说一个唐姬,就算是西宫那些女人一起上,也休想撼动她的位置!


    刘度自然不知道何太后心中的盘算,他整理好衣袍,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筋骨。


    阳光透过窗棂照在他身上,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身姿愈发挺拔。


    他看了一眼仍在熟睡的唐姬,又看了看满脸期待的何太后,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这永乐宫,倒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时辰不早了,我该回营了。” 刘度说道,“军中还有要事处理。”


    何太后连忙应道:“侯爷放心,奴婢会照顾好唐姬的。”


    刘度点点头,不再多言,转身朝着外室走去。何太后跟在他身后,为他推开房门。


    清晨的宫风吹拂进来,带着一丝凉意,吹散了些许帐内的暧昧气息。


    刘度深吸一口气,胸中顿时清爽了不少。


    ……


    邙山以北的官道上,尘土被车轮碾出两道深沟,像大地开裂的伤口。


    一支绵长的队伍正缓缓向东挪动,车轴转动的吱呀声与马蹄踏地的笃笃声交织在一起,在空旷的原野上荡出很远。


    队伍中央是上百辆粮车,每辆车上都堆着鼓鼓囊囊的麻袋,麻布被粮食撑得发亮,隐约能看到袋口露出的麦麸。


    押车的民夫们弓着腰,额头上的汗珠顺着黝黑的脸颊滑落,砸在滚烫的地面上,瞬间便蒸发成一道白气。


    三千余名押运士卒分散在粮车两侧,手里的长矛斜指地面,铠甲在阳光下泛着冷硬的光。


    队伍最前方,一匹青灰色的战马正缓步前行。


    马背上的中年男子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儒衫,外罩轻便的皮甲,颌下留着三缕短须,正是袁绍麾下负责押运粮草的蒋奇。


    他四十多岁年纪,眼角已有细纹,眼神却透着一股读书人特有的审慎,时不时勒住缰绳,转头扫视身后的队伍。


    “将军,前面就快到洛阳西城了。” 身旁的亲兵低声提醒。


    蒋奇嗯了一声,勒住马缰。


    他抬头望向远处,只见一脉土黄色的丘陵横亘在前方,像一条沉睡的黄龙。


    山丘上几乎没有树木,只有稀疏的枯草在风中摇曳,裸露出大片的黄土,在阳光下泛着刺眼的光。


    “若有敌军从此山突袭,恐怕危险……” 蒋奇喃喃自语,手指却不自觉地摩挲着腰间的佩剑。


    他虽为儒将,武力平平,却能成为袁绍的心腹,靠的正是这份刻在骨子里的谨慎。


    此次押运的粮草关系到西园军的生死,容不得半点差错。


    “去把主簿叫来。” 蒋奇对亲兵吩咐道。


    不多时,一个戴着方巾、背着书箧的文士快步赶来,对着蒋奇拱手行礼:“将军有何吩咐?”


    蒋奇抬手指向远处的丘陵:“那处高地是何地名?”


    主簿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回将军,那便是邙山。此山多黄土,土层疏松,风一吹就起沙尘。若是有大队人马藏匿,定会扬起漫天黄沙,绝无可能瞒过人眼。”


    蒋奇听完,紧绷的肩膀微微放松。


    他最担心的就是有人在此设伏,毕竟邙山地势虽开阔,却也有不少土坡沟壑可藏人。


    “传令下去,加快速度通过此处。” 蒋奇对亲兵说道,“让后队的弓箭手登上粮车警戒,一旦发现异动,立刻示警。”


    “诺!” 亲兵领命而去,很快,队伍后方便传来弓弦拉动的脆响,百余名弓箭手攀上粮车顶,张弓搭箭,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的土坡。


    蒋奇满意地点点头,轻轻一夹马腹,青灰色的战马迈开蹄子,继续向东行进。


    然而,就在蒋奇视线死角的邙山主坡后方,此刻正静立着一支骑兵。


    千余匹战马并排而立,马头齐齐朝向西方,马背上的骑士们身着西凉军特有的玄色铠甲,甲叶上的狼头纹在阳光下若隐若现。


    诡异的是,如此多的人马伫立在黄土坡上,竟没有扬起丝毫沙尘!


    骑士们的靴底都裹着麻布,马蹄也被厚布包裹,连呼吸都放得极轻,仿佛一群蛰伏的猎豹。


    骑士们的动作整齐划一,左手控缰,右手按在腰间的环首刀上,目光直视前方,脸上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情,肃穆得如同石刻的雕像。


    风吹过他们的铠甲,发出呜呜的轻响,却吹不散那股凝聚的杀气。


    队伍最前方,一匹浑身赤红的战马格外显眼。


    马鬃如燃烧的火焰,四蹄踏在地上,稳稳当当,连一丝多余的晃动都没有。


    马背上的骑士穿着与其他人同样的西凉铠甲,却掩不住铠甲下贲张的肌肉线条,肩宽腰窄的身形透着爆发力。


    他微微低着头,玄色的头盔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线条分明的下颌和紧抿的薄唇。


    阳光从盔檐下漏进来,在他脸上投下一道阴影,却挡不住那双锐利如鹰的眼睛。


    这正是刘度的截粮部队,领头的自然是骑着赤兔马的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