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父女议刘度,蔡琰春心动
作品:《三国:言出法随,截胡何太后》 她一直以为,刘度的不凡,不过是战功赫赫罢了。
可这诗中蕴含的家国情怀、文学功底,远超一般的文人墨客,难怪父亲会如此着迷!
这样一位文武双全、既有盖世之勇又有济世情怀的人物,确实值得青史留名!
蔡邕看着女儿震惊的神情,脸上露出一丝与有荣焉的笑意:
“这是冠军侯前日在朝会单独为我所作。怎么样?琰儿,这诗…… 当得起惊为天人四字吧?”
蔡琰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用力点头:
“何止惊为天人!此等诗句,足以流传千古!父亲说得对,这般人物,确实该为他独立造册做传!”
此刻,她终于明白,父亲的魔怔并非无因。
这位冠军侯,就像一颗突然闯入夜空的星辰,不仅以武力震慑四方,更以才情惊艳了世人。
烛火在两人之间跳跃,映照着那首诗,也映照着蔡琰眼中燃起的好奇与向往。
她忽然很想亲眼见见这位写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冠军侯,想知道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能兼具如此勇武与才情。
书房外的夜色依旧浓重,可蔡府的这盏烛火,却仿佛因这首诗,变得更加明亮了。
蔡邕看着女儿赞不绝口,眼中笑意更浓。
他这个女儿,自小饱读诗书,寻常男子根本入不了她的眼,便是洛阳城里那些所谓的世家公子,在她面前也常被怼得哑口无言。
如今能让她这般推崇,可见刘度是真的入了她的心。
“你这丫头,向来眼高于顶,今日总算有个能入你法眼的了?”
蔡邕放下手中的笔,语气带着几分调侃,却难掩欣慰。
蔡琰被说得脸颊发烫,嗔怪地看了父亲一眼,却没反驳。
蔡邕见她默认,心中越发笃定。
他想起刘度的模样,身姿挺拔面容俊朗,虽已二十多岁,却正值壮年,眉宇间的英气与沉稳,与那首诗中的豪情相得益彰。
再看自家女儿,才貌双全气质卓然,这不正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吗?
虽说刘度比琰儿大了近十岁,可冠军侯这个爵位,本就该配这般成熟稳重的人物。
蔡邕忽然想起第一任冠军侯霍去病,当年霍去病出征时也不过二十出头,却能喊出匈奴不灭何以家为的豪言,最终封狼居胥青史留名。
如今的刘度,论气魄丝毫不输当年的霍去病,甚至在才情上更胜一筹。
“琰儿,” 蔡邕忽然正了正神色,语气变得郑重,“你觉得,为父替你撮合与冠军侯的婚事,如何?”
他目光灼灼地看着女儿,一字一句道:
“此人文武双全,又是汉室宗亲,如今更是整个大汉的风云人物,这般人物,总能入你的法眼了吧?”
蔡琰闻言,顿时如遭雷击,脸上腾地飞起两抹红霞,连耳根都红透了。
她虽是与父亲亲近,没那么的规矩,可这般直白地谈论婚事,还是让她羞得手足无措。
她下意识地低下头,手指绞着纱裙的衣角,声音细若蚊蚋:“父亲…… 您说什么呢……”
那副娇羞模样,与平日里谈论诗书时的从容淡定判若两人。
蔡邕看在眼里,心中暗笑。这丫头,嘴上不说,心里怕是早就动了心思。
“父亲说的是正事。” 蔡邕故作严肃,
“你也十六了,到了该议亲的年纪。寻常世家子弟,父亲知道你看不上。可刘度不同,他不仅家世显赫、功勋卓著,更难得的是与你一样,有文人的风骨与气魄。你们若是能成,便是天作之合。”
蔡琰的心跳得更快了,脸颊烫得像是要烧起来。
她抬起头,眼神躲闪着不敢看父亲,却忍不住替自己辩解:
“父亲说笑了。冠军侯如今声名显赫,想攀附他的名门闺秀不知有多少,求亲的队伍怕是能从洛阳排到长安,哪里轮得到咱们家?”
这话虽是自谦,却也道出了实情。
蔡家虽是书香门第,在文坛颇有声望,可论权势与刘度如今的地位相比,实在不值一提。
蔡邕听了这话,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眉头也微微皱起。
他这才猛然醒悟,自己刚才确实有些想当然了。
刘度如今是什么身份?救驾有功封冠军侯,手握虎贲军兵权,连何太后都对他言听计从,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不为过。
袁绍那般四世三公的家族,他都敢直接叫板,自己一个小小的侍中,凭什么觉得能当他的岳父?
论官职,他不过是个侍奉皇帝左右的侍中,连九卿都算不上;
论权势,刘度一句话,就能让三公换人,他连抗衡的资格都没有。
这般悬殊的差距,别说撮合婚事,怕是连主动提及,都要掂量掂量自己够不够分量。
“是为父考虑不周了。” 蔡邕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
他看着女儿面色红润,显然对刘度也颇有好感,心里忽然有些不是滋味,自家这么好的女儿,难道还配不上一个刘度?
可转念一想,刘度的地位确实太高,蔡家想要高攀,确实有些勉强。
蔡琰见父亲面露难色,眼中的光芒也黯淡下去,连忙收敛了羞涩,走上前轻轻按住父亲的手臂,柔声说:
“父亲别想这些了,儿女婚事自有天定。您先用餐吧,饭菜都凉透了。”
她知道父亲的脾气,看似温和,实则执拗,若是认定了一件事,轻易不会放弃。
可她不想让父亲为了她的婚事,去求刘度那般权势滔天的人物,更不想落得个攀附权贵的名声。
蔡邕看着女儿懂事的模样,心中更是愧疚。
他点了点头,拿起筷子,却没什么胃口,只是象征性地夹了一口菜。
可他那倔脾气,注定了不会轻易放弃。
尤其是想到这是女儿第一个看得上眼的男人,蔡邕的眼神又渐渐坚定起来。
“饭可以慢慢吃,婚事也可以慢慢筹谋。” 蔡邕放下筷子,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执拗,
“下次朝会,为父定要找机会跟冠军侯好好聊聊。哪怕不成,也得让他知道我蔡邕有个才貌双全的女儿。”
他就不信,以自家女儿的才情,会入不了刘度的眼。
蔡琰看着父亲眼中的执拗,知道劝也没用,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拿起勺子,盛了一碗汤递过去:
“那也得先把身子养好,不然怎么跟冠军侯好好聊聊?”
蔡邕接过汤碗,看着女儿眼中的关切,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他舀了一勺汤,慢慢喝着,心里却已经开始盘算下月朝会该如何开口。
窗外的夜色依旧深沉,书房里的烛火却仿佛带着某种期盼,明灭间映照着父女俩各自的心思。
蔡琰看着父亲一边喝汤一边沉思的模样,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她偷偷拿起案角那张抄着诗句的麻纸,指尖再次拂过不破楼兰终不还那一行,心中忽然生出一丝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的期待。
若是…… 若是父亲真的能成呢?
那个写出这般豪言、立下赫赫战功的男人,会是什么样的?他会…… 看得上自己吗?
少女的心事,如同窗外悄然绽放的夜兰,在烛火的光晕里,带着几分羞涩,也带着几分隐秘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