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张良加韩信?

作品:《三国:言出法随,截胡何太后

    刘度先前派去接送二人的虎贲军,皆是精锐之师。此举本意便是展示自身底蕴,好让二人更加归心。


    如今看来,这招效果显著 —— 二人好感度已达 90 点,算得上是心腹了。


    这般程度的好感,几乎不存在回落的可能。虽说还不及 100 点好感的死忠,却也足够刘度差遣。


    正因如此,刘度表现得极为淡定,压根没有接话的打算。


    可他这般气定神闲,反倒把荀攸给整不会了。


    荀攸望了望坐在主位的刘度,眉头微微蹙起。


    他能笃定,眼前这少年绝非懵懂无知,而是故意这般行事。


    想起先前对刘度的种种猜测,荀攸觉得或许该再加一条 —— 老谋深算。


    换作旁人,刚踏入洛阳这等大汉权力中心,又正值求贤若渴之际,定会摆出极低的姿态。


    然而刘度身上却透着一股浓烈的自信,仿佛即便没了他们叔侄二人,也照样能成就大事。


    若是在虎贲军大营外,荀攸或许会觉得此人刚愎自用、毫无容人之量。


    但见识过营中士兵的操练,以及那些精锐校尉的风采后,他便明白刘度必然还有底牌,说不定连军师都早有了其他人选。


    想到这里,荀攸知道不能再藏着掖着了。


    毕竟此刻归顺刘度,算得上是雪中送炭;若真等刘度势力崛起,即便自己能力再强,恐怕也难成心腹。


    一旁的荀彧,虽不擅长奇谋妙计,察言观色的本事却颇为出众。


    见刘度有如此气度,他心中更是佩服不已,不禁暗忖:


    “若是大汉天子由刘度来当,何至于落到群雄并起、天子暗弱的境地……”


    在荀彧看来,只要天子之位仍由刘家子弟坐,对汉室而言便算得过去。


    此时荀攸不再藏拙,直接道出了自己的计谋:


    “所谓的由头倒也容易,只需伪造一封书信,假意是董卓授权给下属,令其劫掠袁绍的军粮。”


    “冠军侯再派人假扮西凉军,劫掠上一次,便能让两边势同水火!”


    荀彧听完这个计策,眼前顿时一亮。此计虽算不上高明,却拿捏得恰到好处。


    他心情激荡之下,下意识接话:


    “董卓初到洛阳,便放纵西凉军烧杀抢掠。如今伪造信件称他劫掠袁绍军粮,正合董卓的行事风格,想来也不会有人怀疑。公达此计甚妙!”


    刘度这才露出笑容,看向荀攸的目光愈发满意。


    荀攸果然擅长奇谋,这般计策自己先前竟未曾想到。


    这正应了那句 “术业有专攻”,刘度只擅长大方向的把控,这类阴谋算计的事,还得交给专业人才。


    不过为了展露自己的眼光,刘度适时补充道:


    “况且袁绍此人自视甚高,本就看不起董卓这等武夫,说不定原本就没打算给董卓提供充足军粮!”


    这话虽是刘度的猜测,却合情合理。


    如今国库掌握在王允手中,袁绍手里自然没有太多余粮。而董卓的军队进入洛阳,本就不是天子征召,如今纯属强赖不走。


    王允若是不提供军粮,西凉军早晚要哗变,想来董卓也是因此,才会放任西凉军在街市上横行。


    以军粮为引子,的确能让袁绍与董卓反目成仇。


    听完刘度的分析,荀攸看向他的眼神更是精光直冒。


    眼下的刘度,简直是完美的主公人选 —— 不仅出身高贵,气度不凡,身具万夫不当之勇,更关键的是富有韬略、目光长远!


    想到这里,荀攸不再矜持,直言道:


    “冠军侯果然深谋远虑,荀攸佩服之至。若侯爷不弃,荀攸愿拜为主公!”


    见荀攸纳头便拜,刘度心中也略感得意。虽说看小说时,常看到 “虎躯一震,众人纳头便拜” 的情节,觉得有些虚假,


    但换成自己亲身体验这种待遇,不得不说,确实畅快。


    不过刘度也没只顾着享受,连忙走到荀攸身前,将他从地上扶起,口中赞道:


    “我得荀攸,好比高祖得韩信,何愁不能匡扶汉室!”


    荀攸听了这话,愈发激动。刘度这般身份,竟将自己比作韩信 —— 那可是大汉开国功臣,智计百出的兵仙啊。


    “得主公赏识,微臣自当尽心效力,却万万不敢与兵仙相比。”


    刘度哈哈一笑,没在这个问题上过多纠缠,拍了拍荀攸略显单薄的肩头,说道:


    “哈哈哈,公达尽管放心,你之计谋配上我之勇武,定然能横扫乱世!匡扶汉室指日可待!”


    荀攸看着刘度展露的真性情,对这位主公也十分满意。他还真有些担心,刘度是那种沉迷于阴谋算计的枭雄。


    辅佐枭雄,或许未来能成就霸业,可功臣往往难免遭到猜忌。所以若有选择,多数人更希望主公有真性情的一面。


    刘度转头看向荀彧。方才众人专注于问策,荀彧一直未曾开口,


    但实际上,刘度对荀彧的渴望,甚至超过了荀攸。


    如今大汉百废待兴,正需要一位内政人才,而荀彧有王佐之才,绝对是最佳人选。


    单论这一点,即便毒士贾诩,恐怕也比不上荀彧。


    “既然公达已然归顺,不知文若有何打算?”


    虽说荀彧的好感度也已达 90 点,可这小子向来不显山不露水,刘度还真拿捏不准他的态度。


    其实荀彧既然来到虎贲军营,便已下定决心归顺刘度。


    方才他只是沉浸在对刘度现状的思索中,早已开始为其谋划对策了。


    听到刘度问话,荀彧站起身,几乎没有犹豫,直接跪地说道:


    “文若得冠军侯赏识,自然不敢托大!愿为冠军侯驱使!”


    荀彧如此干脆利落,自然是因为先前一番观察,觉得刘度确实不凡,加之其汉室宗亲的出身,简直是自己心中完美的主公人选。


    刘度见状,更是欣喜,拉着他站起身来,夸赞的话语紧随而至:


    “世人皆传文若有王佐之才,我有文若辅佐,往后内政之事便可高枕无忧了!”


    听到这般夸赞,荀彧谦虚道:


    “微臣并无其他才能,若说处理内政事务,倒是还有些心得。”


    刘度知道荀彧太过谦虚。曹孟德后来能四处征战而无后顾之忧,正是因为有荀彧坐镇后方。


    如今自己竟把这位大能撬了过来,真不知日后曹老板还如何崛起?


    不过这些都不是刘度该操心的。得到荀彧、荀攸叔侄,他总算告别了光杆司令的日子。


    往后各方面的政务,总算有人能帮忙处理了!


    “今日得二位相助,实乃天大的喜事。来人啊!速速备宴,我要与二位促膝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