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念力破局,材料自产
作品:《四合院:八尺婴儿,念力镇禽兽》 第一关:规划与审批。
鹏城这时城市规划蓝图里,满满当当画着工业区、基础住宅、道路管网……
目光所及皆是摊大饼式的发展,追求的是速度和基础覆盖,
压根没有超高层建筑这个概念。
而且,国家层面对于这种冒进的建筑形式,持极其谨慎甚至否定的态度,
认为这是资本主义的炫耀,不符合国情,浪费资源,且存在未知风险。
审批部门的人一听何雨天的想法,头摇得像拨浪鼓,连报告都不愿意接。
但,这难不倒何雨天。
他启动魂身,发动灵触,开始频繁“偶遇”那些能拍板的关键人物。
不是在会议室,就是在食堂,或者上下班的路上。
每一次“偶遇”,何雨天都会不着痕迹,
放大他们内心深处对“改革”、“创新”、“地标”、“国际影响力”的渴望与认同。
同时将“何雨天”、“天宇女子学院”、“122层”这些概念,与这些积极正面情绪悄悄关联。
几次“偶遇”下来,关键人物们再看到何雨天,
总觉得这年轻人想法大胆,却充满魅力,
他的计划虽然冒险,却代表着前沿方向。
渐渐地,阻力变小了,虽然流程依旧复杂,但至少报告有人看了。
会议,愿意开了,那扇紧闭的审批大门,被何雨天用念力撬开了一条缝。
审批下来,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第二关:设计。
国内设计院听到122这个数字,就直接摆手,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
邀请国外顶尖设计事务所?
人家一听是华国鹏城,大多以为是开玩笑,报价高得离谱且态度傲慢。
气得何雨天想在这些人的腰子来一针。
何雨天冷笑一声:求人不如求己!
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念力空间全开!
念力空间内,精神力无限的他,开始在脑海中疯狂模拟。
他回忆着后世鹏城地王大厦、京基100、甚至沪市中心大厦的结构特点,
结合80年代能达到的技术边界,进行融合、优化、降维设计。
无数结构图纸、力学计算、管线布局、外观效果图在他的念力空间中飞速生成、验证、迭代。
最终,他设计出了一套外观简约现代、结构扎实、兼顾了时代技术和审美极限的完整建筑方案。
他随便注册了个海外皮包设计公司,将这套自己抄自己的方案拿了出來,
震惊了所有看到图纸的工程师——这设计,太超前,又似乎……可行?
第三关:建筑材料。
超高层需要的高强度特种钢筋,高性能混凝土,高级防火保温建材,抗震构件……
国内产能和质量完全跟不上,进口?外汇紧张且渠道不畅。
何雨天再次发挥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
他之前利用异能,在苏联各地“收集”的海量矿产和工业原料此刻派上了大用场。
他白天是老板,晚上就化身人形高炉和万能车床。
矿不够?再挖就是。
在念力空间的绝对掌控下,他直接提取原材料,
用念力精准控制温度、配比、锻压、成型……
生产出一批批性能远超国标,甚至达到后世国际先进水平的特种钢材和新型建材。
然后,趁夜深人静,空间搬运,一吨吨凭空堆放在,工地规划好的区域。
第二天工人们上班,总能看到莫名其妙多出来的,质量好得吓人的材料,
只能归功于“何老板神通广大,进口渠道厉害”。
第四关:城市配套。
鹏城当时的市政管网为几十万的城区人口设计,
哪里撑得起一栋122层摩天楼的用水用电和排污?
专门为它扩建电网、水厂?投资巨大且周期漫长。
何雨天一拍脑袋:
“笨啊!我又不是要一下子把122层全用上!先把主体结构盖起来!”
他决定采用非常规策略:
“盖一层,通一层的水电!暂时就用大功率发电机和临时水源顶着!”
“制造几台发电机也不是很难,水的问题对于拥有无限空间的他来说,简直就不是问题。”
“先把楼立起来再说!至于以后的正式配套,等楼起来了,成了既成事实的地标,市政自然得想办法跟上!”
这就叫倒逼城市升级。
与此同时,
深知未来是信息时代的何雨天,并没有把所有鸡蛋放在,房地产一个篮子里。
他大手笔投资中科院计算所、清北大学等顶尖机构的计算机研究项目,真诚希望助推国内的科技发展。
然而,现实的差距令人绝望。
80年代中期的华国计算机水平,与世界前沿的差距如同天堑。
从底层芯片架构、指令集、光刻技术,到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外围设备……
几乎处处都是空白,或者说刚刚起步,步履维艰。
从零开始自主研发,耗时太久,错过整个时代浪潮。
何雨天没那个耐心等。
他解决办法简单粗暴——技术盗取。
利用无人能及的念力飞行和隐身能力,他悄然潜入Intel、IBM、AMD等公司的核心研发基地和实验室。
念力扫过,那些被严密保管的设计图纸、芯片掩模、核心代码、实验室数据……
悉数复制进他的念力空间。
他甚至顺手“借”走了一些刚出炉的实验样品和关键设备。
过程看似轻松,实则一点都不难。
每一次碰到人,他给对方一个眼神就进入了美好幻境。
何雨天凭借念力,一次次无惊无险的搬东西。
带回这些战利品,他并不直接抛给国内的科研机构,那太骇人听闻。
而是通过他在港岛注册的天宇科技公司,将这些技术进行分解、消化、吸收,
再以“技术引进”、“合作开发”、“灵感启示”的方式,一点点合理输送给内地的合作单位。
这极大地缩短了国内在芯片和计算机领域的技术差距,
虽然依旧任重道远,但至少找到了一条可以狂奔追赶的捷径。
何雨天的商业科技帝国,在房地产之外,又埋下了一颗至关重要的种子。
何雨天抽空飞回四合院喘口气。
刚进院门,院里不管老少,见了他都恭敬喊一声“何爷”,这地位,杠杠的。
可还没等他享受够这众星捧月的滋味,
一群小豆丁就围了上来,一个个眼泪汪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