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朝堂上的弹劾

作品:《大乾法医:开局惊懵当朝宰相

    卯时三刻,天光未亮,紫禁城的宫门在沉重的吱嘎声中缓缓开启。


    百官身着厚重的朝服,在料峭的春寒中,如同一道道沉默的影子,鱼贯而入。没有人交谈,只有官靴踏在冰冷石板上的清脆回响,以及环佩玉饰偶尔碰撞发出的细碎声音。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山雨欲来的压抑。


    所有人都知道,今日的大朝会,将不再是往常那般枯燥乏味的歌功颂德。


    漕运总督,二品封疆,一夜“自戕”。


    这消息如同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在了京城官场每一个人的心上。钦差顾长风那把看不见的刀,已经饮了血,而那血腥气,正顺着运河,飘进了这帝国的心脏。


    太和殿。


    巨大的蟠龙金柱支撑着巍峨的穹顶,庄严肃穆,却也冰冷得没有人气。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垂首而立。


    都察院左都御史张敬臣,站在文官队列的最前方。他身形清瘦,腰杆却挺得如一杆标枪。花白的头发一丝不苟地束在官帽之下,那张布满沟壑的脸庞,冷静得如同一块万年寒冰。


    他身后的户部侍郎王承恩,则显得焦躁不安。他肥胖的身体微微颤抖,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眼神不停地往龙椅的方向瞟。


    终于,随着内侍一声悠长的唱喏。


    “陛下驾到——”


    身着明黄龙袍的皇帝李世昭,在一众宫女太监的簇拥下,缓缓步入大殿。他步履从容,面无表情,那双深邃的眸子扫过阶下百官,却仿佛什么都没有看到,只是径直走上高台,在那张象征着至高权力的龙椅上,安然坐下。


    大殿内,瞬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老太监尖细的嗓音打破了沉默。


    话音刚落。


    “臣,都察院左都御主,张敬臣,有本启奏!”


    张敬臣从队列中走出,手捧象牙笏板,跪倒在丹陛之下。他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如同金石相击,回荡在空旷的大殿之中。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来了。


    皇帝李世昭的目光,终于落在了张敬臣的身上,依旧是那般平静,没有半分波澜,仿佛在看一个与己无关的陌生人。


    “讲。”龙椅上,只传来一个字。


    “臣,弹劾江南经略副使,顾长风!”


    这九个字一出口,整个太和殿的温度,仿佛都骤然下降了几分。


    张敬臣没有理会周围投来的或惊骇、或幸灾乐祸的目光,他挺直了脊梁,声音愈发铿锵有力。


    “臣闻,君为舟,民为水,官为舟上之梁柱。梁柱相残,则舟必覆。今,江南经略副使顾长风,以从三品之身,奉钦差之命,本应安抚江南,清查积弊。然其抵达江南不过一月,便掀起腥风血雨!”


    “漕运总督刘铭,乃朝廷二品大员,镇守一方,纵有差池,亦当由三法司会审,明正典刑。然顾长风仅凭一己之臆断,未得圣裁,未有司审,便擅调兵马,强闯总督府邸,逼杀朝廷命官!”


    “此举,是为无君!视陛下与朝廷法度如无物!”


    “此行,是为无状!开文官擅杀封疆大吏之恶例,动摇国本!”


    “此心,是为叵测!其名为查案,实为排除异己,搅乱江南,以遂其不可告人之图谋!”


    张敬臣每说一句,便向前叩首一次。他的声音越来越激昂,仿佛要将胸中的所有悲愤与恐惧,都倾泻而出。


    “陛下!刘铭之死,非其一人之死,乃是国法之死,体统之死!若不严惩此等狂悖之徒,则人人自危,朝纲将荡然无存!我大乾,将重蹈前朝覆辙,陷于党同伐异,骨肉相残之境地!”


    “臣,恳请陛下,即刻下旨,将顾长风革职锁拿,押解回京,交由三法司严审,以正国法,以安人心!”


    说罢,他将笏板高高举过头顶,重重叩首,伏地不起。


    “臣,附议!”户部侍郎王承恩立刻出列,跪倒在张敬臣身旁。


    “臣,附议!”


    “臣,附议!”


    一瞬间,又有十几名官员从队列中走出,齐刷刷地跪了一地。他们大多是江南籍的官员,此刻,他们将所有的恐惧,都化作了搏命一击的勇气。


    整个太和殿,只剩下他们悲愤的请命声。


    然而,龙椅之上的李世昭,却依旧沉默着。


    他没有愤怒,没有惊讶,甚至连眉毛都没有动一下。他就那么静静地坐着,看着阶下跪倒的一片臣子,眼神平静得像是在欣赏一出早已知道结局的戏剧。


    时间,在死寂中一点一点流逝。


    那十几名官员跪在冰冷的金砖上,起初还义愤填膺,但随着皇帝的沉默,一股无形的、令人窒息的压力,开始笼罩在他们心头。


    冷汗,从他们的额角渗出,浸湿了官帽的系带。


    他们终于意识到,事情,和他们预想的,完全不一样。


    皇帝的沉默,比雷霆震怒,更可怕。


    就在这压抑的气氛即将把人逼疯的时候。


    一个苍老而疲惫的声音,从文官队列的最前方,缓缓响起。


    “陛下,老臣,亦有本奏。”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当朝宰相李纲,不知何时,已经从队列中走出。他同样手持笏板,但并未下跪,只是微微躬身,站在那里。


    他的身形,显得有些佝偻,仿佛被这帝国的重量,压得有些喘不过气。


    所有人的心,又是一紧。


    李纲,顾长风的恩师,也是他最大的靠山。


    他终于,要出手了。


    张敬臣伏在地上,眼角的余光瞥见李纲的身影,嘴角,不由自主地勾起一抹冷笑。


    他等的就是这一刻。


    只要李纲开口为顾长风辩解,他就有无数的道理,将这位权倾朝野的宰相,一同拖下水!


    然而,李纲接下来的话,却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陛下。”李纲的声音,沙哑而平静,“顾长风,确有不当之处。”


    什么?!


    满朝文武,包括张敬臣在内,全都懵了。


    李纲,竟然没有包庇顾长风?


    他竟然,承认顾长风有罪?!


    这……这又是哪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