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自己送上门的礼物

作品:《大乾法医:开局惊懵当朝宰相

    周康很得意。


    他坐在自家后花园的凉亭里,指间捻着一盏新出的雨前龙井,感受着杯壁传来的温润。


    心情,正如这杯中舒展的嫩芽,通透,明媚。


    所有棋子,都落在了他预想的位置上。


    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钦差顾长风,果然像一头无头苍蝇,一头撞进了自己为他精心编织的罗网。


    先是跟金陵卫那帮疯狗当街对峙,在全城百姓面前丢尽了朝廷脸面。


    紧接着,又不知死活地闯进了珍宝阁那个龙潭虎穴。


    线人回报,昨天珍宝阁内刀光剑影,动静极大,随后钦差衙门的人便抬着几个盖着白布的担架,在夜色中悄悄离去。


    想必,是吃了天大的亏。


    很好。


    周康唇角逸出一丝微笑。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他要让顾长风,像一头被困在笼中的野兽,四处冲撞,却处处碰壁。


    让他所有的锐气,都在这一次次的失败中,被消磨得一干二净。


    弹劾他的奏本,已由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江南官场和士林中,关于他“滥用职权,构陷忠良,意图染指军务”的流言,也已传得沸沸扬扬。


    现在,只差最后一步。


    他要亲自,把那份足以定罪的“铁证”,送到顾长风的面前。


    让他亲手,为自己,敲下坟墓的最后一颗钉子。


    “老爷。”


    管家快步走进凉亭,躬身禀报:“都安排好了。那个‘人证’,和那块‘物证’,已经送到了江宁府衙,孙大人亲自盯着。”


    “嗯。”


    周康满意地点了点头。


    “让孙志才,演得像一点。要让顾长风相信,这份大礼,是孙大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替他寻来的雪中送炭。”


    “是。”


    管家退下。


    周康端起茶杯,轻轻呷了一口。


    茶香清冽,沁人心脾。


    他眼前,已浮现出顾长风在收到这份“大礼”后,那副欣喜若狂,却又一步步走向万丈深渊的愚蠢模样。


    年轻人,终究还是太嫩了。


    与老夫斗?


    你还差了二十年道行。


    ……


    钦差衙门。


    院中的老槐树,连一片叶子都不曾晃动,空气沉闷得让人喘不过气。


    吴谦在公房门口来回踱步,脚下的青石板几乎要被他踩出火星。


    从昨天把钱掌柜带回来,长风就把自己一个人关在里面,谁也不见。


    只留下一句,让所有人都不要打扰他。


    这都快一天一夜了!


    里面,竟连半点声响都未传出。


    这孩子……


    吴谦的心揪成一团。


    他不会是被这接二连三的破事,给逼得钻了牛角尖吧?


    这次的敌人,跟以往任何一次都不同。


    那是想要复国的疯子!


    是盘踞江南百年的怨灵!


    一步走错,便是粉身碎骨,万劫不复!


    就在他坐立不安,几乎要忍不住撞门进去的时候,衙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嚣的锣鼓声。


    江宁知府孙志才,带着一大帮府衙的官吏,敲锣打鼓地来了。


    那阵仗,竟比上次迎接钦差时还要隆重百倍。


    “喜报!喜报啊!”


    孙志才那张肥胖的脸上,堆满了浮夸的笑容,人未进门,声音便灌满了整个院子。


    他一进院,瞧见吴谦,更是热情地扑了上来,一把抓住吴谦的手,肥硕的身躯激动地颤抖着。


    “吴大人!吴大人!天大的好消息啊!”


    吴谦被他这突如其来的热情搞得一愣。


    “孙……孙大人,你这是……”


    “找到了!我们找到了!”


    孙志才激动得唾沫横飞。


    “三山街火场一案,我们江宁府衙,查到了决定性的线索!”


    他猛地一挥手,身后两个衙役立刻抬着一个担架上前。


    担架上,躺着一个鼻青脸肿,气息奄奄的男人。


    同时,另一个衙役则用红布托盘,小心翼翼地捧着一样东西。


    “吴大人,您看!”


    孙志才指着担架上的男人,得意洋洋。


    “此人,名叫赵四,是个泼皮。据他交代,火灾当晚,他亲眼看到,有几个穿着金陵卫服饰的军爷,鬼鬼祟祟地从刘三的院子里出来!”


    他又指向那个托盘。


    红布揭开,里面是一块沾着焦黑泥土的铜制腰牌。


    腰牌上,清清楚楚地刻着三个字——金陵卫。


    “而这块腰牌,”孙志才的声音陡然拔高,尖锐刺耳,“正是我们府衙的捕快,在火场废墟三尺之下,挖出来的!”


    “人证!物证!俱在!”


    孙志才重重拍着吴谦的肩膀,那副亲热的模样,仿佛两人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吴大人,我知道,你们钦差衙门为了此案,受了天大的委屈!我孙志才,身为江宁知府,实在是寝食难安啊!”


    “所以,我发动了府衙上下所有的人手,不眠不休,查了两天两夜!总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为顾大人,找到了这如山铁证!”


    “现在,证据确凿,矛头直指金陵卫指挥佥事,陆远!”


    “吴大人,您快去禀告顾大人吧!有了这份铁证,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去拿问陆远!我看他陆远,还敢不敢再嚣张!”


    孙志才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义愤填膺。


    不知道的,还真以为他是什么为民请命的青天大老爷。


    吴谦看着他那副拙劣的演技,胃里一阵翻江倒海。


    他现在,已不是那个初到江南的吴下阿蒙。


    他很清楚,眼前这所谓的“人证物证”,根本就是一份,催命的毒药!


    这帮混账东西,演戏演全套,竟然真的把刀子,亲手递到了他们面前!


    他们这是,生怕长风不死啊!


    吴谦心中怒火翻腾,又紧张万分。


    他强压情绪,正要按照顾长风之前的交代,装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把这场戏继续演下去。


    就在这时。


    “吱呀——”


    一声轻响。


    那扇紧闭了一天一夜的公房大门,缓缓打开。


    顾长风,从里面走了出来。


    他换上了一身干净的青色儒衫,长发梳理得一丝不苟。


    脸色有些苍白,眼窝微微凹陷,像是整夜未眠。


    但他的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


    那不是光,而是一种锋锐。


    像是淬炼了一天一夜的刀锋,终于出鞘,寒气逼人!


    他看都没看孙志才,径直走到那个人证和物证面前,视线随意地一扫而过。


    然后,他笑了。


    “孙大人,有心了。”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带着一种冰冷的穿透力。


    孙志才看到顾长风出来,心中狂喜,连忙凑上前去邀功:“顾大人,您可算出来了!您看,这证据……”


    “证据很好。”


    顾长风点了点头,脸上露出的笑容,让孙志才有些看不懂。


    那笑容里,有赞许,有感激,甚至还有一丝如释重负。


    孙志才的心里,瞬间乐开了花。


    成了!


    这小子,果然上钩了!


    “来人!”


    顾长风忽然提高了声音。


    陈景云和几名皇城司卫士,如鬼魅般从两旁闪出。


    “将这位,‘有功’的证人,带下去,好生‘照看’。赏银,一百两!”


    “将这份,‘关键’的物证,收起来,仔细‘保管’!”


    顾长风特意在“有功”、“关键”、“照看”、“保管”这几个字上,加重了尾音。


    孙志才听了,更是心花怒放,肥脸笑成了一团。


    “顾大人英明!”


    “孙大人。”


    顾长风转过头,看着他,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


    “你为本官,为朝廷,立下如此大功。本官,定会上奏陛下,为你请功。”


    “不敢当,不敢当!这都是下官分内之事!”孙志才嘴上谦虚着,心里已经开始盘算着该如何庆祝了。


    “不过……”


    顾长风话锋一转。


    “在这之前,本官,还有一份‘大礼’,想要回赠给孙大人你,以及你身后的周大人、刘大人,和王公子。”


    孙志才一愣。


    “什么……大礼?”


    顾长风没有回答他。


    他只是,对着那幽深的公房方向,轻轻地,拍了拍手。


    啪。


    啪。


    两声清脆的掌声落下。


    两个皇城司的卫士,押着一个披头散发,戴着沉重手铐脚镣的人,从公房的阴影里,缓缓走了出来。


    当孙志才,看清那人的脸时。


    他脸上所有的笑容,瞬间凝固。


    血液,仿佛在这一刻冻结。


    那双小眼睛里,所有的得意、算计、狂喜,都在一瞬间,被无边的惊骇与恐惧彻底吞噬,化为一片死寂的空白。


    因为,那个被押出来的人,不是别人。


    正是那个,本该已经疯了的,本该什么都不知道的……


    珍宝阁掌柜,钱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