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踏入了铜皮中期!

作品:《当兵,我被迫娶了36个老婆

    横竖该说的、不该说的,早就在这几日颠簸的马车里,混着浓重的喘息与断续的低语,说透了底儿。


    “王大人,你要的人里,除了王明已遭他们毒手,尸首我给运回来了,族里人要带回去安葬,尽可来取。”


    他顿了顿,抬眼看向对方,


    “只是先前你应下的那些事,还望到时候别打了折扣。”


    王胜特意加重了语气,算是再提个醒。


    “那是自然,王某向来说一不二。”


    王海应得干脆,心里却早已掀起惊涛骇浪。


    事后他才打听清楚,王胜这次带了五百人去救人,归来时竟仍是五百之数,一人未损,仅寥寥数人受了些皮外伤。


    这般战斗力,比他见过的任何一支兵都要强出太多,


    便是前些时候隔壁郡去剿鹰嘴崖的匪患,折损了近一成人还未能拿下,这跟王胜这队人比起来,简直是云泥之别。


    “这王胜带兵真是神了……”


    王海望着远处队列严整的士兵,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腰间玉佩,暗自咋舌,


    “得赶紧给家族递个信,这人必须得盯紧了,能不得罪就千万别得罪。”


    “况且我已先与他有了交情,若能拉拢过来,那可是天大的助力。”


    “说不定有他的助力,我这支王氏血脉在家族的地位也能回到原来的水平”


    喃喃自语完,他即刻让人备好笔墨,匆匆写了封书信,快马传往太原王氏本家。


    他这支脉本就因父亲能力平平,在族中渐渐失了势,


    他自己也只捞到个中等县令的差事,


    若能借着王胜这股东风,或许还能再搏一把。


    这边王海盘算着,王胜已带着队伍回了军营,后续收尾的事,便全交由他处理。


    时光飞逝,转眼新兵又练了两月,已初显战力。


    王胜不单狠抓骑兵战法,更定下规矩,每隔五日便练步战,务要让他们离了马,也能提着刀跟人血拼。


    这两月里,王胜自己也没闲着,每日研读《孙子兵法》,勤练《锻体力拳》。


    这套拳法最是扎实,能将肉身打磨出三层境界:


    初阶铜皮,中阶铁骨,高阶金身。


    这时代的习武人,大抵都以此划分层次,至于更高的境界,便只在极少数人口中流传了。


    他还将这拳法教给了军中弟兄,盼着众人都能练出些筋骨,战扬上也能多几分胜算。


    两月下来,还真有几个体质出众的练出了名堂 —— 王迟、陈三、李成几人,都摸到了铜皮初期的边儿。


    王胜自己更是精进,《孙子兵法》早已烂熟于心,倒背如流;


    《锻体力拳》也练至小成,初步踏入了铜皮中期。


    便是营里那些寻常的曲正,大多还没摸到这门槛呢。


    要知道,按规矩,只有达到铜皮初期,才有资格担任部都尉。


    如今平阳郡的八位都尉,都只是这水平,连肖常校尉,也才到铜皮中期。


    王胜这才恍然,前几次在中军营帐里见那些都尉,总觉他们身上有股无形的压迫感,原是这般缘故。


    偶尔得空,他也常回莽山村看看,指导作坊建设和村子改造。


    从军营骑马过去,不过一个时辰的路,倒也方便。


    这两月,莽山村在他的照拂下,早不是先前那副灰头土脸的模样。


    青石头路铺到了村口,作坊的烟囱日日冒着白烟,连空气里都飘着股子麦香与桐油混合的味道,活泛得很。


    作坊生意红火,村民们手里渐渐有了余钱,不单吸引了不少手艺人来投奔,连周边的流民也闻风而来,扎堆往村里凑。


    原先七十多户的小村子,如今已扩到二百多户,八百多口人,活脱脱一个大庄子了。


    村外的山坡上,还搭着不少流民的棚屋,都是等着作坊招工的。


    早在前一月,也就是十一月初,村里的砖窑就落成了,


    这可是周边七八个村子头一份,落成那天,邻村的人都跑来看热闹,挤在窑扬外围踮着脚瞅,嘴里啧啧称奇,直夸莽山村有福气。


    十一月中旬,第一窑砖出窑,成品率竟有九成。


    窑工是从流民里挑的精壮汉子,凡是进窑上工的,王胜都允他们在村边空地上搭棚屋落脚。


    烧窑一天给三个铜板工钱,这些汉子肯下力气,村民们看在眼里,也渐渐接纳了他们,相处得愈发融洽。


    流民们得了尊重,干活更卖力,窑扬里日日都是叮叮当当的忙活声。


    第一窑砖,王胜全用来给自己盖房子了。


    他把家里的茅草屋全拆了,起了八间亮堂堂的大砖房。


    新房落成交付那天,他给每个建房的工人赏了三个铜钱,作坊里的伙计也人人分到一个,乐得大伙眉开眼笑,干活的劲头更足了。


    村民们看着眼热,想起大半年前,大伙还过着青黄不接的日子,好些人饿得起不来炕,哪敢想如今不单顿顿能吃饱,还能攒下工钱盖砖房?


    心里都盼着,啥时候也能住进这样的好房子。


    第二窑砖出了窑,王胜分了一半让村民买去盖房,另一半留着自己扩作坊。


    跟他一起出来当兵的几个弟兄,如今手里都有了钱,早想盖砖房,只可惜窑的产量有限,只能交钱排队 ——


    这规矩是王胜定的,一窑砖最多够盖八间房,每次先紧着作坊用一半,剩下的留两个名额给村民,按顺序排。


    等作坊够用了,砖就全拿出来卖。


    头两个名额,一个给了王宝。


    他是村长的儿子,大伙便是不给王宝面子,也得给村长几分薄面。


    另一个名额,却被王田的婆娘抢了去。


    那天为了争名额,好几户人家吵得面红耳赤,


    王田那婆娘直接往地上一躺,拍着大腿哭嚎,骂天骂地捎带着祖宗十八代,


    把一众想争名额的汉子骂得面红耳赤,愣是没一人敢接话。


    连村里那些羯族女子都看直了眼 —— 中原女子竟能这般彪悍?


    便是她们草原上的姑娘,也自愧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