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青鳞鱼干
作品:《全家流放,我靠系统种田赶海发家致富》 64
安置好牛羊,三人回到主屋。
封氏已经做好了晚饭,一锅白米饭,一碟蒸鱼,还有今天买回来的猪肉。
猪肉炒辣椒。
回来的时候,顾爷爷一家已经在座位上,其中顾奶奶还从厨房内拿了一碟新鲜的炒鱿鱼。
饭桌上,封氏说起正事:“初儿,家里的青鳞鱼干已经晒好了,我全部用袋子装了起来,大约有五十斤。你看看明天要不要进城送去给陈老板?”
梨初应下,“行,明天我带过去,正好空出点地方晒黄花鱼,这个更加值钱。”
“那我等会整理好,明天你可以直接拿过去。”封氏吃了几口大米饭。
梨初想起一事:“爹,我看村长家的牛拉着一个犁地的工具,比咱们用的要省力得多。咱们是不是也该做一个?”
梨景山叹口气:“那是铁犁,贵着呢。我们可以用木犁,虽然费力,但价格便宜。”
梨初想起在现代见过的古代农具图册,心里有了主意:“不一定非要用铁的。我可以设计一个改良的木犁,加上一些铁件加固,应该既能省力,又不会太贵。”
梨景山将信将疑,但想到女儿这几个月来的种种“奇思妙想”,还是点了点头:“那你试试吧。”
吃完饭后,梨初立即找来纸笔。
在纸上画了起来,结合现代对古代农具的记忆和原主对传统木犁的了解,设计了一个改良版的犁。主要结构仍是木制,但在关键部位加上了铁件加固,犁头的角度也做了调整,使之更容易入土且省力。
“这里加个铁尖,”她指着图纸解释,“犁地时更容易破土。这里加个铁套,不容易磨损……”
梨父和两个哥哥围过来看,起初还面带疑惑,随着梨初的解释,渐渐露出惊讶和赞赏的表情。
“妙啊!”梨景山一拍大腿,“这样改确实能省不少力气!”
梨初也连连点头:“明天我就去找李铁匠打这几个铁件,木头部分咱们自己就能做。”
第二天,梨初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羊。
令人欣喜的是,母羊已经能站稳了,眼睛也有了神采。看到她来,它甚至主动走上前,发出轻轻的咩声。小羊虽然还是虚弱,但已经能自己站起来,摇摇晃晃地走了几步。
她又给它们喂了灵泉水和新鲜草料。母羊吃得津津有味,小羊也比昨天多吃了几口。
“看来有好转。”二哥不知何时来到她身后,语气中带着惊讶,“没想到这羊还能救回来。”
梨初微笑:“它们会好起来的。”心里却明白,这多半是灵泉的功劳。
喂完羊,她又去照料牛。
牛一夜休息得很好,精神抖擞。
梨初抚摸着它结实的脊背,盘算着等犁具做好,就能试试它的力气了。
早饭后,她准备进城送货。
五十斤鱼干分量不轻,二哥主动提出陪同,而且他还要给钱掌柜送鱼,正好一同前去。
“我也去。”大哥连忙说,“正好看看城里有没有零工可做。”
“大哥,我们暂时不用去打零工,如果你空闲的话,能不能帮我把新家旁边的那两亩地整理下,我打算后期种植些果树。”
“当然可以!”梨春明生病的时候看着小妹忙来忙去,自己只能躺在床上不能随便乱动。现在身体已经康复不少,能简单处理下工作,正好可以帮到小妹的忙。
二哥用扁担抬着鱼干,梨初跟在后面,两人走出村口,最后坐上牛车。
海边清晨的风带着咸腥气息,吹得人衣袂飞扬。远处的海面上,几艘渔船已经开始作业,白色的帆在蓝天下格外醒目。
坐了约莫一个时辰,城墙的轮廓渐渐清晰。城门口人来人往,很是热闹。守城的士兵简单检查了他们的货物,就放行了。
城里比集市热闹得多,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叫卖声不绝于耳。梨初好奇地打量着各种店铺,记下几家看起来不错的布庄和杂货铺,打算回头来看看物价。
陈老板的干货铺子在城西,门面不大,但货品齐全。见到梨家兄妹,陈老板热情地迎出来:“梨家的鱼干送来了?我可是等了好几天了!”
梨初和梨子安把鱼干抬进店里,陈老板验了货,满意地点头:“青鳞鱼干,就数你们晒得最好,色泽金黄,香味浓,还不带沙。”
他爽快地付了钱,比约定的价格还多给了几个铜板:“每斤110文钱,一共五十斤,这是五两和五百文下次有好货,还往我这儿送啊!”
“那肯定的啊!”梨初笑着接过钱,随后看向陈老板,“对了,我家前段时间捕捉了点黄花鱼,也是晒干了。”
“哦!黄花鱼好啊!晒干和新鲜都是值钱的!”陈老板双眼惊喜地睁大,“你晒多少我收多少!但是质量可不能差啊!”
“哈哈!那是当然的!”梨初笑道。
两人聊了几句,梨初带着背篓走出店铺,往二哥和钱掌柜约定好的方向而去。
见到二哥后,对方已经交货完给钱掌柜,正巧两人可以一起回家。
在等待进村牛车的时候,忽然听到一阵争吵声。循声望去,只见一个书摊前,一个衣着华贵的公子哥正对着摊主大吼大叫。
“……明明是你自己没拿稳,反倒怪起我来了?”那公子哥声音傲慢,“知道我是谁吗?我爹是县丞!”
摊主是个白发老人,连连鞠躬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是小老儿不小心……”
梨初走近几步,看清了情况:地上散落着几本书,其中一本的封皮被撕破了一个角。显然是那位公子哥碰掉了书,却反过来责怪老人。
周围围了不少人,但没人敢出声。县丞的儿子,在这小城里确实没人敢惹。
梨初皱起眉头。她最看不惯这种仗势欺人的行为,正想开口,却听见一个女子的声音:
“李公子,何必为难一个老人家?”
人群分开,一个穿着红衣的少女走上前来,在她的身后还有两三个强壮的仆人。
李公子看到她后,神情发生了变化。
围观的人低下头悄悄地离开,生怕惹对方不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