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若宋时惜有半分不适,速报于朕

作品:《二嫁第五年,帝王前夫逼我侍寝

    赵之衍被侍卫强行送出皇宫时,空中正飘着细细的雨丝。


    他被人用力推出宫门外,正欲回身闯回去时,宫门却被用力关上。


    赵之衍不停地拍打宫门,任凭雨水落在他的脸上,都不曾停下一刻。


    “开门!让我进去!”


    赵之衍的拍门声一声重过一声,手掌拍在朱门金钉上已泛出殷红,但回应他的却只有雨水打在石阶上的冷清声响。


    雨越下越大,赵之衍迎在满天的雨水之中,只觉得胸膛里那点热气正被冰冷的空隙一寸寸蚕食殆尽。


    他的内心几乎无力到了极点,他从前从不觉得拥有权利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可此时此刻,他却只恨自己手中没有任何权利能与赵衡对抗。


    赵之衍浑身都已经被雨水打湿,落在他脸上的水珠几乎要将他的视线也全部覆盖。


    眼前的朱门越来越模糊,正如他的心一样,已经不知该如何是好。


    太后原本是他最后的希望,可时至今日他才明白,原来靠人也终有一日是靠不住的。


    赵之衍的手掌因为不断地击打破了皮肉,鲜血从伤口中渗出,给那扇朱红色的大门再添浓郁。


    他拍打宫门的手逐渐慢了下来,双手紧握成拳,他无助地跪倒在宫门前,仿佛败倒在这红墙内至高无上的权利之下。


    赵之衍淋着雨,看着地上冰冷的青石板砖,眼前尽是宋时惜与他的最后一面。


    事到如今,他又有什么办法能够救她出来呢。


    他求助太后,是因为太后手中有能与赵衡对抗的权利。


    如今太后不肯施以援手,那唯一的出路,便只剩靠自己去争夺那世间千万人追逐的权柄。


    赵之衍撑在地上的手不断收紧,指尖划过青砖,留下一道道的血痕。


    他抬起头,再次看向这座宫门,原本无助的目光,此时却变得冷淡又坚毅。


    赵之衍扶着宫墙,缓缓站起身来。


    他最后狠捶了一拳宫墙,而后转身离去。


    宫门内的侍卫听到外头的动静逐渐消失,这才悄然打开一道缝隙,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


    在确认赵之衍已经离开后,他不敢多耽误,关上门后,便立刻朝着宫内跑去。


    侍卫一路来到赵衡寝宫,彼时书房的灯依然亮着。


    他走到书房前,出声同值守的宦官说道:“公公,燕陵郡公已经离宫,烦公公禀告陛下……”


    他话音刚落,书房的门突然被人打开,赵衡的身影出现在众人面前。


    侍卫正欲行礼回禀,赵衡却已然越过他身侧,几步踏下玉阶,向雨中走去。


    曹禄连忙撑开手中的油纸伞,慌慌张张地追了上去:“陛下!陛下!”


    赵衡一路疾步来到内狱,径直便朝着宋时惜所在的牢室走去,来到转角处时才停下了脚步。


    他站在那里,垂眸拨动着手中的玉戒,犹豫了片刻,才微微倾身,朝宋时惜的方向望去。


    见她只怔怔坐在榻沿,眉眼间并无异色,赵衡指间不断流转的玉戒也渐渐停了下来。


    他就这样伫立凝视了小半个时辰,直到确认她始终安然如常,没有什么不适的地方,这才缓缓收回目光,转身离开内狱。


    一直守在门口的曹禄见他出来,连忙上前给他撑伞。


    赵衡看向一旁候着的狱卒,出声道:“去宣徐太医过来在这值守,若宋时惜有半分不适,即刻诊治,并速报于朕,不得延误。”


    狱卒拱手道:“奴才遵旨。”


    安排好这一切后,赵衡才离开了内狱,重新回到书房批阅奏折。


    然而坐在桌案前,他的心却怎么都静不下来。


    赵衡有些烦躁地捏了捏眉心,终是放下了手中的朱笔,起身来到窗前,默然地看着窗外的大雨。


    直到身边的曹禄劝他休息,赵衡才收回了目光。


    大雨小雨交错着几乎下了一夜,扰得赵衡一直都没有安稳入睡。


    好在一直到后半夜雨停,他都没有听到狱卒过来禀报的消息。


    浅浅睡了一个时辰,便又到了早朝的时间。


    赵衡坐起身来,脸上略显疲态。


    宫人们服侍他穿衣洗漱,待到他离开寝宫时,脸上那副疲惫的样子便已经彻底散去,转而换上了一副平静威严的神态。


    赵衡坐着轿撵来到金銮殿中,大臣们早已等候多时。


    见他坐到龙椅上,殿内群臣纷纷下跪叩首,高声呼道:“恭请陛下圣安,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衡抬了抬衣袖,声音平和:“众爱卿平身。”


    “谢皇上。”


    朝臣说着,纷纷站起身来。


    曹禄看着底下的大臣,高声呼道:“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他话音刚落,便见文官之列走出来一老臣,他手中握着朝笏,向龙椅上的赵衡鞠了一躬,而后缓缓道:“陛下,边疆叛乱之事刻不容缓,陛下若再犹豫不定,拿不准人选,只怕边疆不日便会沦陷。”


    赵衡闻言,不紧不慢地回道:“爱卿莫急,朕心中已有定数,今日必当择一良将,率师远征,平定边疆之乱。”


    “如此说来,陛下心中已然有了人选?”


    方才那朝臣抬起头来,直面看向赵衡,继续道:“臣斗胆叩问陛下,此番择定的良将人选,莫非是丞相府那位文武双全的长公子?”


    “不是。”赵衡说着,对上他疑惑的目光,声如寒玉:“爱卿莫急,这人还未到过来,等一会,爱卿自会知晓此人是谁。”


    赵衡这一番话,顿时让朝堂上的臣子都面面相觑起来,不知他打的是什么主意。


    就在那人等的有些着急,准备再次出声询问赵衡时,大殿外忽然传来一阵尖锐的声音。


    “燕陵郡公到——”


    殿外候着的宦官话音刚落,殿内不少的朝臣便再次蹙起眉头,窃窃私语起来。


    “燕陵郡公?他不是只挂了个虚爵,从不过问朝堂之事吗?今日怎么会来上朝?”


    众人私语的时间里,赵之衍已经大步来到殿内,走至中央。


    他一拂衣袖,款款跪下,拱手高声道:“陛下,臣赵之衍愿请命出征,率军驰援边疆,扫平枭王一党,以安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