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了,陆凡那一世的弟弟妹妹。


    杨戬看着镜中那两个衣冠冢,竟觉得有些自己与三妹当年的影子。


    都是兄妹,都是遭逢大难,命运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两端。


    他大哥杨蛟,是拼着自己魂飞魄散,保全了他与三妹的性命。


    而封神那一世的陆凡,却是眼睁睁看着弟妹离散,最终自己活了下来。


    旁人或许会觉得,活下来,便是万幸。


    可杨戬却能感受到,对于镜中那人而言,活下来,比慨然赴死,要痛苦百倍,千倍。


    兄长之责,是庇护。


    庇护不了,便是失责。


    那份痛楚,足以压垮一个人的心。


    大哥死了,死得其所,他是英雄。


    陆凡活着,活在无尽的自责与悔恨之中,他是罪人。


    至少,在他自己心中,必然是如此。


    难。


    难......


    难!


    这世间的道理,有时便是这般不讲道理。


    求生,是本能。


    可当这求生的代价,是眼见至亲一一离去,那这生,便成了一道永世不得解脱的枷锁。


    陆凡最后那一刀,不是想不开。


    恰恰相反,是太想得开了。


    他想开了,这无亲无故的人世,于他已无半分可留恋之处。


    他想开了,黄泉路上或许拥挤,却是他唯一能与家人团聚的地方。


    他想开了,那仙长许诺的通天大道,那长生不死的无上仙缘,与父母弟妹的音容笑貌比起来,不过是镜花水月,粪土泥尘。


    所以他去了。


    去得决绝,去得坦然。


    ......


    佛门阵中,净念菩萨看着那三生镜光芒散尽,又听得四下里那些截教仙官的议论,心中那股郁结之气,已是积攒到了极处。


    他原想着,这陆凡一世了结,便是罪证落定之时,自己正该站出来,为本教那两位枉死的前辈讨个公道,将此案彻底钉死。


    可他终究是忍住了。


    毕竟之前燃灯给过他警告。


    他心念微动,目光朝着身侧一位菩萨递了个眼色。


    那菩萨法号普光,素来以辩才无碍著称,与净念关系交好,最是能体会他的心意。


    得了这示意,普光菩萨心中了然。


    他上前一步,自佛门众人中走出,立于场中,先是向着哪吒所在的方向合十一礼,随即朗声开口,声传四野。


    “三太子殿下,诸位仙友。方才镜中所照,陆凡此世之前因后果,已是分明。”


    “贫僧有几言,不吐不快。”


    他顿了一顿,见众人目光皆汇聚而来,便接着说道:“此子陆凡,其罪有三。”


    “其一,弃亲而逃,陷父母于死地,此为大不孝。”


    “人子之身,受父母生养之恩,当舍身以报。他却在危难关头,为求苟活,置生身父母于不顾,此等行径,与禽兽何异?天理不容!”


    “其二,恩将仇报,残杀我教高僧,此为大不义。”


    “我教两位前辈,见其父母妖气缠身,恐为祸人间,故而出手超度,乃是慈悲之举,有大功德于社稷。”


    “他非但不感念此恩,反倒心生怨怼,拔刀相向,此等忘恩负义之徒,神人共愤!”


    “其三,滥杀无辜,性同魔物,此为大不仁。那张府上下,或有主犯,可那些仆役家丁,又有何辜?”


    “他竟因一人之怨,迁怒满门,不分老幼,尽数屠戮,血流成河。此等残暴行径,与那九幽恶鬼何异?天道难容!”


    普光菩萨一番话说得是义正辞严,条理分明,引得佛门众人纷纷点头,就连一些不明就里的道门仙官,听了这番剖析,亦是觉得有几分道理。


    “综上三罪,桩桩件件,皆是铁证如山。”


    “陆凡此世,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罪孽滔天,恶贯满盈!”


    “贫僧恳请三太子殿下明正典刑,将此魔头打入九幽之地,永世不得超生,以儆效尤,以正天道!”


    他说完,便又是一个长揖,静立原地,脸上神情肃穆,自有一股凛然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