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危在旦夕

作品:《被相府抛弃后,她成了太子心尖宠

    虽然真正的幕后黑手没有被揪出来,但至少,朝廷的法度得到了维护,民心也得到了安抚。


    慈宁宫。


    “啪!”


    一声脆响,一只价值连城的白玉如意,被狠狠地摔在地上,碎成了几瓣。


    太后胸口剧烈地起伏着,保养得宜的脸上,此刻布满了阴沉的怒意。


    “废物!一群废物!”


    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精心布置的一步棋,竟然会败得这么快,这么彻底!


    潘闵这颗棋子,就这么废了!


    不但废了,还把她安插在礼部的其他几个人,全都给牵连了进去。


    这一下,她苦心经营多年的势力,等于被齐逾那个小崽子,硬生生撕开了一道口子!


    “太后息怒,保重凤体。”旁边的贴身嬷嬷连忙上前,小心翼翼地劝慰。


    “息怒?哀家如何息怒!”太后指着殿外,声音尖利,“皇帝这是在做什么?他这是在打哀家的脸!他为了护着那个小畜生,连他亲娘的面子都不要了!”


    她当然知道,这件事背后,少不了齐逾和那个李知安的影子。


    若不是他们抓了李四,皇帝根本拿不到这么快的证据!


    “齐逾……李知安……”太后咬着牙,一字一顿地念出这两个名字,眼中满是怨毒。


    “哀家真是小看你们了。”


    她缓缓坐回到椅子上,急促的呼吸慢慢平复下来,但眼中的寒意却越来越重。


    这一次的失败,让她产生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危机感。


    皇帝的翅膀越来越硬,齐逾也越来越难对付。


    再这么等下去,只怕夜长梦多。


    她不能再等了。


    “嬷嬷。”太后忽然开口,声音平静得可怕。


    “老奴在。”


    “备笔墨。”


    太后拿起笔,在一张素白的纸上,只写了寥寥几个字,然后将其装入一个特制的蜡丸之中。


    她将蜡丸递给嬷嬷,眼神冰冷。


    “派最信得过的人,立刻送出去。告诉西昭国师,原定于秋猎的计划,哀家等不及了。”


    “哀家要他,立刻动手!”


    科举舞弊案的尘埃尚未完全落定,另一场更大的风暴,已在悄无声息中酝酿成型,并以雷霆万钧之势,撕裂了大安北境的宁静。


    京城沉浸在一种微妙的、被粉饰的太平之中。百姓们为皇帝的圣明和科举的公正而欢欣鼓舞,茶楼酒肆间,说书先生的惊堂木一拍,便是“圣天子铁腕除奸,众学子感恩戴德”的段子。


    然而,这股热潮仅仅持续了不到三日。


    八百里加急的军报,如同一支蘸着鲜血的利箭,骤然射穿了京城的繁华表象。


    一骑快马,骑士浑身浴土,嗓音嘶哑地高喊着“北境急报”,从城门一路冲向皇宫,惊得街上行人纷纷避让。那面代表着最高等级军情的玄黑小旗,在清晨的微风中猎猎作响,带着一股肃杀的血腥气。


    金銮殿上,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西昭撕毁盟约,集结二十万大军,于三日前夜,突袭我朔风城!”兵部尚书手持军报,声音都在发颤,“朔风城守将赵擎将军率部死战,然西昭有备而来,兵力悬殊,攻势凶猛……朔风城……危在旦夕!”


    话音落下,满朝文武一片哗然。


    “西昭蛮子,何其大胆!”


    “前些时日不是还派公主前来和亲吗?怎会突然发难?”


    “和亲是假,麻痹我等是真!此乃骄兵之计!”


    争论声此起彼伏。有主张立刻议和,派使臣前去质问,以求暂缓兵戈的;也有慷慨激昂,请求陛下立刻发兵,给西昭一个教训的。


    龙椅上的皇帝,脸色阴沉得可怕。他才刚刚从科举案中腾出手来,还没来得及喘口气,边境就燃起了烽火。


    “议和?”皇帝冷冷开口,声音不大,却瞬间压过了所有嘈杂,“西昭大军压境,屠我子民,占我城池,诸位爱卿却还想着派个使臣去摇尾乞怜吗?”


    殿内顿时鸦雀无声。主和派的官员们一个个低下头,冷汗浸湿了朝服。


    “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立刻派遣援军!”一名武将出列,声如洪钟,“朔风城乃我朝北方门户,一旦失守,西昭铁骑便可长驱直入,后果不堪设想!”


    “派谁去?”皇帝的目光缓缓扫过殿下众人。


    一时间,刚刚还义愤填膺的武将们,有不少都悄悄缩了缩脖子。西昭此次来势汹汹,摆明了是场硬仗,谁当这个主帅,谁就要承担巨大的风险。胜了是功,败了,那可是万劫不复。


    就在这时,太子齐逾向前一步。他今日依旧穿着那件略显宽大的太子常服,脸色带着几分苍白,但眼神却清亮得惊人。


    “父皇,儿臣举荐一人。”


    皇帝看向他:“谁?”


    “镇国公,柳慎元。”


    这四个字一出,朝堂上再次起了波澜。镇国公柳慎元,曾经的大安战神,在北疆驻守多年,威名赫赫。但自从回京后,他便一直闭门谢客,不问朝政,一副心灰意冷的模样。此刻让他挂帅出征,他会同意吗?


    皇帝的眼睛微微眯起。他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齐逾的表情平静而笃定。


    这确实是最好的人选,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人选。柳慎元在北境军中威望无人能及,由他出马,能最大程度地稳定军心。


    “准。”皇帝没有丝毫犹豫,“传朕旨意!”


    内侍尖细的嗓音立刻响彻大殿:“陛下有旨——”


    “册封镇国公柳慎元为北伐大元帅,总领北方一切军务,即刻点兵,奔赴前线,不得有误!”


    “命太子齐逾,总领三军后勤,调度粮草军械,若有差池,唯你是问!”


    “户部、兵部、工部,全力配合太子行事,敢有推诿懈怠者,斩!”


    一连三道旨意,干脆利落,带着不容置喙的威严。


    刚刚还吵嚷不休的朝堂,此刻只剩下领旨的沉喝。战争的阴云,正式笼罩了整个大安王朝。


    东宫。


    齐逾一回来,便立刻召集了所有属官,一张巨大的北方堪舆图被铺在地上。


    “凌风,”他指着地图上的一条条线路,“立刻传信给万宝商行在北方的所有分号,让他们即刻转为战时状态。所有粮食、药材、布匹、铁器,就地征集,由商行车队统一运往朔风城周边各卫所,等待大军调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