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培训

作品:《监守吾心

    无论魏海洋如何劝说,陈凡就是不肯动,坚持要把系统安装完毕。


    魏海洋怕自己会饿晕,留下一句我不管你了,独自离开。


    其实陈凡早就看出了刘超等人对这个工地的不重视,他这次故意要用这种绝食性的做法来表示抗议,更用行动对他们说,你们不重视,我可重视。


    魏海洋回到了食堂,说:“他不吃,非得等那个系统安装好,让我们别等了。”


    刘大牛站起身,“要不我去叫一下他吧,你们先吃。”


    “还是我去吧。”


    刘超有些不高兴了,这个陈凡怎么上来就使脸色?那个系统安不安装有那么重要吗?他亲自去了试验室,看到陈凡已经安装完系统了,正在调试设备。


    “陈凡啊,先去吃饭吧,吃完饭再干。”


    陈凡正蹲着身子调试摄像头的位置,头也不回地说:“刘总监,你先去吃吧,我一会儿忙完就过去了。”


    刘超脸上的笑容已经彻底消失,带着责备的语气说:“小陈啊,这是咱们第一天和人家刘经理一起吃饭,叫人家等着不礼貌啊。”


    陈凡固定好了最后一颗螺丝,才起身说:“好了,可以去吃了,系统能正常使用了。”


    陈凡终于被请到了饭桌了,刘大牛非常客气,连忙给他盛上了热乎的鸡肉和白面汤。


    不得不说,刘大牛的手艺是真牛,陈凡尝了一口,赞不绝口。


    吃饭时,陈凡问刘大牛:“刘经理,你们的混凝土打算用哪家搅拌站的啊?”


    工程太小,每天的混凝土方量顶多用到两个搅拌站,甚至一家搅拌站就能应付得过来。这种情况下,监理也没必要非得考察甚至限定搅拌站的规模和实力,只要能确定搅拌站送的混凝土能合格就好。


    刘大牛长得豪迈,吃起饭来也豪迈,嘴里塞得满满的全是鸡肉,鼓鼓囊囊地说:“就是市里的那家,大同搅拌站,离咱们这儿也近,不到四十分钟就到了。”


    田黄镇上没有搅拌站,刘大牛能找到四十分钟车程的搅拌站,已经算不错了。


    陈凡问:“靠谱吗?”


    刘大牛说:“都合作了这么多年了,我们公司的活儿,大多数都用他家的搅拌站,绝对靠谱。”


    陈凡点点头,“那明天我们一块儿过去,把搅拌站也安上系统吧。”


    刘大牛艰难地把嘴里的肉咽了下去,“啥?”


    “系统啊,按照我们的投标书的内容,要同时对施工方、监理和搅拌站的混凝土试验数据,同步进行监控,三方数据对比。”


    刘大牛显然不太懂,他干了这么多年的工程,还是第一次听说要用什么质量监管系统的。


    刘大牛看看刘超,又看了看魏海洋,二人都没有表明态度,意思就是说要按陈凡的办。


    “不是,人家搅拌站是第三方,人家会同意安装什么系统吗?”


    陈凡放下碗,严肃地对他说:“他不同意,我们就换一家同意的。”


    第二天,魏海洋开着车拉着陈凡、王大友就去了大同搅拌站。


    搅拌站站长姓毛,一听要安装什么系统,他心里直发毛,说干搅拌站这么多年了,没听说过还要安什么系统。


    陈凡耐心地给他解释,“这套系统能起到监督的作用,也能帮你们规避责任,如果你们的混凝土是合格的,将来工地上出现任何事,都和你们无关。如果是不合格的,我们也能第一时间处理,不会造成什么大的事故。如果因为混凝土的问题,导致工程出了问题,到时候你们可就和施工方扯皮了。”


    站长想了想,“我要是……就不想安装呢?”


    陈凡看了出来,这家搅拌站绝对是想偷工减料,“那就只能再找另一家搅拌站了。”


    听到这句话,站长的态度有所缓和,拉着陈凡的胳膊说出去有事儿找他。陈凡知道他要给自己送礼,明确地表示有事儿就在屋里,当着大家的面儿说就行。


    部长只好作罢,硬着头皮同意了。


    叫来王大友和魏海洋,一方面是要和搅拌站沟通,另一方面,是陈凡要在搅拌站内开展培训,索性大家一起听听,省得挨个培训。


    搅拌站有现成的混凝土,冬季虽然是施工淡季,但每天仍有混凝土卖出。


    陈凡掏出了卡片式的带针脚的不锈钢二维码,开始从混凝土的制作讲起。


    此时的工地上,田黄镇镇长魏民生第一次来到了工地现场,和刘超、刘大牛一起聊天。


    让刘超感觉意外的是,魏民生虽然贵为镇长,但是却几乎没什么官架子。就连第一次视察工地,都是自己一个人骑着摩托车来的。


    田黄镇果然与别的地方不太一样,这里似乎每一个人都透露着一股随性。


    魏民生问刘超,“知道为什么选择你们当监理吗?”


    刘超说:“是因为我们专业?”


    “不,是因为你们便宜。”


    田黄镇的这座桥梁,工程量实在太小了,小到大公司根本看不上,那些看上的监理公司,也是把价格抬得很高,中了就赚一点,不中也没什么损失。


    只有圣地监理公司,报价合理,而且还附带什么系统,性价比超高。


    陈凡从市里做完培训后,再一次对站长做了强调,一定要按系统走,二维码必须贴,试验必须做,不能因为施工方和监理都做了试验,他们就觉得自己可以不做了。


    回到工地上,刘超把今天魏民生来视察的事儿给陈凡和魏海洋说了。


    刘超也有些不高兴,这个镇长也太随性了,非得瞎说什么大实话,你说一句就是因为我们专业能咋的?非得说是因为我便宜。


    他忍不住就把这事儿向二人吐槽了一遍,最后还说:“人家根本就看不起咱,我看啊,对待这个工地,咱也别太认真,反正就几个月的工期,完工了之后,谁还认识什么魏镇长啊。”


    “不行,”陈凡打断道,“他越这样,我们越要好好干,就得让他看到我们的专业。别的老百姓可以不懂,他一个镇长能不知道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吗?我们得让他们知道,我们报价低正是因为我们专业,没有因为工程量的大小而瞎报价。无论工程大小,工程质量,一视同仁。”


    “现在社会,无论是媒体还是工程界本身,都只报道、重视那些大工程的丰功伟绩。动不动就是某某大桥竣工,某某隧道已通车。就连那些大企业自己的公众号上,也会报道自家接的大工程。而像田黄镇的这座小桥梁,却无人问津。甚至他们当地人都不重视,老桥倒塌,二十年后他们才想起来在原地方再新建一座桥。”


    陈凡越说越激动,他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给刘总监也好好上一课。


    “但是小工程的质量就不重要了吗?田黄镇的那座老桥梁,倒塌的原因,就只是因为洪水吗?别说死了数十人,就算只死了一个人,那也关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昨天那位八十岁老大爷说的话,一直像根针一样扎在陈凡的心里。


    所以他才那么“轴”,哪怕田黄镇再小,陈凡也要替镇上的百姓守好这质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