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关键发展政策

作品:《四合院:从入职外交部开始崛起

    前面才用20斤粮票引诱了秦淮茹,后面又对樊春香起了心思,许大茂这是想干什么?


    赵繁就问起了许大茂和资本家女朋友的事,他这才知道,娄家虽然迫于现在的形势让家里的女儿跟许大茂来往,但形势还不算明朗,所以这门婚事还没有定下来。


    按照王桂香的分析,以前许大茂就跟很多女的不清不楚,自从和娄小娥交往后才特别注意起来。


    习惯了花花,长时间憋着,看见漂亮的少妇就有些移不开眼,确实挺符合他好色的人设。


    虽然因为秦淮茹的事樊春香跟何雨柱吵了几次,但两个人的感情还算稳定,许大茂在樊春香这里估计是没有可乘之机。


    秦淮茹那里就未必了,如果灾荒的情况一直不缓解,5斤粮票又能支撑多久?秦淮茹怕是还要动小心思。


    贾家为了稳住她,难免不会再做出这样短见的事来。


    赵繁很不能理解为了粮食,竟然能做到这个地步,可赵德福跟王桂香都告诉他,人饿急了眼,什么道德,什么底线,通通都会去见鬼。


    美国交涉函的事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赵繁一时半会儿还回不了四合院,不仅把林鹏飞换的20斤粮票拿给父母,还想把宿舍里的罐头都让他们带回去。


    20斤粮票赵德福跟王桂香倒是收下了,罐头却只各带了两个。


    赵德福叹了口气解释道:“我们已经对外放出了风声,说是给老家的亲戚寄了粮票,后面再加上我们对贾家和易家的态度,院子的住户应该不会来借粮了,但平时还是需要低调一点。”


    易中海之前在四合院的威信确实挺高的,可搞了一次捐款大会之后,院里的其他人对他就有点意见。


    这次贾张氏攀咬上赵繁,但凡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来,背后有贾东旭和易中海的推动。


    后面赵家摆出不愿意和贾家和易家来往,院里的人就知道赵家的态度了。


    只要赵繁还在外交部一天,加上把粮食借给老家亲戚的由头,院子的人应该不会上门借粮,真的有人上门了,也有理由拒绝。


    赵繁觉得自己在外交部好吃好喝的,父母却在四合院为了避免麻烦省吃俭用,心里有点难过。


    赵德福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劝道:“你现在的工作相当于为解决粮荒的战士,你吃好喝好,把身体养好,站在你身后的人民才能尽快解决粮食危机。”


    赵繁知道四合院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只能让父母以后带两个弟妹来找自己,在外交部的家属院吃喝总没问题,反正这里有厨房。


    赵德福和王桂香虽然答应了,下个星期却没有来,在他们看来这里全都是领导干部,他们这样的老百姓还是少来,免得出了什么意外还要担责任。


    赵繁虽然无奈,不过想着离过年也没多久了,最近也没有要出国的安排,到时候再团聚也一样。


    过了整整两周,美国的交涉函才有后续,赵繁还跟着林鹏飞去参加了一个会议。


    这是各单位牵头的会议,参会的人几乎都像林鹏飞这样的一把手或者是二把手。


    这个会算是表决各单位提交过来的方案,看支持哪个比较多,其他人对本单位的报告又有哪些意见。


    没有出乎赵繁和林鹏飞的意料,外交部提交的方案受到赞同最多,特别是各国的反应分析基本上全都赞同。


    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执政党一般都是以稳妥和谨慎为主。


    老大和老二现在只是针锋相对,体量和科技发展又超出了其他国家太多,这个时候除了两边站队的国家,中间一派发表自己的国际态度,只能成为炮灰。


    汇总了各部门对这些方案的意见,资料就提交到最高会议,经过讨论后由大领导拍板决定。


    大领导看到这个反客为主的计策又有赵繁的功劳,不由得笑道:“江山代有才人出,未来就是年轻人的天下,他很不错。”


    这种级别的领导不可能像林鹏飞一样思考怎么优待赵繁,在这种会议上夸奖几句,下面的人就知道怎么安排他了。


    拍板定下这个方案之后,国内就立刻通知了还在苏大哥的陈宏部长。


    和大领导一样的反应,陈宏也觉得赵繁很不错,可惜在部里的时候一直忙于出国访问的准备工作,赵繁又是冯向阳商业团的主力,两人还没有打过照面。


    这个计划虽然挺好的,但苏大哥也不傻,其中的农业技术和加工技术倒是愿意转让,但出售粮食这一条却坚决不肯同意。


    而且人家自认为让了一些利益,就认为华夏不应该再购买美国的粮食。


    陈宏也不是吃干饭的,自然不肯退让,毕竟这条计策主要就是为了购买大量的粮食,解决国内的粮荒。


    两边是邻居,又同盟多年,相互的情况还是有几分了解的,苏大哥这边不是一点粮食都挤不出来,只是不愿意动自己的储备粮。


    既然已经实行了威胁政策,陈宏也不介意把收集到的信息摆在台面上,面对强硬的华夏房,苏大哥又让出了一点利益。


    给华夏发放一笔贷款,让他们在国际第三方购买粮食,反正不管怎么样,就是不能买美国的。


    苏大哥的意见反馈传到了国内,有了反客为主良好的预想,大家都不是很满意这个结果。


    可外交部提交的报告里明确就阐明了,华方要保持独立发展的道路,还要稍微偏向苏大哥。


    好不容易让人家在驻军这个条件上让步,虽然不能在苏大哥那边购买到粮食,人家也愿意给他们放贷款,向第三方国家购买粮食,其实已经诚意满满了。


    在外交部的会议上,赵繁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那就是接受这个条件,同时也向苏大哥征求华夏访美的意见。


    林鹏飞疑惑地问道:“人家已经做出了这么大的让步,要是再提出访美的要求,他们会不会狗急跳墙?”


    赵繁却笑着说道:“肯定不能以购买粮食的名义访美,我们才建国不久,用学习的名义访美,而且也可以邀请苏大哥一起,把坦荡的态度摆出来。”


    只能说跟着大国混,不能太过顺从,也不能太过违逆,要不然别人就会颐指气使,甚至对他国的政策指手画脚。


    这个时候的国人还是太过谨慎,以往赵繁的建议基本上都能全票通过,这一次所有人都觉得这个建议太过冒险了。


    不过这已经涉及国家的关键发展政策,并不是外交部能决定的,林鹏飞还是写成了报告提交到了最高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