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有没有招人的意向
作品:《四合院:从入职外交部开始崛起》 王桂香看到儿子又带着东西回来,习惯性地唠叨:“这才去上班两个星期,想家直接回来就行,又不是出远门,怎么总买东西回来,院里的人知道该有意见了。”
对于这个事儿赵繁也挺烦的,开口就吐槽道:“这又不是偷抢的,有条件了就过得好一点,也不碍着谁什么事。”
王桂香无奈地摇了摇头:“确实不碍着别人的事,但是碍着别人的眼了,你换位思考一下,要是你成天都吃不饱,你邻居家却每天大鱼大肉的,心里能舒服吗?”
赵繁有点无语,他敢打保票,家里绝对是不可能买鱼买肉来吃,也就是自己买回来吃了这几顿,他也就是两个星期前和上个月买了一次,怎么算也不至于大鱼大肉吧?
不过他也不想跟母亲争执这个,肉反正买了,就院子里的情况,母亲肯定全做了,反正能吃到就行。
为了转移母亲的注意力,他就问起了中院贾大妈又在闹什么?
提到这个事,王桂香就兴致勃勃了起来。
她八卦地对儿子说道:“傻柱够有本事的,不声不响就给他媳妇在后勤处找了一份临时工的工作,虽然粮食指标只有23斤,工资也才18块,可足够他媳妇吃喝了,最重要的是能把户口转到城里,然后你贾大妈心里就不舒服了。”
秦淮如嫁到贾家也好几年了,贾大妈就认为街道办转户口应该优先秦淮如,为了这个还去找王主任闹了一通。
人家王主任也不是吃素的,指责贾大妈没事找事,因为户口普及是在秦淮如嫁到贾家之后,当时街道办可是劝了贾家婆媳把户口转到城里,是她们贪图乡下的田地没有转。
至于樊春香的情况,王主任也告诉了贾大妈,那是因为人家找到了工作,要是秦淮如想转户口,去找一份工作他立马就给转。
城市户口之所以这么难转,还是关联了粮食指标,像秦淮如这样没有工作,要是转了城市户口,那就每个月得领政府的最低粮食配给,不仅是她的,还有她的两个孩子。
像樊春香这样有工作的情况,就不需要领政府的最低粮食配给,而是跟着工作单位的工作指标粮食走,这就不会增加政府的负担,街道办当然很轻易就给她转了户口。
至于生的孩子,确实是在政府的粮食指标范围内,但那也是最低标准,能不能吃饱,还是看家里有没有人有工作。
解释完了贾大妈撒泼的原因,王桂香就感慨地说道:“除了我们家有双职工之外,傻柱家现在也是双职工了,真是没想到,以前大家都觉得傻柱家不成样子,娶个媳妇后转头就不一样了。”
何雨柱的工资有32块5,有了媳妇管钱之后,他就没有大手大脚的花钱了,才过了两周,家里添了不少的物件,不仅是他自己,连他妹妹也干净整洁了不少。
大家现在说起樊春香,都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觉得她不仅长得漂亮,还是个当家做主的料。
现在樊春香也有工作了,可以预见何家以后肯定呈现上升趋势,明面上说不定还比赵家更好。
这个时候大家看家庭情况,一般只是看吃喝,赵家虽然也是有双职工,但赵繁住在外交部的家属院,一个月也就回来一两次,如果是出差的话,两三个月才回来一次,家里主要还是要靠赵德福。
何家就不一样了,夫妻俩都有工作,而且何雨柱还是厨师。
现在是比较困难,没有什么人办酒席,但灾害过去之后,肯定有很多人结婚过寿,到时候人家不仅有厂里的固定工资,还有很多外快。
而且何雨柱还可以从酒席里带很多吃的回来,可以预见何家在吃喝上,肯定是院里最好的。
家里也没什么事,赵繁就去中院凑热闹,大家看到他回来都纷纷打招呼。
“我们的大外交官回家了。”
“最近有没有出国啊?”
赵繁都很礼貌地回答了别人的询问,然后立刻把话题转移到了在地上哭天抹泪的贾大妈身上。
他好奇地问阎埠贵道:“我听我妈说王主任已经来处理过了,怎么贾大妈还在这里哭闹啊?”
学校虽然开学了,但因为粮食供应还没有恢复,所以周末两天是放假的,院子里的男性除了学生和孩子之外,就只有阎埠贵这个老师在这里看热闹。
听到赵繁和自己搭话,阎埠贵当然不会拒绝回答,他无奈地摇头解释道:“心里不舒服呗,不过也没事,她不敢闹太凶,要不然其他人心里不舒服,肯定会去找王主任举报。”
想到易中海和贾家的关系,阎埠贵又补充道:“估计也就闹个一两次,你一大爷肯定会做思想工作,不然总是有人去向王主任举报,院子里的形象也不好。”
易中海非常在意四合院的形象,他又是贾东旭的师傅和中院的大爷。
这种情况下,他不可能让贾大妈闹太多次,不管是给粮食还是给什么承诺安抚,怎么也不会让贾大妈在院子里撒泼打滚了。
其实也不仅是贾大妈对樊春香找到工作心里不舒服,院里的每户人家心里也不太舒服,除了赵家,毕竟他们家也是双职工。
看到赵繁,阎埠贵心思一动,然后低声问他道:“外交部最近有没有招人的意向?”
赵繁哪里不知道阎埠贵的心思,他肯定是想让自己的大儿子阎解成去外交部上班。
大家同在一个初中上学,又住在一个院子里,阎解成是什么情况,赵繁心里很清楚,别说是英语了,就是俄语他都没学明白。
能力上也不如后院的刘光奇,至少人家俄语对答挺流畅的,而且赵繁所知道的情况,院子里的这些同辈,一个符合外交部的招聘标准都没有。
既然不可能,赵繁也不愿意给人希望,他摇头对阎埠贵说道:“我那一次就招了5个人,这才过去多久啊,一时半会儿肯定没有招人的意向,而且就算招人,解成哥也不符合条件啊。”
阎埠贵当然知道自己儿子是什么成色,他不是想让阎解成像赵繁这样去当翻译,而是想像樊春香那样进入后勤,即便只有18块钱和23斤的粮食指标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