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粮荒马上就要结束
作品:《四合院:从入职外交部开始崛起》 王桂香叹了口气说道:“贾家说是断粮了,挨家挨户借了一遍,没有借到,所以贾大妈坐在中院里撒泼打滚,估计最后还是得易师傅出来安抚。”
虽然大家住在一个四合院里,但相互之间并没有亲戚关系,借粮食是情分,不借也是本分,谁也不能指责谁。
但易中海却不能置身事外,因为他是贾东旭的师傅,而且贾大爷在世两人关系很不错,贾大爷去世的时候还求他多加照顾自己的妻儿。
加上他又是院里的一大爷,平时还以照顾贾家为借口拒绝借别家的粮食,贾大妈直接坐在庭院里撒泼打滚,明摆着就是逼迫易中海借粮。
问完了这扬闹剧的前因后果,赵繁就解释自己的应对方案。
“我是趁着大家上班的时间才回来,估计也就是坐在门口的三大妈看到了,不过我已经准备好了说辞。”
王桂香疑惑地问道:“四合院里的人嘴有多碎,你又不是不知道,只怕到下班时间,大家都知道了你大包小包买了东西回来,借粮的人怕是要把我们家的门槛都要踩烂了。”
赵繁被王桂香的这个形容逗笑了,不过他还是让母亲别着急。
他缓缓地说道:“待会儿我爸下班之后,让他去找易大叔,让易大叔带着他去院里面的住户那里通知一下,让各家的家主晚上来我们家,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他们。”
王桂香自然要问赵繁想说什么消息,赵繁却没有告诉母亲,而是让母亲帮忙分装一下带回来的白糖。
整个四合院一共有十二户,只要装十二袋就可以了,每袋装个五两。
看着这个数目,王桂香就猜到这是要分给四合院的住户,她多少有些不愿意。
“你入职的时候就已经送过水果糖了,大方地送了一把呢,估计得有三五两,现在才过去一个多月,怎么又要送啊?”
赵繁知道王桂香舍不得这些白糖,虽然每家只给五两,十二家的话也去了六斤,赵德福在红星钢铁厂一个月才发一斤的白糖票,有些时候还不发呢。
赵繁知道母亲是饿怕了,有点好东西就想留着自己家里存着吃,可现在的情况是他们不得不拿出一点东西,堵住四合院众人的嘴。
当然了,鉴于外交部里对他的重视程度,加上他在访问期间的表现,少不了要经常出国。
不可能每次出国回来都要送东西堵别人的嘴,而且老祖宗早就说过了,御下一定要注意打一棒子要给一个甜枣。
这半斤白糖还不只是赵繁给的甜枣,他的“棍棒”也准备好了,只要今天这个小会结束,即便是饿红了眼,院子里的人也不敢打他们家的主意。
赵繁也不是不想给母亲解释这些事,而是不想说两遍,父亲回来之后,他就连同两个弟妹都叫到了一起,这才说了准备开这个会的内容。
对着一脸期待的家人,赵繁郑重地说道:“我是要跟院子里的人声明,我受到了部里的看重,不仅提升了行政待遇,还要告诉他们关于政策走向的消息,以此来震慑院里的这些人,免得他们不开眼来找家里的麻烦。”
看到时候谁敢得罪政府干部?
赵德福觉得这个主意挺不错的,起身就想去中院找易中海,可被赵繁拦下来了。
他笑着说道:“爸,你别那么急,这半斤白糖不顶饱,只能倒点水骗骗肚子,饥荒不解决,大家还是会忍不住动小心思,这就涉及我要在今天会议上跟大家宣布的消息。”
赵德福可不是王桂香这种没见识的妇女,立刻知道赵繁想说的是政策消息。
他皱着眉头反对道:“你上次不是说外交部很多事情都签了保密协议,你跟院里的人说部里的事,万一有人走漏风声,到时候影响你工作怎么办?”
儿子才上了一个多月的班,就提升了二级行政待遇,解决了家里断粮的问题,要是因为院里的这些污糟的事情断了前程,赵德福怕是想死的心都会有。
从国外购买粮食这件事,部里并没有要求访问团的人一定要保密,而且这个消息传出去也有利于稳定民心,说出去并没有关系。
当赵德福听说儿子这趟出国是为了跟国外买粮食,解决国内粮荒,而且已经谈好了合作,只等粮食运回来,别的地方不敢说,京城地界的粮荒肯定会缓解。
确定了这个事,他真的是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他没有急着去找易中海,而是激动地看着自己的儿子,随即却哽咽了起来。
“以前有各种苛捐杂税,日子那是过得朝不保夕,没有遇到灾害,还是成天饿肚子,没想到好日子没过几年,又遇到灾害这种事,我就指望着能恢复前几年那样吃饱穿暖的时候,儿子啊,你好好为国家做事,把我们国家建设得强大起来,让所有人都不再饿肚子。”
赵德福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那个时候大家在保长的手底下过日子,别说能吃饱穿暖了,不被拉出去干苦力就不错了。
四合院还好一些,因为大家都是钢铁厂的员工,有大资本家在背后撑着,那些小官不敢来这里拉人去干苦力。
可其他地方的惨状,赵德福是看在眼里的,就像他跟赵繁说的一样,已经过了几年的好日子,实在是不想回到饿肚子的时光。
收拾好了心情之后,赵德福就匆匆忙忙去了中院找易中海。
赵繁作为院里的唯一干部,即便赵德福没有说原因,易中海就察觉了今天晚上的小会是什么性质。
等晚上所有的家主都聚在了赵家,赵繁就先公布了自己升职的消息。
随即就隐晦地表达自己可能一周只回四合院一天,如果出国公干的话,长年累月的不回来都有可能,希望大家能帮衬一下自家。
谁都知道这一番话是敲打,说完之后,赵繁就把准备好的白糖送了出去。
这个年月粮食都紧张兮兮的,更不要说白糖这种战略物资了,要不是他们是钢铁厂的员工,需要摄入一些糖分,糖票估计是见都没有见过。
看着众人激动的目光,赵繁才公布粮荒马上就要结束的消息。
最激动的还属易中海,甚至站了起来问道:“什么?粮荒马上就要结束了?”
作为四合院最高工资的人,易中海也不是不想帮衬徒弟家,而是怕了贾家这个无底洞,一家五口人,却只有一个人有工作的粮食指标。
钳工虽然不像锻工那样需要出大力气,可贾东旭才三级钳工,很多重活他都需要参与的,所以他自己的粮食指标是挤不出来多少给妻儿老母。
这个时候阎埠贵倒是挺理智的,他疑惑地问道:“这种消息应该是农业部才知道吧,你不是外交部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