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贾家的情况最糟糕
作品:《四合院:从入职外交部开始崛起》 何雨水挺羡慕赵繁的,毕竟有工作就意味着有足够的粮食配给,还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
至于后院对这件事反应最大的就是刘海中,他这会儿倒是没有想当官的心思,只是非常希望儿子能成为干部。
他是7级锻工,赵德福只是5级,各自家里都有三个孩子,可以说刘海中的家庭情况要比赵家好很多。
没想到他儿子今年才刚考上中专,人家的儿子转头就成了干部,他就嫉妒得不行。
既然有现成的例子,自然要问赵繁怎么成为干部,听说他自学英语就能说会写,刘海中立刻把自己儿子叫出来。
“赵繁自学都能说会写,你行不行?要是行的话,我明天去外交部帮你问问,没道理他可以,你不可以。”他这语气非常的理所当然。
刘光奇听了这个事也挺新奇的,随即就疑惑地向赵繁质问道:“学校只教俄语,你是从哪里学的英语?外交部就算是招人也应该招会俄语的人才吧?”
前院和后院的人都震惊于赵繁成了干部,没人询问其中的环节,不过今天不问,不代表以后不会问,出来之前,这些问题赵繁和自己爸爸已经讨论过答案。
他平静地回答道:“大家总说资本主义多可恶,我想深入了解下可恶的点在哪里,中文翻译的资料总是别人的观点,所以我就自学了外语,不仅是英语,还有法语、葡萄牙语,还是去面试的时候张科长教了我音标才会说英语,其他的语种还不会说。”
刘光奇并不懂英语,但是他的俄语挺不错的,为了验证赵繁没有说谎,他就用俄语跟赵繁对话。
赵繁上辈子在俄罗斯待过两年,俄语当然说得很好,更不要说原身的俄语成绩也非常不错。
结束了俄语对话之后,刘光奇绷着脸对自己的父亲说道:“赵繁应该是在语言上非常有天赋,爸,我吃不了这碗饭,还是认认真真读完中专等着分配吧,到时候也一样是干部。”
这个时候只要考上中专,绝对是100%能分配工作,还是刘海中心心念念的干部,听到儿子这话,他才让赵家父子去下一家送水果糖。
回到家的时候,父子俩都口干舌燥了,实在是有太多的人问怎么才能走这个路子成为干部。
大家也都和刘光奇审问赵繁一样,当听说要非常有语言的天赋,还要成天去图书馆蹭书看,每个人都打了退堂鼓。
粮食供给量就这么多,没有绝对的把握还到处乱跑,干部没着落,别转头还把自己的粮食消耗光了,等着饿死。
只能说走到金字塔顶端的人,首先就是要克服不可能这个因素,大部分的人确实做不到,所以塔尖的人才是少数。
王桂香给父子俩都倒了水,等他们喝了两杯才问情况有没有解决,听闻解决了,才真正松了口气。
可还是迟疑地问道:“贾家没有说什么吗?”
整个四合院就贾家的情况最糟糕,因为他们家只有贾东旭有城市粮食供给,可他们家却有5个人。
也许有人会说贾家以前是富过的,更不要说贾东旭的父亲是工伤去世,当时工厂还赔了一大笔钱。
可是这个时候就算有钱也买不到粮食。
赵德福叹了口气说道:“话里话外都是问能不能借点粮食,好在今天小繁知道轻重,没买粮食回来,我只能敷衍说他单位并不发粮食,这才圆过去。”
外交部发的确实不是粮食,而是10斤的粮票,这些并不属于他的供给份额里,估计是想让他回家改善一下伙食。
这事可不能告诉任何人,不然借粮的人肯定要从门口排到四合院外面了。
虽然赵繁今天没有买粮食,可王桂香还是做了一锅干饭,还炒了他买回来的两斤肉,没有节省的意思,全部都做了,一家人吃得满口流油。
赵良吃着吃着就哭了,大家问什么情况,他才说道:“我已经不记得上一次吃肉是什么时候了,这次我要好好记住,不然下次吃肉的时候我又要说这句话。”
赵德福和王桂香心里都非常不好受,他们家不比后院的刘海中是七级钳工,粮食配给量要高很多,而且工资也很高,实在不行还可以跟着大部队去黑市淘换一点吃的。
赵繁看着沉默的父母,笑着安慰弟弟道:“下次发工资我会再买一次肉,一个月的时间而已,不用特意记了。”
王桂香不赞同地说道:“这年月但凡是有点钱和粮的,还是避着点人比较好,要不然大家都眼红,以后不好相处。”
要是闷声发大财,当然是可以走这种路子,可赵繁是明晃晃地去外交部上班,整个四合院就没有双职工的,这种情况下实行低调策略并不管用。
赵繁摇头说道:“大家都知道我们家有两个人有工作,即便工资没有像八级钳工那么高,但我们的粮食配给量却高不少,再避人又能避到哪里去。”
王桂香担忧地看向自己的丈夫,有些焦急地说道:“还是要想个办法,不然哪家实在是过不下去了,肯定要上门求助,没见到中院的易中海成天帮这个帮那个,我看他收贾东旭当徒弟,除了考虑养老问题,多少还是想借个由头。”
四合院确实是贾家最困难,毕竟他们只有一个人有城市户口。
但快过不下去的,也不止他们一家,有些住户人口比较多,家里又只有一个人有工作,即便是每个人都有粮食指标也非常困难。
赵德福就是大字不识几个的硬汉,要不然也不会还是5级钳工,毕竟他看不懂那些图纸,哪里能想出什么应对的办法
最后还是赵繁想了一个主意:“不然就说外交部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粮食指标是不能转到户籍这里,只能交给单位,饭也只能在单位吃,加上我平时住在单位,这个由头应该能对付个几年?”
62年粮食供给就慢慢开始恢复,目前也就是后院的刘光奇考上了中专,而且开学才是第一年,三年后灾荒肯定早过去了。
而且赵繁记得中专毕业一般进的都是工厂做技术员,除非是有关系才能进机关单位。
怎么想这个事都可以瞒过去。
赵德福一拍大腿,立刻定下这个计策:“以后我们全家对外就这么说,而且要真的相信小繁就是在单位吃饭,自己相信了,别人才会相信。”
第三天赵繁就更加确定这个计策万无一失,因为他的上司冯向阳公布了一个很重要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