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码头身影

作品:《潮汕三姐妹

    黄佩珊微微颔首,目光却仍牢牢锁在海天交界处。


    她最后望了一眼那些在雾中若隐若现的渔船轮廓,正要转身离去,


    一阵尖锐的警笛声突然撕裂了清晨的宁静。


    “怎么回事?”


    李远梅吓得一个激灵,下意识地抓住黄佩珊的胳膊。


    黄佩珊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她循声望去,只见三辆海关缉私车呼啸着驶入码头,轮胎在湿滑的地面上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车门猛地打开,七八名海关人员迅速跃下,手持对讲机,神色冷峻地朝着码头深处疾步奔去。


    “是在查走私!”


    黄佩珊压低嗓音,一把将李远梅拉到身旁一个锈迹斑斑的集装箱后面。


    两人屏住呼吸,透过集装箱的缝隙紧张地窥视着外面的动静。


    码头深处顿时炸开了锅。杂乱的脚步声、厉声呵斥与惊慌的叫喊交织在一起。


    “不许动!蹲下!”“别跑!”的喝令声此起彼伏。


    转眼间,一群人像是受惊的鸟兽般从里面窜出来,个个面色惶恐,


    有的甚至连鞋子都跑丢了,只顾着四散奔逃,想要躲过海关的追捕。


    黄佩珊的目光死死追随着那些仓皇逃窜的身影,心跳如擂鼓。


    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掠过她的视线——那是个瘦高的少年,


    身穿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外套,头发剃得极短,几乎露出青皮。


    虽然只是惊鸿一瞥,但那身形、那走姿,像极了她许久未见的弟弟黄家栋!


    “家栋?”


    黄佩珊无意识地喃喃出声,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前倾去,想要看得更真切些。


    可还没等她辨清,那少年就像一尾游鱼般钻进了旁边的芦苇丛,转瞬消失不见。


    海关人员紧跟着追了进去,芦苇丛中传来一阵沙沙作响和隐约的叫喊声,却再也寻不见那少年的踪影。


    “佩珊姐,你怎么了?”


    李远梅察觉到了她的异样,不安地问道。


    黄佩珊猛地回过神,摇了摇头,声音微微发颤:


    “没……没什么,许是我眼花了。”


    她嘴上这么说着,心里的不安却如潮水般汹涌而来。


    方才那个身影,无论是身高、体型,还是那件熟悉的工装外套,都和黄家栋如此相像。


    可家栋这段时间不该是在海上吗?


    怎么会出现在深圳的蛇口码头,还混迹于走私的人群中?


    她用力甩了甩头,试图将这个荒谬的念头从脑海中驱逐出去。


    定是自己太过担心刘秀英,又思家心切,才会看花了眼。


    家栋那么老实本分的孩子,怎么可能与走私扯上关系?


    然而越是自我安慰,心中的疑虑就越发强烈。


    她想起小时候,家栋总是怯生生地跟在她身后,一声声地唤着“姐姐”;


    想起离家那日,家栋扯着她的衣角,说等她在大城市站稳脚跟,自己也要来深圳找她;


    想起上次她和家栋在东门遇到的那个潮汕老乡,好像叫什么李晓勇……


    往昔的一幕幕在脑海中翻涌,与方才那个仓皇逃窜的身影重叠在一起,让她的心乱如麻。


    若那人真是家栋,他为何会在此地?


    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难处?


    还是被人欺骗才误入歧途?


    和李晓勇有没有关系?


    警笛声渐行渐远,海关人员押着几个被捕的走私犯离开了码头。


    方才还喧闹不堪的码头重归寂静,只剩下几艘渔船在海面上轻轻摇晃,仿佛什么都不曾发生过。


    “佩珊姐,咱们快走吧,这儿不太平。”


    李远梅扯了扯黄佩珊的衣袖,低声催促道。


    黄佩珊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强压下心头的纷乱,点了点头。


    她最后望了一眼那片在晨风中摇曳的芦苇丛,暗自祈祷:


    千万别是家栋,千万不要……


    两人沿着来路返回,黄佩珊一路沉默不语,脑海中全是那个模糊的身影。


    李远梅看出她心事重重,却也不敢多问,只是默默陪伴在一旁。


    快到电子厂宿舍时,黄佩珊忽然停下脚步:“远梅,你先回去,我有点事要去趟东门。”


    李远梅猛地收住脚步,扭过头来看向黄佩珊。


    路灯昏黄的光线在她脸上明明灭灭,衬得她眉头紧锁:


    “这都什么时候了,去东门干啥?等下还要上早班呢!”


    黄佩珊捏紧了兜里的手电筒,指尖掐得发白。


    方才在码头听老潮汕人提到“大飞”时,她心头猛地一跳——


    大姐许曼卿的丈夫在海关做事,说不定能探听些偷渡的门道,甚至能搭上关系,


    看能不能帮刘秀英一把。


    顺便……


    打听一下这次抓的人当中,有没有认识家栋的。


    “我去找个人,说不定能问出英姐的下落。”


    黄佩珊压着嗓子,目光扫过厂区四下无人的小路,


    “你先回宿舍等着,要是天明我还没回来,你就说我生病了,帮我请个假。”


    李远梅仍不放心,上前一把拽住她的胳膊:


    “要不我跟你一块去?这折腾一个晚上了,你一个人……”


    “别,”


    黄佩珊轻轻挣开,语气不容置疑,


    “你回去守着宿舍,万一英姐回来了呢?我快去快回……”


    她从裤兜掏出几张零票塞给李远梅,


    “饿的话就去楼下小卖部买个面包垫垫肚子。”


    李远梅瞧见她眼底那抹执着,知道劝不住,只得点头:


    “那你千万小心,有事就喊,我就在宿舍窗口盯着。”


    黄佩珊应了一声,转身就快步往东门赶。


    夜风刮得比白日更烈,吹得她单薄的工装哗哗作响,她却一步不敢慢。


    赶到东门路口时,很多店都还没开门,


    现在才凌晨四五点,只有三两家早餐店亮着灯,


    黄佩珊依稀记得许曼卿提过,她哥嫂的海货店就在这附近的巷子里,可具体位置记不真切了。


    她只能挨家挨户地找,眼睛紧盯着门牌,生怕漏过。


    就在她几乎要放弃时,巷口一家悬着“许记海货”木牌的小店跃入眼帘。


    巷口那家“许记海货”店门紧闭,旧木门上挂着的“休业”牌子随晨风微微晃动。


    黄佩珊攥紧拳头,指甲掐进掌心也浑然不觉。


    她绕到店后,踮起脚借着熹微晨光朝里张望——货架空荡荡的,秤盘上落了一层薄灰,哪里还有半个人影。


    她在巷子里来回踱了三趟,直到早餐铺子的粥香混着晨雾漫过来,才不得不承认,这趟是白跑了。


    兜里的手电筒硌得生疼,像块烧红的烙铁,灼得她心口发闷。


    “要是许姐在就好了……”


    她咬住下唇,把后半句话咽了回去。


    从兜里摸出几张皱巴巴的零钱,买了两个刚出炉的肉包,一边往电子厂赶一边啃。


    滚烫的肉汁溅在工装袖口上,她也顾不上擦。


    满脑子还是刘秀英的下落,还有码头上那个酷似家栋的背影,搅得她心神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