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姐弟相依
作品:《潮汕三姐妹》 黄家栋的话还没说完。
黄佩珊立刻打断他:
“又乱花钱!”
她伸手不轻不重地拍了一下,
黄家栋正在拿开水烫碗的手背,
“我在流水线上,戴着表干活多碍事!”
“不小心刮花了又心疼。”
“你留着自己用,跑船看时间方便。”
她目光落在弟弟明显又黑了一圈的脸上,
喉咙像被什么哽了一下,
声音低了些,
“船上……风浪大不大?睡得好吗?”
“嗨,多大风浪没见过?小意思,习惯了!”
家栋满不在乎地摆摆手,
目光却像探照灯一样扫到了姐姐放在膝盖上的手。
那双手指节有些粗大,
指甲缝里似乎还残留着洗不掉的焊锡痕迹,
最显眼的是几个指尖,
泛着不健康的焦黄。
“姐,你这手……”
他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没事!”
黄佩珊猛地缩回手,
下意识地往裤子上用力蹭了蹭,
仿佛想把那黄色蹭掉,
“焊板子熏的,小心被烙铁头烫了两下,过阵子新皮长出来就好了。”
“滋啦——!”
铁锅一声爆响,
油烟气猛地升腾。
黄婶端着两个堆的冒尖、
热气腾腾的大白瓷盘过来了。
油亮的牛肉片薄厚均匀,
裹着浓稠诱人的酱汁,
和炒得微微焦香的粿条纠缠在一起,
翠绿的芥兰和葱花点缀其间,
亮晶晶的油脂还在盘边滚动。
家栋眼睛一亮,
抄起筷子就迫不及待地夹了一大筷子塞进嘴里,
“嘶——哈!烫烫烫!”
他被烫得龇牙咧嘴直哈气,
却舍不得吐出来,
囫囵吞下,
“香!还是黄伯的手艺正宗!”
“比船上那咖喱糊糊强一百倍!”
黄佩珊没他那么急,
用筷子慢慢挑着碗里的芥兰梗,
低声说:
“夜校下个星期就开始报名。”
家栋正埋头嗦着粿条,
吃得正欢。
边吃边说:
“真……真的?姐!太好了啊!”
他激动得差点拍桌子,
也顾不上擦嘴边的油星,
“钱够不够?”
“我这趟刚结了工钱,有一百多呢!全给你……”
说着就去掏他那的制服裤兜。
“够!”
黄佩珊眼疾手快,
一把按住他掏钱包的手:
“我自己攒了一些,够交学费和买书了。不够再跟你开口。”
她夹起自己碗里最大最厚实的一块牛肉,
稳稳地放到弟弟堆得小山似的粿条上。
七月的天,
说变就变。
方才还烈阳炙烤的深圳天空,
转眼就被翻滚的乌云压得低低的。
豆大的雨点毫无征兆地砸下来,
噼里啪啦打在“黄记牛肉火锅”的铁皮屋顶上,
像无数只手在急促地敲打着鼓面。
“还记得阿爸出事那年不?”
“那天也是下大雨……”
望着门外的大风大雨,
黄佩珊的声音沉了下去。
黄家栋扒粿条的动作瞬间僵住,
筷子悬在半空。
四年前,
揭阳老家也是暴雨倾盆,
豆大的雨点砸得车顶砰砰响,
开长途货车的阿爸在湿滑的国道上……
方向盘都撞得扭曲变形,
像张痛苦咧开的嘴。
阿妈肖春花拿着那笔薄薄的赔偿款走的那天,
才十一岁的黄家栋像疯了一样扑上去死死抱住她的腿,
却被她一脚狠狠踹在心窝上,
摔在冰冷的泥水里……
“要不是你初中一毕业就进了电子厂,三班倒地焊板子,我哪能安安稳稳读完初中……”
家栋的声音闷闷的,
像从胸腔最深处挤出来,
筷子无意识地戳着碗里的粿条,
“姐,其实……我早就不想跑船了。”
“我之前认识的几个船员老乡去下海去做生意了……”
“不行!”
黄佩珊斩钉截铁地打断他,
语气不容置疑,
“跑船是辛苦,但好歹是门正经工作,能见识世界,还有奔头。”
“你还太小,做生意不适合你!”
“家栋,你不知道,这个世界很复杂的。”
“外面的人,你都不知道他是人是鬼……”
“我读夜校就是想以后……”
她深吸一口气,
眼睛亮了起来,
“等姐学会了!以后咱们自己开个小铺子,就能帮人修收音机、电视机。”
“虽然不能赚大钱!”
“但至少不用再看工头脸色,不用再担心扣工钱,也不用日夜颠倒上夜班了。”
“以后你就来帮姐!”
黄家栋想象着姐姐描述的画面,
喉咙滚动了一下。
自从阿爸车祸去世,
阿妈又跟着人跑了。
他们两姐弟就相依为命,
阿姐的成绩一直很好,
学习能力也强。
要不是当年的那场变故,
说不定,
阿姐现在已经是大学生了。
只能说世事无常,
造化弄人。
他忽然放下筷子,
一把抓过脚边的帆布包,
拉开拉链,
使劲往里掏,
发出书本和铁盒碰撞的声响,
然后献宝似的把一本厚厚的书塞到姐姐怀里:
“姐!你看这个!差点忘了!”
黄佩珊低头,
一本簇新的硬壳书露了出来,
深蓝色的封面上印着如同迷宫般的电路图,
几个醒目的英文单词下面是中文书名——《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
书页散发着新鲜的油墨味。
“我托香港的老水手帮忙买的,排了好长的队!”
“他说现在学这个最吃香,以后修电脑都靠它!”
黄家栋挠着后脑勺,
笑得有点憨,
又带着点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