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布包秘密

作品:《潮汕三姐妹

    车厢里的颠簸没有停歇,


    像是要把人五脏六腑都晃出来。


    林秀珠抱着鸡蛋筐的胳膊早已酸胀,


    汗水顺着额角往下淌,


    黏住了额前的碎发。


    她腾出一只手想把头发别到耳后,


    指尖却触到了裤腰上别着的那个布包。


    母亲最后塞给她的那个,


    巴掌大的蓝底白花土布包,


    边角都磨得起了毛。


    刚才上车时慌乱,


    她随手把布包别在了裤腰里,


    此刻被汗水浸得有些发沉。


    她心里一动。


    借着车身猛地往左侧倾斜的力道。


    把布包解了下来。


    布包用粗棉线缝得严严实实,


    捏在手里硬邦邦的,


    不像是装着干粮或针线的样子。


    她腾出手指,


    笨拙地解开那个打了好几个死结的绳结。


    线绳磨得手指生疼,


    那是母亲用了不知多少年的搓线,


    带着股皂角和阳光晒过的味道。


    绳结终于松开。


    她把布包往手心一倒,


    几张崭新的纸币“啪”地掉在手腕上。


    她数了数。


    是50张厚厚10元大团圆。


    林秀珠的眼睛猛地睁大,


    像被正午的日头刺了眼。


    她慌忙把钱攥在手心,


    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车厢里昏暗,


    可那大团结上,


    “中国人民银行”


    几个字清晰地扎眼。


    1985年的 500元,


    能买大米一吨多,


    能买猪肉三百多斤,


    能给弟弟缴纳从小学到初中的学费。


    她的手开始发抖,


    汗水顺着指缝渗进纸币的纹路里。


    这钱是哪里来的?


    母亲日绣夜绣,


    一个月也攒不下三十块;


    家里那几亩田的收成,


    早就被阿爸的药罐子吞了个干净。


    她忽然想起前几天夜里,


    迷迷糊糊听到母亲在灶房里跟阿爸低声说话,


    说要去跟三婶娘借点东西,


    当时她困得厉害,


    没往心里去。


    三婶娘的男人在镇上供销社当主任,


    是村里少有的“体面人家”。


    母亲那样好强的人,


    这辈子没跟人低过头,


    为了这 500块,


    不知在三婶娘面前说了多少软话。


    想到这里,


    林秀珠的鼻子一酸,


    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布包里除了钱,


    还有一小叠用牛皮纸包着的东西。


    她拆开一看,


    是十几颗用红线串起来的乌橄榄,


    咸中带甘的味道透过纸缝钻出来。


    那是母亲去年冬天在晒谷场捡的橄榄,


    泡在粗盐里腌了大半年,


    说是出门在外带在身上,


    想家了就嚼一颗。


    林秀珠把钱重新裹回布包里,


    塞进贴身穿的粗布衬衣口袋,


    再用手死死按住。


    心口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


    闷得发疼,


    眼泪却怎么也掉不下来。


    曾几何时,


    她也曾抱怨命运的不公,


    为什么要把她生在这样的人家,


    高中都没读完,


    就要出门去做生意。


    她以为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


    要去深圳挣钱救急,


    却不知母亲早把家底掏空,


    连带着脸皮都豁了出去,


    给她铺好了最后一程的路。


    “小姑娘,你没事吧?”


    旁边那个刚吐过的妇女缓过劲来,


    见她脸色发白,


    眼睛红红的,


    忍不住问了句。


    林秀珠摇摇头,


    拿袖子擦了一下鼻涕,


    把脸转向窗外。


    车已经驶离了潮州地界,


    路边的稻田渐渐变成了光秃秃的荒地,


    远处开始出现盖了一半的红砖房。


    风从车窗缝隙里灌进来,


    带着股陌生的尘土味。


    她摸了摸胸口,


    那布包硬硬的,


    像块烙铁,


    烫得她骨头缝都发疼。


    那 500元不是钱,


    是母亲剜下来的肉,


    是全家把日子掰碎了,


    硬塞给她的希望。


    “秀珠呀,到了深圳,要听你堂姐的话,”


    “如果受了委屈,别忍着,打电话回来。”


    母亲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


    林秀珠深吸一口气,


    把眼泪深深地憋了回去。


    车子猛地拐过一个弯,


    前方的路牌上写着“东莞”两个字。


    离深圳越来越近了。


    长途汽车在坑洼与颠簸中跋涉了不知多少个时辰。


    窗外的景象从青翠的田野、低矮的丘陵,


    逐渐过渡到大片裸露的红土坡地、


    轰鸣的工地和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的简陋厂房。


    空气里的味道也变了,


    尘土中夹杂着陌生的机油味和一种属于大工业的喧嚣气息。


    车子在一个多小时前就进入了所谓的“特区”外围区域,


    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前面南头关!所有人拿好边防证!准备检查!”


    售票员扯着嗓子喊道。


    车厢里顿时一阵骚动。


    人们纷纷从口袋、衣襟、甚至鞋垫里掏出


    那张至关重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管理区通行证”,


    俗称边防证。


    没有这张盖着红印的小纸片,


    休想踏入深圳特区一步。


    林秀珠的心猛地一沉!


    售票员的喊声像一块冰冷的石头,


    狠狠砸在林秀珠的心窝上。


    边防证?


    她脑子里嗡的一声,


    瞬间一片空白。


    母亲张春兰千叮咛万嘱咐,


    从鸡蛋怎么放稳当,


    到堂姐家的电话号码,


    甚至深圳天热要注意多喝水都说了,


    唯独漏了这要命的边防证!


    车厢里的空气骤然紧张起来。


    人们摩挲着手里那张小小的纸片,


    仿佛那是保命的护身符。


    林秀珠下意识地摸了摸贴身的粗布衬衣口袋,


    那里硬邦邦的500块钱还在,


    可此刻,


    这“巨款”却换不来一张能让她踏进特区的通行证。


    汗水,


    不再是闷热车厢蒸出来的,


    而是从心底深处渗出的冰凉,


    瞬间浸透了后背。


    “没证?没证就等着下车遣返吧!下一个!”


    前面传来检查人员严厉的呵斥,


    伴随着一个哭丧着脸的汉子被粗暴地拽下车的动静。


    绝望像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林秀珠。


    遣返?


    回潮州?


    不!


    绝对不行!


    车子吭哧吭哧地向前蠕动,


    离那排穿着橄榄绿制服、


    神情冷峻的边防战警越来越近。


    检查站简陋的岗亭旁,


    红色的“南头检查站”二字像烙铁一样烫着她的眼睛。


    窗外,


    是尘土飞扬的荒地,


    远处工地的轰鸣声也仿佛变成了嘲弄的噪音。


    旁边那个抱着孩子的妇女又开始干呕,


    秽物的酸腐味更浓了。


    林秀珠死死咬住下唇,


    指甲深深掐进手心,


    用疼痛逼迫自己冷静。


    她不能慌,


    绝对不能慌!


    怎么办?


    怎么办?


    堂姐!


    对,堂姐林红苑!


    堂姐在深圳做生意,她肯定知道该怎么办!


    打电话给她?


    检查站外面倒是有几部公用电话,


    但那是给有证的人联系接应人的!


    她一个连特区都进不去的人,


    怎么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