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张二和的不夜天灯

作品:《大明,刚流亡吕宋系统觉醒了

    “铛——铛——铛——”


    各大工厂的下工钟声此起彼伏地敲响,沉重的铜音在湿热的空气中滚过。


    紧接着,一扇扇厚重的工厂大门被推开,大量的工人如潮水般涌出,瞬间将稀疏的街道重新灌满了嘈杂的人声。


    张二和是最后一批走出车间的。


    他并不着急,慢条斯理地脱下身上那件沾染了食物香气的工服,一丝不苟地叠成方块,塞进储物柜,随后换上一身崭新的靛蓝色短衫。


    做完这一切,他从柜子最里层取出了今天厂里加发的福利。


    一匹色彩鲜亮的花布,一包印着“红烧猪肉”字样的方便面,还有一听沉甸甸的黄桃罐头,铁皮罐上画着两个胖乎乎的黄桃,看着就甜。


    他寻了个干净的布袋,把这三样宝贝小心翼翼地裹好,死死抱在怀里。


    “这些……可都是陛下恩赐的好东西。”


    他心里熨帖得不行,脸上不自觉地浮现出美滋滋的笑容。


    “待会儿就带去给三娘,让她也尝尝鲜,沾沾这天家的福气。”


    他忍不住回想起几个月前的日子。


    那时候,他还是城里一家客栈的跑堂,天不亮就得爬起来劈柴挑水,夜深了才能蜷缩在柴房的草堆里睡下。吃的,永远是客人们剩下的残羹冷炙。每天被掌柜的、住店的呼来喝去,跑断了腿,一个月到手也不过一两二钱碎银子。


    可现在呢?


    他挺直了腰杆。


    大明皇家食品加工厂,三号生产线的班长!


    厂里不仅包吃包住,顿顿饭都能见到油花,隔三差五还有大块的荤腥。逢年过节,还有新衣新布。月钱,更是涨到了二两八钱!


    更别提每月还能领到陛下特意赏赐给他们这些基层管事的福利。


    虽只是一包方便面和一听水果罐头,但这可是御赐之物,岂是寻常市面上能买到的凡品可比?


    “哟,张班长,又是最后一个出来啊?”


    张二和刚走到工厂大门,门卫亭里,一个和他相熟的保安探出脑袋,笑呵呵地打趣。那保安的目光在他怀里的布袋和簇新的衣衫上打了个转,笑容愈发暧昧。


    “行啊你小子,听说跟李老头家那闺女好上了?我说,到时候喝喜酒,可别忘了兄弟我这一杯啊!”


    “咳……咳咳!”


    张二和那张饱经风霜的脸,难得地热了起来,像是被人当众揭了短,连连摆手。


    “老哥,你可莫要瞎说!这……这要是传出去,坏了人家姑娘的清誉,可如何是好!”


    嘴上虽然这么说,他心里却甜丝丝的。


    可一想到李老头,那丝甜意又瞬间被苦涩冲散。他面露难色,重重地叹了口气:


    “再说了,李伯父他……他也瞧不上我啊。早就放了话,说是没一百两银子的彩礼,休想娶他家闺女过门。”


    他如今的进项,在马尼拉城的华人里头,绝对算得上是顶尖的那一拨了。


    可要攒下足足一百两白银……即便他从现在开始不吃不喝,一个铜板都不花,也得整整三年!


    “一百两?!”


    那门卫一听,眼珠子都瞪圆了,舌头咂得“啧啧”作响。


    “我滴个乖乖,这老家伙莫不是想钱想疯了?一百两银子,他知道那是多大一笔钱吗?都能在城郊买个带院子的小三房了!”


    见张二和愁容满面,门卫又拍拍他肩膀安慰道:


    “张班长,你也别灰心嘛。”他挤眉弄眼地说道,“陛下不是刚颁了新律法,倡导什么……哦对,婚姻自主!男女婚嫁,父母不得强行干涉!那李老头要是真铁了心拿彩礼为难你,你就去衙门,告他一状!”


    “我跟你说,这招好使!前两天东街的王屠户家,不就是这么一回事?他家闺女看上了个陈家那二小子。“


    ”王屠户死活不同意,非要把闺女嫁给个有钱的老鳏夫。结果那姑娘胆子也大,直接跑到衙门把她爹给告了!你猜怎么着?衙门当堂判决,王屠户败诉!还被衙役按着头,给那陈二赔礼道歉呢!我就不信,他李老头的胆子,还能大得过皇上的旨意不成!”


    门卫的话,让张二和黯淡的眼神里重新燃起一丝光亮。


    是啊,搁在以前当跑堂时,他连想都不敢想娶媳妇的事。如今好不容易有了盼头,却被这天价彩礼拦了路。真要把他逼急了,或许……还真得去衙门走一遭。


    辞别了门卫,张二和脚步轻快了许多,朝着李三娘家的方向走去。沿途,街坊邻里的议论声断断续续飘入耳中:


    “哎,听说了吗?宫里头刚传出话来,说今晚要试那个什么……‘不夜天灯’呢!”


    “不夜天灯?啥玩意儿?”


    “就是街边那些新立起来的铁杆子,上头挂着的琉璃灯球!你没瞅见?听说啊,是能让它们自个儿发亮!把这黑漆漆的晚上,照得跟白天一样!”


    “嚯!自个儿发亮?那不就成了拳头大的夜明珠了?我的天,这得值多少钱啊!”


    “瞎说!哪是什么夜明珠!我听我那在总督府当差的远房表舅说,是咱们的皇帝陛下施展大神通,捉了天上的雷公电母,把那一道道闪电,给硬生生封印在了那些灯球里头!”


    “我的老天爷!陛下竟有这般通天的手段?雷霆闪电……也能捉?”


    “废话!咱们这些凡夫俗子,自然是不成的。可陛下是谁?那是真龙天子下凡!移山填海,呼风唤雨,有何不能?”


    “倒也是,倒也是……”


    路人的窃窃私语并未扰动张二和的心神,他此刻满心满眼,皆是那个魂牵梦萦的身影——李三娘。


    终于,他在一处小巧的院落前顿住了脚步。


    ”三娘!三娘!在家吗?”张二和站在院外,清了清嗓子,略微提高嗓门喊道,“厂里发了东西,我给你送来了!”


    “嘎吱——”


    一声轻响,院门开启一道缝隙,露出一张清秀干净的面庞,正是李三娘。她一见到张二和,脸上立刻泛起一抹羞涩的红晕。。


    “张大哥,你下班啦。快进来坐坐,喝口水歇歇脚吧。”


    张二和心头一暖,正要咧嘴应允,话还没出口,一个粗嘎刺耳的声音便从门后蛮横地炸响,打断了她的话:


    “坐什么坐!喝什么喝!成天就知道勾搭些不三不四的野男人上门,你还要不要脸了?以后还想不想嫁人了!”


    说话间,院门被“砰”地一声猛地推开。李老头黑着一张脸,像个门神一样堵在门口。他那双浑浊的三角眼上下扫了张二和一遍,目光最终落在他怀里抱着的布袋上,嘴角撇出一丝毫不掩饰的不屑。


    “我说张家小子,老头子我跟你说得还不够明白吗?”他手指敲着门框,一下一下,像是敲在张二和的心上,“拿不出一百两银子的彩礼,就甭想娶我家三娘!趁早死了这条心,少在我家门口晃悠!要是耽误了我闺女的名声,仔细我报官抓你进大牢!”


    “李伯父,我与三娘是真心相待……”张二和强压着心头的火气,攥紧了拳头,试图辩解。


    “真心?呵!”李老头嗤笑一声,眼神里满是鄙夷,“真心值几文钱?能当饭吃还是能当衣穿?你回去问问你爹娘,他们当年成亲的时候,是不是也是真心相爱的?”


    这话戳中了张二和的痛处,他自幼父母双亡,吃百家饭长大,哪来的爹娘可问?他攥紧了拳头,指节微微发白。


    “李伯父,”他深吸一口气,几乎是咬着牙说道,“我现在已经是食品厂的产线班长了,工钱以后还会涨!您……您再容我些时日,一百两彩礼,我定会设法凑齐的!”


    “哟嗬?”李老头眯起眼睛,重新上上下下地打量了他一番,似乎有些意外。随即,他眼珠一转,脸上露出一抹戏谑的笑容。


    “张家小子,你也别说老头子我不近人情。”他慢悠悠地说道,“你们这些后生,不是整天把什么‘情比金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挂在嘴边吗?好啊!老头子今天就给你个机会,看看你这心,到底有多诚!”


    他伸出一根枯瘦的手指,指了指头顶那片已经彻底暗下来的天空。


    “你听好了!若老天开眼,能在一刻钟之内,让这黑漆漆的天,重新变成白日!我就点头,应了这门亲事!”


    “如若不然——”他拖长了声音,一字一顿地说道,“你小子,就趁早死了这条心,再也不许来纠缠我家闺女!”


    日月颠倒,黑夜变白昼?


    这简直是强人所难,是痴人说梦!


    就连一直站在旁边,被父亲气势压得不敢开口的李三娘,在听到这荒唐至极的条件后,也终于忍不住了,一双秀眉紧紧蹙起,满脸气愤地看向自己的父亲。


    “爹!您怎么能……”


    “张家小子,怎么了?做不……”


    李老头正得意洋洋地准备嘲讽,话还没说完——


    骤然间。


    世界,亮了。


    一道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煌煌白光,自夜空倾泻而下,瞬间吞没了每一寸昏暗。光芒所至,街道的每一块砖石,墙角的每一片青苔,都纤毫毕现!


    李老头的话,死死地卡在了喉咙里。


    他脸上的得意与戏谑瞬间凝固,随即被无边的惊骇所取代。他艰难地抬起头,目瞪口呆地望着头顶那片亮得晃眼、不可思议的“天空”,嘴唇哆嗦着,发不出完整的声音。


    “天……天……天……真的……亮了……”


    与此同时。


    马尼拉城中,无数或惊愕、或狂喜、或虔诚的呼喊声,在短暂的死寂后,如同火山喷发般汇成一片,直冲云霄!


    “神迹!这是神迹啊!赞美吾主!上帝垂怜!”一名笃信天主的西洋教徒沐浴在这片光明之中,激动得浑身颤抖,他跪倒在地,在胸前疯狂地划着十字,泪流满面。


    “屁的上帝!这是咱大明皇帝陛下的神通!没听人说吗?是陛下将雷霆锁进了这琉璃灯里!”


    他身旁不远处,一个汉人百姓毫不客气地大声反驳。


    “你……你竟敢亵渎吾主!你这个异端!你会下地狱的!”


    那教徒气得脸红脖子粗,指着华人,语无伦次。


    “哼,这里是东方,是大明的天下!你们那西洋人的上帝,还管得着这里吗?”


    汉人百姓昂首挺胸,寸步不让。


    类似的争论,在马尼拉城的每一个角落同时上演。


    而更多的百姓,早已朝着总督府的方向五体投地,虔诚叩拜。


    口中“陛下万岁!大明万年!”的山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至于那些尚处蒙昧的土著,则被这颠覆了他们全部认知的“白夜”吓得魂飞魄散。


    他们匍匐在地,身体瑟瑟发抖,只知道一个劲地磕头求饶,祈求那不知名的的神灵能够息怒。


    ……


    皇宫顶楼。


    朱和埸凭栏远眺,晚风吹拂着他的衣角。


    沐浴在自己亲手点亮的“白昼”之中,耳畔是全城鼎沸的欢呼与敬畏。


    他唇角微扬,勾起一抹满意的弧度。


    “看来,这水电站的效果,还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