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华夏最后一个汉人王朝!
作品:《盘点皇帝相似度,李二朱棣破大防》 【但朱由检此举也彻底破坏的政治平衡,使得东林党再次崛起。】
【1628年,朱由检为了挽回不断衰落的明王朝,实现自己的中兴之梦,重新起用了被罢黜的袁崇焕。】
【试图借助袁崇焕的能力,收复被后金占据的辽东之地。】
【可同年陕西就爆发了旱灾,接踵而至的就是饥荒,瘟疫!】
【整个陕西赤地千里,饥民遍野,仿佛一人间炼狱一般!】
【在这种情况下,渭北王二就发动了一场农民起义。】
【随后自称闯王的高迎祥等人,也加入了起义的队伍。】
【自此,拉开了农民大起义的序幕,明朝的灭亡也开始倒计时了!】
…………
明朝
“妹子,咱看这天幕内容怎么那么眼熟啊?”
“咱当时为什么要参加起义军?不就是因为日子过不下去了,所以才参加的吗?”
“这跟天幕上的情景好像啊,这不是一模一样吗?”
“百姓们被逼的实在是无路可走了,所以就选择用起义的办法来给自己换一条出路。”
见到起义军揭竿而起的内容时,朱元璋陷入了短暂的恍惚中。
这一幕似曾相识,朱元璋他太熟悉了!
朱元璋他当年在参加起义军的时候,所面临的处境跟这一模一样,甚至还要不堪。
当时的百姓被逼的无路可走了,所以只有参加起义这一条路。
结果这一幕出现在了大明,百姓们要推翻自己的大明。
朱元璋的心中憋了一口气,但是又无处可以发泄,不知道要找谁发泄!
自己应该要怪谁呢?皇帝还是百姓?
…………
【1629年,朱由检为了减少财政支出,便对各地驿站进行了裁员。】
【结果陕西有个叫做李自成的驿站小兵,被迫强制下岗。】
【失业的李自成为了活命,只好投奔闯王高迎祥,参加农民起义!】
【同年,袁崇焕因擅杀镇守东江的毛文龙后,没有了后顾之忧的皇太极,率十万后金军长驱直入。】
【整座京城瞬间被后金包围,情况无比的危急!】
【袁崇焕随即率军救援,皇太极见此情形留下一封议和书信后,撤离京城。】
【而千里迢迢赶来救援的袁崇焕,却被以擅杀毛文龙,以及与清廷议和等罪名弹劾下狱。】
【次年,朱由检听信大臣的片面言论,就将袁崇焕凌迟处死,并且抄没家产!】
…………
清朝
“哼,说到袁崇焕,朕倒是要好好谢过朱由检!”
“若不是他们将袁崇焕杀了,大清入主华夏就不会如此的容易!”
“那袁崇焕一死,就跟自断一臂有何区别?”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这朱由检杀的好啊!”
看着袁崇焕之死,乾隆控制不住的开始言语嘲讽起来。
若是没有当初的宁远大捷,大清入主华夏的进度估计会再快个几年,十几年!
可结果那宁远大捷的功臣袁崇焕,就这样死在了明朝皇帝之手!
这对于当时后金来说,自然是好到不能再好的事情了。
能够让他们感觉到主力的武将总共就只有那么几人,袁崇焕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他们想了各种办法都没有除掉对方,结果到头来被明朝皇帝自己给除了。
袁崇焕一死,那明人还有几个将领是大清敌手的?
那崇祯皇帝所做的事情,明明就是在帮助大清,帮助他们入主华夏!
…………
【1633年,孔友德,耿仲明等人发动哗变,并且投靠皇太极。】
【不仅引得后金兵攻陷了城池,更将红衣大炮的技术传到了后金。】
【后金由此开发出汉人炮兵与满满步骑兵协同作战的战术。】
【1638年,皇太极派多尔衮率军入关,清军一路势如破竹,长驱直入腹地,攻陷58座城池,俘虏46万人畜。】
【清军此次入关,使得卢象升战死,孙传廷下狱,洪承畴被调至辽东!】
【1642年,李自成不断发展壮大,朱由检被迫放出关在狱中的孙传庭,封其为陕西三边总督,让他率军出潼关剿灭李自成。】
【结果孙传庭战败,不得已退回陕西!】
【同年,清军再次入关,此次入关与之前如出一辙。】
【清军在掠夺数月,攻陷88座城池之后,带着30多万俘虏和30多万头牲畜扬长而去。】
【随着内外两线战事的大溃败,明朝覆灭之相已经显露无遗。】
【朝内人心日渐离散,不少人都准备提前做好后路打算。】
【1964年,朱由检将力挽狂澜的希望寄托在孙传庭身上,派他再次出关,剿灭李自成。】
【不料在汝州之战溃败,不久后孙传庭阵亡于潼关。】
【同年李自成率军攻占长安,直接控制了陕地全境。】
【朱由检先后派数人去代替孙传庭,但都因无兵无响,一筹莫展。】
【1644年,李自成在长安称帝,建国号大顺。】
【同年,李自成大军一路势如破竹直逼京城,守城的三营多为老弱病残,根本不是李自成的对手!】
【有许多文武官员劝朱由检迁都,让明朝继续延续下去。】
【这些人的谏言,都被朱由检给拒绝掉了。】
【当京城被攻破的那一天!】
【崇祯皇帝朱由检在亲手杀死自己的亲人后,带着太监王承恩前往景山上吊自杀。】
【终年34岁,在位17年!】
【自此建国276年,传16帝的明朝灭亡!】
【明朝,也成为了华夏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封建王朝!】
…………
“若是崇祯皇帝能够生到太平年代的话,他或许会成为一位不错的守城之君!”
“明朝亡于万历年间,崇祯接手的时候已经是岌岌可危的状态了!”
“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崇祯皇帝唯一的优点就是努力,可他最大的缺点也是努力,最后活生生当明朝折腾完了!”
“如果没有殉国而死的话,那崇祯皇帝妥妥的就是一介昏君!可他偏偏用殉国挽回了尊严!”
“朱由检,朱由校两兄弟都没有学过所谓的帝王之术,结果都被压上了皇帝这座大山!”
“以他们兄弟二人的才能,当一个潇洒王爷就已经是顶天了,当皇帝确实是难为他们了!”
“朱由检用自己的死捍卫住了明朝的尊严,光凭这一点就足够了!”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崇祯皇帝还真的做到了这一点!”
“朱元璋要是知道明朝灭亡时的情况,他又会怎么看崇祯这个子孙?”
“想要救明朝太难了,几乎就没有任何可行的办法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