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李善长谋反?十五日内查出凶手

作品:《大明:打造三十万反叛军,被朱元璋模拟曝光了

    在写给岳海楼的信中,朱榑特意交代过,要和苏州这边的商人打好关系,最好就是要让他们看到他们岭南的实力。


    正所谓多一个敌人不如多一个朋友。


    别看这些商人好像除了钱一无所有,但有时候,没有钱还真就办不了事。


    要想把事情做大做强,这些经验老到的商业世家必然事不可忽视的力量。


    所以,这些货物,不仅仅是周帆,早在出海前,范承礼和顾家都来参观过,都表现得和周帆大差不差。


    这也就是朱榑想要的效果。


    三日后,大明奉天殿,朱元璋上朝了。


    殿下,六部尚书、督查院、武军都督府、大理寺、各勋贵、武官齐聚。


    上朝之前他们就已经听说了朱标遇刺的事了,全部都是端着脑袋来上朝的。


    殿内气氛严肃不已,不少新任的三品官员被这肃杀的氛围吓得瑟瑟发抖。


    “咱就不废话了,老实交代,不要让朕像对胡惟庸那样诛你们九族。”


    “经过锦衣卫的查办,发现费聚私养死士,现在已经拖家带口潜逃,有人给他办了通关的手令。”


    “他派人刺杀了标儿,刺杀了当朝太子!”


    朱元璋一直在压抑自己愤怒,却终究还是压不住,怒发冲冠,手指着门外,像是费聚就在他面前一样。


    “咱对他还不好吗?他帮咱打天下,咱也给了他爵位,给了他荣华富贵,咱对他的家里人不薄啊!”


    “他怎么这么毒,要对咱的儿子下这样的死手?”


    “要不是有越王拦住了刺客,太子现在已经死了,那匕首距离标儿的脖子不到一寸的距离。”


    “咱听着都心在颤。”


    朱元璋说着,目光扫视过殿下的达官显贵,凡是被看到的,大气都不敢喘。


    “李善长!”


    朱元璋突然点到李善长的名字。


    李善长身子一抖,赶忙站了出来。


    “老臣在。”


    “你和费聚是老相识了,你知道他为什么要加害标儿吗?”


    听到这个问话的李善长,额头不由冒出了密密麻麻的汗珠。


    “老臣看,他是胡惟庸的同党,胡惟庸死了,他怕被清算,所以做这鱼死网破的打算。”


    李善长把这锅甩给了已经被大卸八块的胡惟庸,也符合朝野上对于费聚这异常举动的猜测。


    “说的好,那你知道这朝堂上,还有哪些人是胡惟庸的同党吗?”


    朱元璋的语气突然放轻松了起来,但是眼睛却死死地盯着李善长,仿佛只要他说的不对就会立刻把他拉出去砍了一般。


    “这……”


    朱元璋的问题很直白,直白到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回答。


    胡惟庸当丞相的时候,不光是坑朱元璋,不少的官员也被胡惟庸坑过,甚至多多少少被贿赂过。


    “陛下!”


    李善长噗通一声跪了下来,突然两泪纵横。


    “老臣知错了!”


    李善长这突然滑跪,把其他人直接瞎蒙了。


    “臣千不该万不该将胡惟庸此等畜生举荐给陛下,也不该听信他的谗言,臣有罪。”


    胡惟庸谋反这个案子,要说整个大明谁最害怕,那就只有李善长了。


    胡惟庸是他的徒弟,还是他的女婿,两个人的利益深度绑定,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如果按照正常的朝代党争来说,胡惟庸死了,他李善长根本难逃一劫。


    但是偏偏朱元璋放过了他,甚至一直没有查到他的头上来,他每天都在提心吊胆地过着日子。


    “李善长啊李善长,咱念着你跟着咱这么多年,给咱立了这么多功劳的份上。”


    “咱根本不想和你说道胡惟庸的事,咱怕寒了弟兄们的心。”


    “汉朝的时候,汉高祖杀了韩信,后世的人都说他杀功臣,咱要是杀了你,不也犯了同意的毛病?”


    朱元璋现在是在和李善长掏心掏肺地在讲了。


    “你老实跟咱交代,标儿的事你知不知情,如果真是你干的,你只要承认,咱会给你留个好名声再送你走。”


    朱元璋直接把刺杀朱标的嫌疑按在了李善长的身上,这可把朝野众人吓坏了。


    朱元璋这是要做什么?


    难不成是想借着朱标的事来清洗淮西党?


    为什么朱元璋会怀疑到李善长头上,很简单。


    胡惟庸和李善长是师徒,胡惟庸谋反的事情李善长不可能不知情,而费聚是胡惟庸的党羽,肯定也听从李善长的致使。


    而朱标死了,从其中获益最大的也是李善长的淮西集团。


    如此一来,如何不让人怀疑到李善长头上。


    “老臣对此事毫不知情。”


    李善长说完,脑袋重重地磕了下去。


    他甚至没有求情,没有倚老卖老来博朱元璋的同情,他磕得很果断,让朱元璋这种人精也看不出破绽。


    “难道这事真和李善长没关系?”


    “但是不管有没有关系,淮西这帮人本来就该敲打敲打了,这次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朱元璋在心里考量究竟要不要放过李善长。


    “好,行!既然你都这样说了,那就全当咱误会你了。”


    “但是咱会怀疑你不是没有道理的,所有的线索和证据都指向你李善长。”


    “如果不是你干的,那就是有人要栽赃陷害你李善长,给你十五天的时间,把真正的幕后主使揪出来。”


    朱元璋看似语气放松了一些,实际上对于李善长来说压迫感更深了。


    一开始还仅仅只是怀疑,现在都只给他李善长十五天的时间了。


    也就是说,十五天之后如果不能真相大白,那就连着李善长一同清算了。


    但是要交出一个让朱元璋满意的凶手,那又是何其的苦难?


    “臣知道了。”


    李善长的语气很是无力,但终究还是答应了下来。


    此时的文武百官这才从紧绷的状态中脱离出来。


    自从胡惟庸死了之后,他们是感觉日子一天比一天长,每一天都像是在坐牢。


    他们不知道朱元璋的大刀什么时候砍到他们头上,不知道什么时候锦衣卫就会走进他们家里带着他们全家妻儿老小上刑场。


    现在李善长帮他们扛过一劫,许多臣子心中都对李善长感激不已。


    “下朝!”


    朱元璋大手一挥,有些索然无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