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朱元璋震惊,南明好惨
作品:《大明:打造三十万反叛军,被朱元璋模拟曝光了》 模拟再度开始,在朱元璋眼前划过的,是李定国波澜壮阔的一生。
自从李定国归顺后,所创下的战绩是无比辉煌的。
【第四幕:桂林烽火】
当朱元璋睁开眼睛的时候,已经来到了桂林的城墙之前。
他的左臂正往外冒着血,但是依旧用仅剩的那只手拼命击鼓。
【桂林城墙在炮火中震颤,你左臂箭伤渗血,却亲自擂鼓。】
【象兵方阵踏碎清军防线时,孔有德之子率亲兵反扑。你想起那些被八旗兵掳走的百姓,挺枪跃马直取敌将,枪尖挑飞其头盔的瞬间,城头清军旗幡坠地。】
(触发事件:孔有德闭城死守,欲焚府库)
画面里,李定国的大西军冲入桂林城中,取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捷。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朱元璋的心中并没有感到任何的欣喜。
因为从这一幕当中,除了看到李定国的勇猛之外,他也见识到了南明内部的混乱。
南明,南明,最可笑的就是“南”字。
大明的士绅集团都集中在南面,在李定国收复桂林的时候,他们却还在勾心斗角,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李定国是一个纯粹的英雄,他的眼里只有百姓。”
“但往往就是这样的英雄最后的结局不得而终。”
看到李定国负伤击鼓的瞬间,朱元璋想到了南宋时候的岳武穆,但就是这样的武将,却连个可以效忠的,像样的朝廷都没有。
【你命人喊话 “降者免死”,火光却从藩王府燃起 —— 他宁愿自焚,也不肯降你这 “流寇”。】
孔有德自焚了,这位最早投靠后金的叛徒,试图用自焚来烧尽他所犯下的罪恶。
朱元璋来不及痛恨这样的奸贼,第五幕又拉开了序幕。
【第五幕:衡阳惊梦】
【尼堪的八旗兵在旷野列阵,你勒马立于槊阵前。】
【昨夜梦到张献忠,他说 “别学那些文官勾心斗角”。今日你佯装溃退,引尼堪入伏。】
【当他的铠甲被你的长矛刺穿,此战是后金入关后,亲王级降临首次在野战中被斩杀,你的名字名动天下!】
【就此时,你忽然听见身后传来南明援军的号角 —— 却是孙可望按兵不动的信号。】
(触发抉择:① 乘胜追击,直逼长沙 ② 回师质问孙可望)
破了桂林之后,南明的基本盘已经确定,但是李定国也迎来了后金更大的反扑。
此时已经不能叫做后金了,应该称之为“清”
“果然和咱料想的一样,李定国弄不明白勾心斗角的。”
“但是这个选择,却也的确让人头疼。”
按照朱元璋的打仗经验来看,在孙可望没有明确支援的情况下,最好不要贸然追击。
但从大局来看,如果追击到长沙,虽然能扩大战果,但后方不稳、补给断绝,且孙可望可能趁机夺权,导致抗清力量分裂。
可是撤退的话,可以暂时稳定内部,但会错失战机,给清军喘息之机
“追?还是先撤?”
“我选撤退。”
朱元璋思考了一番之后,还是觉得这一切都是孙可望的问题,要想打的赢仗,还是要把孙可望管好。
【你选择了撤退回营,质问孙可望。】
【结果:你班师回朝,与孙可望的矛盾公开化,他起兵攻打你,众叛亲离,他投降后金,将整个西南防务的机密全盘托出。】
“直娘贼!”
朱元璋的手狠狠地砸在地上,此时愤怒到了极点。
“这孙可望,怎能如此,怎能如此……”
“大明如此内乱,如何得以再兴?”
李定国的衡阳之胜,给了朱元璋不小的希望,但是孙可望的叛变却让他意识到了,道阻且长。
【第六幕:磨盘残阳】
【永历帝逃往缅甸的消息传来,你咳着血在山涧布阵。】
【吴三桂的追兵踩着枯叶逼近,你将永历帝所赐 “克敌” 剑交给养子,自己带亲兵守最后一道隘口。】
【雾气中,你仿佛看见桂林百姓献的酒,衡阳战场的落日,还有张献忠刻在你佩刀上的 “忠” 字。】
【“大明呐!我的大明!”】
【你面朝北方,眼泪从你的眼眶中流出,与残阳一块融化,它和你一起慢慢跌落。】
【你举起刀,映着残阳,像当年在米脂死人堆里,第一次握紧义父递来的那柄短刀。】
【两蹶名王,天下震动,你死了……】
【大明的最后一缕火焰,就此熄灭。】
此时朱元璋的眼中,已经泪光涌现,整个身子都在忍不住地颤抖。
他想拖住李定国倒下的身体,可他的手却从他的身体当中穿过去。
“你不能死,给朕站起来,给朕站起来……”
“朕让你站起来!”
朱元璋看着逐渐没有气息的李定国,周围那些陷入绝望当中的士兵,他们在哭,可随即而来的却是鞑子的刀刃。
一颗颗头颅被挂在了树上,关于李定国的故事,关于整个南明的故事,落幕了。
【恭喜你完成本次模拟,评价:A】
【你获得了200点经验值!】
【你可以选择重新模拟本次副本,也可以选择离开本次副本。】
朱元璋听到了系统的提示声,但他并没有做出选择。
李定国的死,就像剐在了他的心上。
“我选择重新模拟!”
“回到第五幕!”
【第五幕:衡阳惊梦】
【你杀了尼堪,你忽然听见身后传来南明援军的号角 —— 却是孙可望按兵不动的信号。
(触发抉择:① 乘胜追击,直逼长沙 ② 回师质问孙可望)
“我选①!剩胜追击,直逼长沙!”
【第六幕:胜则速亡】
【你挥槊传令追击,象兵踏碎清军溃兵,三日破长沙。城头汉旗重立,百姓焚香相迎,却不知孙可望已断你粮道。】
【半月后,清军南北合围,你部无粮无援,老兵嚼草充饥。巷战时,你被流矢穿胸,倚墙喘息时,见孙可望密使正与清军接洽 —— 他用你的头颅,换了个 “平南王” 爵位。】
(推演:虽得一时之胜,却加速内部分裂,你战死半年后,南明亡。)
朱元璋攥紧了拳头。
“还是死了,甚至死得更早。”
“这南明,要如何能救,怎么能救得了?”
朱元璋又不断地推演,从头开始改变,可无论选择哪个选项,最终的结局都是南明亡,李定国死。
“南明已经无药可救了。”
操劳上百次后,朱元璋下了这样一个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