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热闹的集市
作品:《穿成农妇,我带着三个状元杀疯了》 五里镇之所以叫五里镇,是因为它离山只有五里路。
但也别小看这五里路,真要走还要费上许多时间。
他们这里离县城远,真要去县城,马车都要走两个时辰。
五里镇是附近最大的一个镇子,因此附近的村民,甚至隔壁镇的村民,都会选择往这里来赶集。
一到了逢集的三、六、九的日子,镇里就热闹得很。
甚至还会有住在山里的山民来卖山货。
事实上,沈青禾他们那一片地方的山,其实都不能算是大山,就是个小山坡。周围比它高的山有的是。而那些住在那些山里的山民们,或许一个月都未必下一回山。
但山民们总能弄到好东西。
有时候是一头鹿,有的时候甚至可能是熊皮。
至于小的野味,那就更不用说了。
因此,镇子上还颇有些商户专门收这些山货。也总有那些县城里跑过来卖东西顺带收东西的货郎。
他们离五里镇,差不多是三里多一点。
不算远。
沈青禾背着大半背篓的粮食,就走得有点艰难。
王婶子得知沈青禾要用粮食换东西,其实是不赞同的。
但她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毕竟她比谁都清楚沈青禾他们一家人现在过的什么日子。
不种点菜,吃个葱都艰难!
王婶子最后只能肉疼地不去看沈青禾的背篓。
两人一路到了五里镇,镇子里其实已经热闹起来了。
人来人往的,好不热闹。
镇子上那些商铺和摊贩都已经开始等客人上门。
王婶子一看这个情况,连忙拉着沈青禾就往桥边一片河滩那儿走。
那地方,就是所有人摆摊的地方。
毕竟镇子里的路就那么宽一点,都挤在镇子里也挤不下。
河滩这里平坦,开阔,都在这里摆摊也摆得下。
王婶子很快就瞄好了一个空的地方,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把自己背篓放在地上占住位置,这才舒了一口气。
连带着沈青禾也忍不住松了一口气。
王婶子道:“你先去买铁器,我在这里摆摊。你买完了铁器回来,再回来买菜秧秧。”
沈青禾点点头。
镇子上只有一家铁匠铺。价格公道固定,沈青禾过去也不怕被宰。而且这边摊还没彻底摆好,现在也不好逛。
沈青禾往镇子里走去,甚至还路过了原身卖掉的那个铺面。
不过,沈青禾没多看。卖掉了,就和她没关系了。
她只是慢慢悠悠一路逛过去,也趁机熟悉一下镇子里的布局。
镇子的确是挺大的,横竖都有两条长街。
街上卖什么的都有。甚至还有两家酒楼和客栈。
米铺一共有三家。
沈青禾都去看了看。
不得不说,粮食现在真的很贵。贵得可怕。杂粮都已经十三个钱一升。白米更贵,得四十文一升。白面已经到了五十文一升。
可正常的粮价,杂粮十三个钱应该是能买至少四升。
而白米也不过就是五六文一升。
白面也是六七文一升。
这粮食涨得太多了。
可没办法,人活着就得吃。即便这样贵,这些住在镇子上的人家,也是得买。
他们比乡下还不如,乡下可以种点吃的,他们只能花钱买。往年攒的钱,恐怕都不够今年一年贴进去的。
根据沈青禾观察,来买米的人,都是一副愁苦表情,很少有个笑模样。
沈青禾想了想,最后还是没把粮换成钱,而是摸出了一块银子,买了两斤小米,一斤芝麻。
小米比白米便宜点,可也要到了三十文一斤,芝麻倒是也没有贵得离谱,五十文一斤。
一小块银子差不多是一两半。
换成铜板是一千五百文。
除去粮食的钱,沈青禾拿到的手的就是一千三百九十文。
看着好像还挺多的。
这个换算比例,一下就让沈青禾明白了二十两银子的购买能力,也一下子就有底气多了——
只是到了铁匠铺,一问锄头,沈青禾就倒吸了一口凉气。
嗯,一把最好的锄头,得要三百文。
这个价格,直接就把沈青禾弄沉默了。
不过想了想现在炼铁的技术,沈青禾又觉得合理了。
嗯,都是手工打造呢。费时费力!
沈青禾在稍微便宜点的锄头和最好的锄头中间来回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选了三百文的。那质量,一上手就能感受到。沉很多。
锄头这个东西,太轻了不好用不说,还容易变形。
一旦变形,那就需要回炉重造。
所以,沈青禾觉得,自家还是需要一把好的。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
然后,柴刀,割草的镰刀,沈青禾也买得最好的。
最后,沈青禾还买了一把锯子。
斧头太贵,她没舍得买。但锯子却是必须的。回头去山上搞柴火可以用得上,家里做点小东西也用得上。
锄头三百,柴刀五百,镰刀一百五,锯子一百五。
这些直接就去了沈青禾一千一百钱。
就这,那根装在锄头上的木头把,还是沈青禾快磨破了嘴皮子才说动铁匠送的。
刚到手的钱就直接去得差不多了。心疼的沈青禾甚至有一种想说不要了的冲动。
身上还剩下二百九十文。
沈青禾觉得说啥也不能再大手大脚地花了。
把柴刀镰刀还有锄头的铁头放在背篓最底下压着,沈青禾又把锯子和那根木棍小心翼翼抱好,这才往河滩边上走去。
不得不说,背篓现在沉得沈青禾都快背不动了。
少说又加了五斤的重量。
沈青禾艰难回到河滩的时候,感觉肩膀都快被勒破了。
王婶子看着沈青禾抱着的东西,就有些惊讶:“买锯子干啥?也不常用。需要就去铁头家里借一下就行。”
铁头的老爹是个木匠,家里有好几把锯子。
沈青禾笑笑:“总跟人借也不方便。买一把存着也是好的。”
王婶子想想,点点头:“也是。这种东西,买了就能一直放着,啥时候都能用。”
给家里置办东西是好事。和那吃了喝了又不一样。
王婶子让沈青禾把死沉死沉的背篓放在她那儿,她给守着。
然后沈青禾就能空着手去买菜秧秧。
她给沈青禾指了指方向:“那一片都是卖菜秧秧的。你过去看看,挑粗的,硬挺地买。容易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