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红星电线厂

作品:《逆流1991,我带全家成首富

    王村乡卫生院在国道不远处,交通便利。


    由于唐宏大帮忙打呼,告诉许岩、曾天明、周倩艳三人到卫生院,找一位三十多岁的妇产科医生。


    妇产科医生姓管。


    妇产科管医生知道来意后,看了仨人一眼,一副见怪不怪的神情。确实,现在的少男少女疯狂多了。


    她让周倩艳跟她进检查室先检查,许岩和曾天明留在走廊门口候着。


    过一会儿,妇产科管医生让他们进去。


    许岩摇摇头,“老曾,我就不用进去了。”


    于是,许岩在走廊走来走去,等诊断结果。


    未几,曾天明和周倩艳出来了,曾天明对许岩说做手术。


    周倩艳脸色苍白,像是要上刑场。


    许岩拍了拍曾天明的肩,让曾天明陪周倩艳,他去卫生院收费台交费用。


    交费回来,见周倩艳紧紧抓着曾天明的手,似是要上断头台,啜着泪,嘴唇颤抖,几乎随时就要哭出来。


    曾天明变成暖男,斜着身子半拥周倩艳,轻声细语安慰。


    卫生院极静,妇产科管医生在手术室里摆弄医疗器械,发出铁器碰撞的清脆声响。


    听到这刺耳声音,许岩撇撇嘴吧,事物都有两面性,快乐了就应该有付出!


    曾天明安慰了好一阵子,周倩艳终于鼓起勇气进手术室。


    周倩艳进手术室后,曾天明就一脸忧愁在走廊里来来回回走,许岩受不了这家伙的这种哀样,又嫌医院的气氛,便转身走出医院透气。


    从医院出来,右边是一家用红砖围起的工厂。


    许岩记得是是一家乡镇企业办的,红星电线厂。


    许岩心里一动,这种厂子现在处于半死不活吧?


    走过去,一番张望,果然,厂门口右边墙上张贴的通知引起了他的注意。


    “全厂职工同志们,为响应镇政府的乡镇企业的深入改革,遵循抓大放小的原则,本厂因资不抵债,连年亏损,经镇企业办研究,即日起暂停上班……”


    通知没有落款,也没日期。


    但纸张崭新,应该才贴上去没几天。


    许岩望向工厂大门,门左边柱是牌,上面写着陈旧斑驳的黑色宋体大字。


    “XX市XX镇红星电线厂”。


    厂门上方,一面不知道什么时候悬挂的红布黄字横幅。


    “厂兴我荣,厂衰我耻”。


    横幅风吹日晒,破落不堪。


    大栅栏铁门紧闭,传达室玻璃窗上似有人影晃动。


    许岩走近铁大门,向厂内张望。


    宽阔的大院深处,是两栋厂房,迎面的还有带走廊的青砖瓦房,并排着十几间的房子。


    里面布局简单规整,再无其他多余的建筑,目测整个工作占地大约有二十来亩的样子。


    作为一家乡镇企业,虽然简陋,但符合寻常的乡镇企业特点。


    许岩目光带着沉思,转头打量一圈红星电线厂的周边,除了不远处的王村卫生院,还有几家造纸、地弹簧和五金加工等乡办企业。


    但前面视野开阔,恰好地处国道,路上车流不断。


    站在1991年的时间节点来看,几年后城市住宅将商品化,此时起步生产民用电线,绝对是一个很有前瞻性的考量。


    正当许岩正在沉思时,传达室方向一声吆喝打断了他的思考。


    “哎,干什么的?”


    许岩看去,一位穿汗衫短裤的中年人从传达室走了出来。


    约莫四十岁左右,身材矮小。


    许岩嘴角挂起笑容,摆出一副人畜无害的模样。


    迎上前去,他递出一支烟,说道:


    “叔,厂子没开工,你这是值班吗?够辛苦的,来,抽支烟。”


    现在,许岩平时都带包烟在口袋里,自己不抽,但那个年代,给人递支烟好办事。


    中年人犹疑片刻,才伸手接过了那支香烟。


    在他眼里,许岩是一个颇为英俊的半大孩子,看着也不像是什么坏人。


    许岩边帮他点火,接着说:


    “叔,我看到墙上贴着的通知了,咋回事?咱这厂子要关了?”


    “……”


    许岩套着近乎,中年人也打开了话匣。


    中年人叫胡强,是红星电线厂的保卫科的,厂里设有保卫科,但科长被副厂长兼职了,他是保卫科唯一的人员。


    红星电线厂是一家乡镇企业,规模不大,全厂职工也就四五十人。


    因市场和债务问题,工资都欠了几个月,今年立夏刚过就停工停产了。


    拖到了现在,经过几番折腾,已经回天乏术。


    镇政府为此讨论过几次,决定由镇企业办牵头,全部资产打包出售,顺便解决相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


    可是很长一段时间无人问津,生产设备陈旧和要接收百来人职工是两个难点。


    许岩知道,八九十年代初的乡镇企业,导致经营不善的原因,除了市场、产品、人力成本过重等,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债务。


    而且,这种债务都是三角债,我欠上游企业的,下游企业欠我的。


    循环反复,直至把一个企业拖至死胡同。


    墙上的通知,也是镇政府企业办工作人员前天刚贴出来的通知。


    “胡叔,我可以进去看看吗?”


    许岩把手里的大半包烟塞到胡强手里。


    胡强顺手接过,答应了,心里想这半大孩子去看看也没关系,反正厂里现在也没人。


    许岩走进红星厂,他先是到两幢大厂房,其中一幢房子里摆放着十来台机器,压线机、包漆机、卷线机。


    机器落满灰尘,显然已经停产多时了。


    另一幢厂房被隔成两半,一半是厂房,也摆着四五台漆线包装机,另一半是仓库。


    显然最后一道生产工序后,就直接进仓库了。


    许岩又到对着大门前面,那排有走廊的青砖瓦房,当头的四间办公室,另外却是宿舍,可能是厂干部的宿舍。


    这幢即有办公室和宿舍的墙上,贴着几张激励人心的标语,现在已经七零八落。


    青砖瓦房后面,又有一幢房子,三开间,是厂房的食堂。


    从外面看,看不到食堂的房子。


    许岩又绕了一圈,想想这时候曾天明应该在等自己了,于是告辞胡强。


    临走时,许岩对胡强说道:


    “胡叔,谢谢你啊,以后有事要请教你呢。”


    胡强点头应答,站在大门边看着许岩远去的背影。


    这年轻人虽然接触了十来分钟时间,但感觉有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沉稳,待人接物又让人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