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三件足以改变国运的神器

作品:《大秦:我的卦象能改国运

    秦越走到河边,云阑正指挥着匠人做最后的调试。


    “准备好了吗?”秦越问。


    云阑躬身行礼:“回禀仙人,已准备就绪。”


    她转向嬴政,脸上带着一种压抑不住的亢奋。


    “陛下,请看此物。”


    她指向河边一个巨大的木轮。


    那木轮由两个巨大的轮盘组成,轮盘之间用粗大的麻绳连接,麻绳上捆绑着一个个小木桶。


    木轮的下半部分浸在御水河中,湍急的河水冲击着轮盘上的木板,带动整个木轮缓缓转动起来。


    “哗啦啦……”


    随着木轮转动,一个个盛满了水的小木桶被麻绳带离水面,升到最高处,然后倾斜,将一捧捧清水倒入了旁边早已修好的石槽之中。


    清澈的河水顺着石槽,一路流淌,最终浇灌在不远处的一座假山顶上。


    “此物,名为‘高转水车’。”


    云阑的声音清亮。


    “陛下请看,此水车无需人力畜力,只需有活水冲击,便可自行转动,将低处之水,运往高处。”


    嬴政起初还没在意,只觉得是个精巧的玩意儿。


    可当云阑下一句话说出口,他的身体猛地一震。


    “若将此物置于山脚河畔,便可将河水引至山顶,灌溉山腰开垦之水田。”


    灌溉山腰的水田!


    嬴政的脑海中,一副波澜壮阔的画卷轰然展开。


    大秦多山,平地稀少,多少山地丘陵,因为无水灌溉而荒废。


    有了此物,岂不是能让大秦凭空多出百万,甚至数百万亩的良田?


    粮食!


    这东西能造出无穷无尽的粮食!


    “好!”


    嬴政忍不住击掌赞叹,之前对御花园被毁的那么点心疼,早就飞到了九霄云外。


    云阑见陛下龙颜大悦,心中更是振奋。


    她引着嬴政,走向另一边。


    “陛下,水车只是动力之源,此物,才是关键。”


    不远处,一座更大的石磨正在缓缓转动,与水车之间用一根长长的木轴连接。


    石磨旁,只有两名宫女,一人负责将麦粒倒入石磨上的小孔,另一人则拿着扫帚,将磨盘边缘漏出的白色粉末扫到一起。


    整个过程,不见一头耕牛,不见一个壮劳力。


    “此为水力磨坊。”云阑介绍道,“借水车之力,驱动石磨,可日夜不休。且此磨经仙人指点,改进了纹路,十斤小麦,能出七斤以上的细面。”


    “什么?”嬴政难以置信。


    秦人多食麦饭,粗粝剌嗓,那是用石臼舂出来的,十斤小麦能得六斤带壳的粗粮就算丰收。


    细面?


    还十斤出七斤?


    “赵高!”


    “奴婢在。”


    “取宫中秦权石范,再取十斤小麦,朕要亲眼看看!”


    很快,标准的秦权石砣和一袋上好的冬小麦被送了过来。


    嬴政亲自监督,宫女称量了整整十斤小麦,倒入磨盘。


    半个时辰后,当最后一粒小麦被磨尽,赵高将所有面粉收集起来,用秦权称量。


    “陛下……是……是七斤三两二铢……”


    赵高的声音都在发抖。


    嬴政抓起一把面粉,在指尖捻了捻。


    细腻,柔软,没有任何粗糙感。


    他闭上眼睛,仿佛已经闻到了麦饼的香气,看到了前线将士们,吃着热腾腾的汤饼,士气大振的场景。


    “此磨坊,一日可产多少?”嬴政的声音有些沙哑。


    云阑挺起胸膛,学着秦越的口气,用一种平淡却充满自信的语调回答:“丰水期,日夜不休,可产二百斤。平水期,也能有一百五十斤至一百八十斤。”


    “匠艺,于国,竟有如此大用……”


    嬴政长长吐出一口气,他终于明白,秦越当初为何要顶着满朝文武的压力,坚持要设立那个什么“大秦研究院”了。


    这是真正的国之重器啊!


    云阑和身后的秦墨弟子,听到皇帝的亲口认可,一个个激动得满脸通红,身体都在微微发颤。


    陛下的认可,意味着后续的研发经费,稳了!


    “陛下。”


    云阑上前一步,再次躬身。


    “水力磨坊虽好,但仙人所赐之物中,还有一件,比这磨坊,更有用处。”


    云阑深吸一口气,将嬴政引至最后一处被黑布遮盖的物件前。


    相里凛站在那物件旁边,神情是前所未有的庄重,手中紧紧握着一根造型古怪的木柄。


    “陛下,这最后一件,才是真正的祥瑞。”


    云阑的声音充满自信。


    嬴政没有说话,他只是看着那个轮廓,等待着答案。


    秦越抬了抬下巴。


    相里凛会意,猛地将黑布扯下。


    一架通体由钢铁和硬木打造的器物呈现在众人面前。


    它有着锋利如刀刃的铁铧,结构精巧,线条流畅,充满了力量感。


    更奇特的是,在犁身的上方,还固定着一个古怪的漏斗状器具,不知有何用处。


    “此物……是犁?”


    嬴政身旁的一位通晓农事的内侍发出了疑问。


    相里凛没有回答。


    他走到一头早已备好的耕牛前,只用几下,便将那古怪的铁犁套在了牛身上。


    整个过程,只有他一个人。


    只用了一头牛。


    宫中众人面面相觑。


    谁都清楚,大秦耕地,需“二牛三夫”。


    两头牛在前方牵引,一人在后方扶犁,还得有两人在旁辅助,防止犁铧跳出或偏离。


    这是千百年来的常识。


    相里凛走到犁后,双手握住木柄,对着耕牛轻轻一喝。


    “哞——”


    耕牛迈开步子,那闪着寒光的铁铧,悄无声息地切入了坚硬的冻土之中。


    有内侍倒吸一口凉气。


    “入土……入土一尺有半!”


    寻常的双牛犁,在冬日里能犁开半尺冻土已是极限。


    这东西,竟然能深耕至一尺半!


    更让众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犁地过程极为平稳。


    铁犁过处,土浪翻飞,留下一道笔直而深邃的沟壑。


    中途,铁铧明显碰到了一块深埋的石块,发出一声闷响。


    可那铁犁只是微微一顿,犁头的巧妙设计让它顺着石块的边缘滑了过去,并未被弹起,也未曾偏离方向。


    就在这时,更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随着耕牛前行,那犁身上方的漏斗里,一颗颗圆滚滚的物事,顺着一根管道,精准地掉落进刚刚犁开的沟壑之中。


    紧接着,被犁头翻起的泥土又恰到好处地将其覆盖。


    开垦,播种,覆土。


    一人,一牛,一犁,一气呵成!


    效率,是“二牛三夫”之法的十倍不止!


    嬴政的呼吸,在某一刻停滞了。


    这是足以改变国运的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