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医者,国之基石

作品:《大秦:我的卦象能改国运

    “良策谈不上。”


    秦越摇了摇头,抛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提议。


    “臣请陛下,以朝廷之力,于大秦三十六郡,所有城池、乡、亭,广建官办医馆。”


    官办医馆?


    殿内几位大臣面面相觑。


    王绾眉头微蹙,正要出列。


    秦越的声音继续响起。


    “医馆有三不取。”


    “凡卸甲归田之锐士,诊疗、用药,分文不取。”


    “凡黔首产妇,助产、调理,分文不取。”


    “凡黔首幼童,诊病、医治,分文不取。”


    “至于寻常黔首,只收药材成本,诊金全免。家贫者,由官府查验后,予以补贴。”


    疯了!


    这是王绾等一众文臣的第一反应。


    大秦立国,以法为绳,以耕战为本。


    什么时候有过这种朝廷出钱,给黔首看病的道理?


    这不合规矩!


    “末将附议!”


    一声爆喝,打断了王绾的思绪。


    老将杨端和往前一步,虎背熊腰的身躯站得笔直。


    “陛下!国师此策,乃是天大的仁政!”


    “我那些弟兄,哪个身上没几处伤?他们为大秦流了血,就该有这么个体面!”


    “老臣也附议!”


    王翦同样出列,声音洪亮。


    “此策若能推行,天下锐士归心,我大秦军心,将稳如泰山!”


    两位军方大佬一开口,殿内的风向就变了。


    几个武将纷纷出列,表示支持。


    他们想得简单。


    国师这是在给当兵的谋福利,那他们就必须支持。


    “陛下,万万不可!”


    一个略显尖锐的声音响起。


    户部左侍郎颜正初,颤颤巍巍地走了出来,他主管的就是大秦的钱袋子。


    “国师大人仁心,臣下佩服。可……可这钱从何处来?”


    他掰着手指头,开始算账。


    “大秦三十六郡,下辖县、乡、亭、里,何止万数?”


    “要建上万座医馆,耗费的钱粮、木材,就是个天文数字!”


    “还有医者,药材,哪一样不要钱?国库……国库承担不起啊,陛下!”


    颜正初说着,几乎要哭出来了。


    始皇帝又是修长城,又是建驰道,还要南征百越,国库本就不算宽裕。


    再来这么一个无底洞,他这个户部侍郎的头发都要愁白了。


    嬴政的表情也变得凝重。


    他被秦越描绘的蓝图所吸引,但颜正初的担忧,却也是最现实的问题。


    治国,不能只靠一腔热血。


    “颜侍郎说的,确实是个问题。”


    秦越没有反驳,反而点了点头。


    他看向颜正初,问了一个毫不相干的问题。


    “颜侍郎可知,我大秦每年,有多少妇人因难产而死?又有多少新生的婴孩,活不过周岁?”


    颜正初一愣,摇了摇头。


    “这……户部未曾有过统计。”


    “我来告诉你。”


    秦越伸出两根手指。


    “十不存二。”


    “每十个产妇,就有两个会死在产房。每十个婴孩,就有两个活不过冬天。”


    殿内一片死寂。


    这个数字,太过惊心。


    “若医馆遍地,有经验丰富的医者、稳婆从旁协助,这个数字,至少可以降低一半。”


    秦越继续说道。


    “活下来的妇人,可以继续生养。活下来的孩童,长大后便是大秦新的黔首,新的兵源。”


    “一增一减,十年之后,我大秦能多出多少人口?”


    “多出来的人口,能开垦多少荒地?能缴纳多少赋税?”


    “颜侍郎,你再算算,这笔账,是赚是亏?”


    颜正初张着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只看到了眼前的开销,却没看到这背后,关乎国运的人口增长。


    秦越转身,对着嬴政一拱手。


    “陛下,臣曾言,大秦可为运朝。”


    “何为运朝?”


    “国运昌隆,万民归心,方为运朝。”


    “人口,才是一国之根本。人丁兴旺,国运自会水涨船高。”


    “建医馆,看似耗费钱粮,实则是在为我大秦的未来,打下最坚实的地基。这是万世之功!”


    嬴政的呼吸,变得有些粗重。


    万世之功!


    他这一生,所求为何?


    不就是为了建立一个前所未有,可传万世的伟大帝国吗?


    “好!”


    嬴政一拍大腿,从王座上站了起来。


    “就依先生之言!”


    “传朕旨意,由国师秦越,总领医馆筹建事宜。户部、少府、将作监,全力配合,不得有误!”


    “诺!”


    群臣躬身领命。


    颜正初也躬着身子,只是脸上的表情,依旧是苦哈哈的。


    “陛下圣明。”


    王翦抚须一笑,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只是,这上万座医馆,医者从何而来?”


    “据老夫所知,一个医者,从学徒到能独立诊病,没有二三十年的功夫,根本不可能。”


    嬴政的兴奋劲也冷却下来。


    是啊,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建房子好说,有人有钱就行。


    可培养人才,却需要时间。


    总不能建一堆空房子在那里吧?


    “先生,此事……”


    嬴政看向秦越。


    秦越笑了。


    他等的,就是这个问题。


    “陛下放心。”


    他伸出一根手指。


    “一年。”


    “不,甚至用不了一年。”


    “今年之内,臣,便能为大秦,培养出足以填满所有医馆的合格医者。”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王翦差点把自己的胡子给揪下来。


    一年?


    培养上万名医者?


    先生您这是在说笑吗?这比仙人点石成金还离谱!


    嬴政也觉得有些匪夷所思。


    但他看着秦越那副云淡风轻,智珠在握的模样,心底的疑虑,又被压了下去。


    这位国师,向来不做没把握的事。


    既然他敢说,那就一定有办法。


    “好!朕,信先生!”


    嬴政最终拍板。


    “王贲。”


    “臣在。”


    一直跟在王翦身后,沉默不语的通武侯王贲出列。


    “医馆建造,可征募各地卸甲锐士参与,按军功计酬。”


    王翦补充了一句,“让他们自己动手,建自己日后看病的地方。这恩典,他们受着也心安。”


    “准了。”嬴政点头。


    他又看向另一名武将。


    “蒙武。”


    “末将在。”


    “你即刻去咸阳城中,挑选五百名聪颖伶俐之辈,交由国师,学习仙家医术。”


    “诺!”


    蒙武领命而去。


    ……


    第二日,国师府。


    蒙武带着浩浩荡荡的五百人,堵在了秦越的府门口。


    这些人,清一色的中年男子,身上都带着一股药草的味道。


    “国师大人,人,我给您带来了。”


    蒙武瓮声瓮气地说道。


    “都是咸阳城里最好的医者,有些家学渊源,有些在医馆坐堂多年,都有底子,学起来快。”


    秦越扫了一眼。


    五百人,神情各异。


    有好奇的,有审视的,也有不少人,脸上带着几分不以为然。


    他们都是成名已久的医者,现在却要来跟一个毛头小子学医,心里多少有些不服气。


    “国师大人,我等在此,如何学习?”


    一个山羊胡老者站了出来,他叫许茂,在咸阳东市开了三代人的药堂,颇有名望。


    “我等前来,未带纸笔,也未见药材,更无病患可供问诊,这……这如何学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