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何为运朝
作品:《大秦:我的卦象能改国运》 嬴政的声音有些发颤。
他这位横扫六合的始皇帝,第一次在一个名词面前,感到了自己的渺小。
“先生曾言,那故天帝颛顼,便是以运朝为根基,才登临神位?”
此言一出,在场的王贲、蒙毅等人,全都屏住了呼吸。
这话题,太大了。
大到已经超出了凡俗臣子的想象范畴。
内史腾最先反应过来,他对着嬴政和秦越躬身一揖,什么话都没说,快步走出了后花园。
片刻之后,一阵细微而整齐的甲叶摩擦声,从院墙之外传来。
大秦最精锐的禁军,已经将整座秦府,围得水泄不通。
园内一些负责伺候的下人,也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顺手关上了通往后园的月洞门。
偌大的园子里,只剩下嬴政与秦越,以及王绾,王贲,杨端和,蒙毅,内史腾这几位大秦最核心的肱骨之臣。
气氛,凝重到了极点。
“不错。”
秦越打破了沉默。
“运朝,说白了,就是一种让凡人君主,有机会摸到天帝门槛的法子。”
“上古五方天帝,无一不是走的这条路子。”
嬴政的呼吸,又重了一分。
“如何建立运朝?”
“政兄,你把事情想复杂了。”
秦越走到那堆土豆旁,随手拿起一个,在手里抛了抛。
“建立运朝,不需要你去祭祀,也不需要你去祈求。”
“你只需要做好一件事。”
“让你的国家强盛,让你的子民幸福。”
“当一个国家的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人心思定,整个国家的精气神,就会拧成一股绳。”
“这股劲儿,就是民心,就是国运。”
“当国运强盛到一定地步,自然而然,就会从虚无缥缈的状态,蜕变成一种真实不虚的存在。”
“到那时,大秦,便是运朝。”
“而你,作为运朝之主,便能与国同休,借国运修行,一窥天帝之境。”
秦越的一番话,说得平实易懂。
可听在嬴政和一众大臣的耳朵里,却不亚于九天惊雷。
原来,成神之路,不在天上,而在人间。
“敢问国师,要将国运强盛到何等地步,才能唤醒国运,成就运朝?”
丞相王绾上前一步,恭敬发问。
“要做到国运苏醒,得先让治下所有百姓,都达到一个标准。”
秦越停顿了一下,抛出了一个全新的词汇。
“我管它叫,全民小康。”
“全民小康?”
嬴政和几位大臣面面相觑,都在咀嚼这个陌生的词。
“何为小康?”
“无人因饥饿而死,无人因寒冷而亡,无人含冤受屈,无人流离失所。”
秦越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
“这只是最基本的。”
“往上一步,还得让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有点闲钱,能干点自己想干的事。”
“让他们在耕作之余,有时间看看戏,听听曲儿,甚至读读书,而不是从睁眼到天黑,都在为一口吃的拼命。”
“经济,文化,民生,社会,全面开花,百姓活得有尊严,有盼头。”
“这,才叫小康。”
后花园里,又一次陷入了死寂。
王绾的嘴唇哆嗦着,他这位大秦的丞相,掌管着天下政务,最清楚这个目标的份量。
“国师……您说的这个‘小康’……这……这简直是仙人国度才有的光景啊!”
“我大秦疆域辽阔,黔首亿万,南有瘴疠之地,北有苦寒之所,天灾人祸,防不胜防。”
“要让所有人都做到这一点,这……这,遥不可及啊。”
老丞相的话,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这个饼,画得太大了。
大到让人不敢去接。
“遥不可及?”
嬴政忽然开口了。
他弯下腰,从地上捡起一个紫红色的红薯,又捡起一个黄褐色的土豆。
他将这两样东西,举到众人面前。
“有此神物,亩产二三十石,何愁百姓不饱?”
他的声音,重新变得高亢有力。
“朕毕生的愿望,就是让我大秦的子民,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再不受饥寒之苦!”
“国师所言的‘小康’,与朕的想法,不谋而合!”
嬴政的话,像是一把火,点燃了众人心中那一点点被现实浇灭的火苗。
是啊。
最大的难题,吃饭问题,已经有了解决的希望。
那所谓的“仙人国度”,似乎也不是那么遥远了。
“陛下圣明!”
通武侯王贲是个粗人,他想不了那么复杂,他只知道,有了这玩意儿,士卒们就能吃饱肚子打胜仗。
“国师!给末将一些种子!我这就带回军中,开辟军屯!保证不出两年,让我大秦的将士,顿顿都能吃上这白面馒头!”
“嘿,你这话说得,这玩意儿能做成馒头?”
杨端和在一旁拆台。
“管他馒头还是芋头!能填饱肚子就是好东西!”
王贲脖子一梗。
两个老将军又开始斗嘴,冲散了方才的凝重,气氛变得热烈起来。
内史腾和蒙毅,已经凑在一起,开始低声讨论着如何在关中之地,进行小范围的试种。
王绾也捋着胡须,盘算着该如何调配人力物力,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两种神物推广开来。
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名为“希望”的光彩。
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强盛大秦,正在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秦越看着这群大秦的精英,看着他们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振奋,没有出声打断。
他等到所有人的情绪,都攀升到了一个顶点。
才不紧不慢地,抛出了一个问题。
“政兄,各位大人。”
“你们以为,只要有了土豆红薯,让天下人不再挨饿。”
“这‘运朝’,这‘小康’。”
“就算成了吗?”
是啊。
只是让百姓吃饱,就算成了吗?
这个念头,在嬴政的脑海里盘旋,一路伴随他回到了咸阳宫。
他刚坐上返回宫殿的御驾,还没来得及消化今日所得,一辆华丽的马车就从侧方靠了过来。
车帘掀开,露出一张娇俏又带着几分急切的脸。
“父皇!”
正是嬴政最宠爱的女儿,怜儿,嬴阴嫚。
“何事如此慌张。”嬴政的声音带着一些疲惫。
“父皇,女儿都听说了!”嬴阴嫚的脸上是藏不住的喜悦,“秦先生,不,秦国师,为我大秦立下不世之功,父皇封他为国师,与您同阶!”
嬴政嗯了一声,不置可否。
“父皇!”嬴阴嫚凑得更近了些,声音压低了,却难掩其中的兴奋,“如今秦国师地位尊崇,女儿身为大秦公主,也算与他门当户对了吧?”
嬴政的眉头皱了起来。
他听出了女儿话里的意思。
“父皇,您就给女儿下一道旨意,将女儿许配给秦国师吧!”嬴阴嫚终于说出了口。
“胡闹!”
嬴政想都没想,直接驳回。
这是他最疼爱的女儿,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怎么能这么早就嫁出去。
“我不管!”嬴阴嫚的公主脾气上来了,眼眶一红,带着哭腔,“父皇就是不想女儿嫁个如意郎君!女儿不管他是不是世外高人,女儿这辈子,非秦国师不嫁!”
车驾里的气氛,一下子僵住了。
嬴政被她闹得头疼。
他挥了挥手,想把这事敷衍过去。
“此事休要再提。朕之前还说让通武侯那老匹夫的孙女嫁给国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