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先生口中的“小人”是谁
作品:《大秦:我的卦象能改国运》 秦越手握铜币,无论怎么算,只能算出其出身富贵、幼年坎坷、一生官运、财运、武运极强,却无法确定具体身份。
【滴,权限不足。】
【目标人物命格被强大气运笼罩,三级卜算术无法窥破。】
冰冷的机械音,在秦越的脑海里响起。
秦越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搞了半天,还是查无此人?
他有些不甘心。
“那升级呢?卜算术升到四级需要什么条件?”
【卜算术四级,所需认可值:100000。】
【当前余额不足。】
一连串的零,晃得秦越眼花。
十万。
他掰着指头算了算,自己从开张到现在,辛辛苦苦,连蒙带骗,也就攒了不到两万点。
这一下就要十万,那得攒多长时间啊。
“系统,你这是要我氪金还是氪命啊?”
系统没有回应。
秦越叹了口气,瘫坐在椅子上。
看来,想要知道那位“政兄”的真实身份,短时间内是没指望了。
不过,这一个月内的血光之灾,倒是给他提了个醒。
这位政兄,身份绝对不简单。
能让他有血光之灾的,也绝对不是什么小毛贼。
这浑水,自己还是别蹚得太深为好。
抱大腿归抱大腿,万一抱错了,把自己的小命搭进去,那可就亏大了。
“富贵险中求,但这泼天的富贵,我怕是接不住啊。”
他自言自语。
算了,不想了。
当务之急,还是老老实实地摆摊算命,积攒认可值才是王道。
只要自己的卜算术等级够高,到时候别说一个“政兄”,就是天王老子来了,自己也能把他祖宗十八代算个底朝天。
想到这里,秦越的心气又顺了。
……
牛车辚辚,驶入宫城深处。
车厢内,气氛有些压抑。
蒙毅看着自家陛下,那张棱角分明的脸上,看不出喜怒。
可越是这样,蒙毅的心里越是没底。
他跟在嬴政身边多年,很清楚这位君主的脾性。
他不怕嬴政发怒,就怕他这样沉默。
因为这沉默的背后,往往酝酿着一场足以让整个咸阳都为之震动的风暴。
“蒙毅。”
嬴政的声音,打破了车厢内的沉寂。
“臣在。”
“你觉得,先生口中的‘小人’,会是谁?”
嬴政没有说话,只是用手指,轻轻敲击着车厢的木壁。
一下,又一下。
每一次敲击,都像是踩在蒙毅的心跳上。
牛车在御书房外停下。
嬴政走下车,抬头看了看天上的月色。
“传三公九卿,御书房议事!”
低沉的声音,在寂静的宫道上回响。
“喏!”
身后的内侍,连滚带爬地跑去传令。
御书房内,灯火通明。
当李斯、王绾、冯去疾,以及上将军顿若等一众重臣,睡眼惺忪地赶到时,嬴政已经换上了一身黑色的龙纹常服,端坐在主位之上。
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参见陛下。”
众人行礼,大气都不敢出。
“免礼。”
嬴政抬了抬手。
“深夜召诸位前来,是有一件要事,需要诸位参详。”
他的话让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上将军顿若,是一个身材魁梧,满脸虬髯的壮汉,他性子最急,当先一步出列。
“陛下,可是边关有警?”
“不是边关。”嬴政的回答,让顿若愣了一下。
“今日,朕得到密报。”
嬴政扫视着下方的臣子。
“有宵小之辈,欲在咸阳城中,行不轨之事。”
“其心可诛!”
此言一出,整个御书房,温度都降了几分。
所有人都明白,皇帝口中的“不轨之事”,意味着什么。
那是刺王杀驾的大罪!
“陛下!”
上将军顿若再次出列,他的声音如同洪钟。
“臣请命,即刻调动大秦斗士,彻查全城!挨家挨户地搜,就是掘地三尺,也要把那些藏头露尾的鼠辈给揪出来!”
“不够。”
嬴政吐出两个字。
顿若张了张嘴,把后面的话又咽了回去。
嬴政从主位上站了起来,踱步到地图前。
“传朕旨意!”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
“宫中禁卫,自即刻起,增派三倍!日夜巡防,不得有误!”
“喏!”负责宫城防务的郎中令,冷汗都下来了。
“传令上将军杨端和,调五万大军入咸阳,全城戒严,日夜巡逻!但有可疑之人,可先斩后奏!”
这个命令,打破了宫中原本的平静。
五万大军入城?
这是何等的大手笔!
要知道,整个咸阳的常备守军,也不过两万人。
这一下,等于是把整个关中的机动兵力,都调了过来。
李斯和王绾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脸上,看到了一些惊骇。
陛下这是要干什么?
难道真有什么天大的变故要发生?
嬴政的命令,还没有结束。
“赵拓!”
“臣在。”宦官头子赵高,从阴影中走出,跪伏在地。
“给朕把宫里的人,从上到下,都给朕查一遍!”
“喏。”赵拓的声音,尖锐而阴冷。
“咸阳令,内史腾!”
“臣在。”
“加强城防,盘查所有进出咸阳的人员!一个月内,一只苍蝇也别给朕放进来!”
“臣,遵旨!”
一道道命令,从嬴政的口中发出。
整个御书房,气氛十分凝重。
所有的大臣,都噤若寒蝉。
他们能感觉到,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正在咸阳的上空汇聚。
而风暴的中心,就是他们面前这位,杀伐果断的君主。
连番部署之后,嬴政胸中的那股郁气,总算是疏解了一些。
他坐回主位,看着下方一张张紧张而惶恐的脸。
他的语气,缓和了一些。
“诸位,不必惊慌。”
“朕,自有分寸。”
他端起案几上的茶水,喝了一口。
“深夜召你们来,除了防备宵小之事,还有另一件关乎大秦千秋万代的大事,要与诸君参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