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林昭抄袭?

作品:《好孕娘娘娇媚撩人,绝嗣太子日日沉沦

    林昭只以为是永隆帝惊叹她的才华,未及多想便点了头:“妾身不喜出头,若非娴贵妃提及,妾身不会临场作诗,仓促间没有润色,叫父皇与诸位见笑了。”


    她因为称呼“父皇”,已经被御前的太监打过一回脸了。


    但今日她有十足的信心能惊艳众所有人,叫起“父皇母后”便更为顺口——她笃信无人会因为这点小细节便得罪她。


    她本也是萧临唯一的妻子,该摆出正妻的派头!


    而被她提到的娴贵妃连后槽牙都快咬碎了,悔得够呛!


    “侧妃实在谦虚。”齐学士赞道,“古有才子七步成诗,今有您临场作词,依老臣之见,前者八斗之才,不及您惊才绝艳。”


    他心里有些纳闷林昭怎会混淆诗与词的分别。


    但因为被这首词惊艳到了,他下意识便为林昭找了借口——想是随性不羁,又面对永隆帝有些紧张吧。


    林昭对他微微颔首,态度清傲。


    她本就是这般清高性子,当下更该端着几分,可永隆帝却迟迟没有说话。


    她眉头微皱。


    难道永隆帝不喜傲骨太过的人?


    “今日之前,朕曾听过这首词,一字不差。”


    永隆帝一句话打乱了林昭的思绪,叫她脸色骤变。


    众人也面面相觑。


    齐学士迅速为林昭找借口:“诗词好作,佳句难得,侧妃如此传世之作,多斟酌些时间也是常理。”


    林昭反应过来,迅速道:“妾身被贵妃点名,心中慌乱,只能拿出从前所作的诗充数,又好面子……叫父皇见笑了。”


    她努力装作好面子的模样,心中却惊涛骇浪。


    她确信自己之前从未在人前提起过这首诗,为何永隆帝会知道?


    难道……


    她的解释明面上也说得通,虽然前脚说不慕名利,后脚便承认自己充面子叫人有些看不上,但也没人在这种时候为难她。


    林昭松了口气。


    但松早了。


    永隆帝眼神扫过李阁老,后者当即起身:“《水调歌头》是老臣半月前听闻的词,老臣欣喜之下,与皇上谈论数日,可此词的署名却并非是林侧妃您。”


    “是谁?”林昭近乎迫切地问。


    李阁老微微低头,没有回答。


    萧临眉头微皱,不悦道:“阁老言下之意,是暗指侧妃抄袭他人诗作?”


    “老臣并无此意,只是侧妃献给皇后之作,为示孝心与诚意,总该证明一二。”


    萧临脸色不变,林昭这些日子虽有些移了性情,却也不是那等不知廉耻的抄袭之人。


    “侧妃品性高洁,傲骨铮铮,本王信她。”


    林昭心中动容,又有些得意。


    皇后与淑妃也忙打圆场,却被娴贵妃与晋王紧咬不放,暗指他们包庇。


    “够了!”


    林昭打断他们的话,声音清冷含怒:“我林昭素来磊落,不屑行那等鬼祟之举,若贵妃不信,我便叫您心服口服,望您记得道歉!”


    这话有些僭越,娴贵妃却眉梢一挑,应下:“好啊。”


    林昭沉吟片刻,斟酌着念了一首记忆中的冷门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这首诗叫不少人眼前一亮。


    齐学士正想夸赞,忽地顿了一下,转头去看李首辅。


    后者眉头紧皱,审视的目光直直落在林昭身上:“此诗名为《望月怀远》。”


    他当庭念出了后两句。


    林昭脸色顿时惨白。


    李首辅……不止听过一首《水调歌头》?


    殿内也议论纷纷——


    “什么意思?又是抄的?”


    “别胡说!林侧妃自有其风骨气节,怎会做文抄公?”


    萧临心觉不对,开口为林昭打圆场,却被李首辅冷声反驳:“林侧妃抄袭旁人诗作,其行不堪,王爷不以为耻,反还要为其遮掩么?”


    看到李首辅失望的眼神,萧临顿时清醒。


    “本王——”


    “你凭什么说我抄袭!”林昭慌不择路,只能死死咬住这点不放,“我年少时作过不少诗,定是被人传扬出去,你如何断定这些诗不是我所作?!”


    李首辅眉头紧皱,显然没想到她竟还抵死挣扎。


    能混到坐在这里的人,哪个没有眼力?林昭脸上的惊慌失措被看得清清楚楚。


    崔锦眼眸微动,余光不经意间扫过对面的崔父。


    崔父声音温和地开口:“侧妃素来坦荡,以她的傲气,老臣也不信她会抄袭,李首辅若依旧有疑,不如让她说出这几首诗词的格律平仄,以及作诗背景,还有她所要表达的情感证明,如何?”


    李阁老脸色微沉。


    萧临却松了口气。


    崔家父女果然与人为善,如此打压林昭的良机,他们不作壁上观,反而偏帮林昭……怕是只为叫他脸面上过得去。


    他眼神复杂,对林昭点头示意。


    众人也觉得崔父傻,格律平仄这么简单的东西,在场绝大多数都能说得出来,而背景情感……胡诌两句都行了。


    有人不满他如此拉偏架,却碍于永隆帝没敢说什么,静静等着林昭。


    但等了片刻,林昭却渐渐面无人色,袖中的手都颤抖起来。


    格律平仄是什么?


    崔锦那个贱人,她还没被李首辅断定抄袭,她就急着落井下石来了?!


    “侧妃?”齐学士面带狐疑,“只是格律平仄而已,会作诗就会格律,您还是快些证明清白吧。”


    “我、我……”林昭吞吞吐吐,额间冷汗直冒。


    她攥紧双手,心中忽然一动。


    “可别想着晕啊。”娴贵妃轻笑开口,“若这些诗非你所作,证明我大周还有力压一众文官才子之人,今日无论如何都要还他个清白,否则还不叫天下文人寒心?”


    这话正说到点上。


    永隆帝冷厉的眼神落在林昭身上,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来。


    “我……《水调歌头》是寄托对亲人的相思,还、还有……”额间的冷汗滑落下来,滴在桌上,林昭却渐渐词不成句,说得艰难。


    如此情态,众人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还真是抄的?”


    “连格律都支支吾吾说不出来,那之前那三十多首诗也是抄的了?她怎么有脸说自己磊落的?”


    “刚才我就想说了,武将都分得清什么叫诗,什么叫词!”


    “嘿……武将招你惹你了?”


    众人议论纷纷,晋王党更是笑得鄙夷又开心。


    晋王妃直接骂道:“什么清冷傲骨,原来只是个龌龊东西!”


    她是将门虎女,曾被林昭内涵不通文墨,粗鄙浅薄,那时她真的被文武双全的林昭打击到了,未想林昭竟能无耻至此。


    她冷笑一声:“我是不通文墨,可我为人磊落,从不行鬼祟之举,那得多不知廉耻的东西才能干得出来这种事啊!”


    这话难听得很,却也只得了皇后几句不痛不痒的呵斥。


    在场没几个人看得上林昭的。


    先前有多追捧称赞,现在就有多膈应嫌恶。


    萧临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反转,不可置信地愣在原地。


    只是格律平仄而已……他这个以武见长的人都能说道出一二,林昭却一字不通?


    他不信邪地追问林昭:“你当真不懂?还是被现在的场面吓到了,说不出话?”


    林昭紧咬牙关,不敢看他。


    四面八方投来的鄙夷目光叫她摇摇欲坠,脑子嗡嗡作响,手脚冰凉得彻底。


    她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