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中秋夜宴

作品:《全族!供我科举

    秦思齐站在小院里,望着那轮明月发呆。吟着古诗道:月满中秋夜,人圆锦绣时,愿阖家安康,万事胜意。秋风拂过面颊,让他想起了白湖村的中秋,乡亲们聚在晒谷场上,聊着家常,孩子们提着简陋的灯笼追逐嬉戏...


    "齐哥儿,发什么愣呢?


    "刘氏从厨房出来,手里端着一盘刚烤好的芝麻饼,


    "快来尝尝,娘按老家的法子做的。


    "


    秦思齐接过饼咬了一口,熟悉的味道。这芝麻饼和白湖村的一模一样,只是少了隔壁王婶家特制的酱。


    "娘,今晚咱们...


    "话没说完,院门突然被推开。秦茂才带着妻子王氏笑吟吟地走了进来,身后跟着的秦明文提着礼物。


    "齐哥儿,中秋安康!


    "秦茂才拍了拍秦思齐的肩膀,转头对刘氏道,


    "今晚去我那儿过节吧。宅子里新搭了赏月台,正好一大家子热闹热闹。


    "王氏也上前拉住刘氏的手:


    "别推辞,我都让厨房准备了你爱吃的藕粉丸子了。


    "


    刘氏刚要答话,前院又传来一阵喧哗。李文焕的大嗓门老远就能听见:


    "齐哥儿!在家吗?


    "


    三个锦衣少年风风火火地闯进后院,李文焕一身锦袍,腰间玉佩叮当作响;林静之穿着月白色长衫,手里摇着一把题了诗的折扇;最让人意外的是赵明远,这胖子今日竟穿了身绛紫色团花缎袍,活像个移动的锦缎铺子。


    "你们怎么来了


    "秦思齐惊讶地站起身。


    "当然是来请你去赏月啊!


    "李文焕一把揽住他的肩膀,


    "甲班那帮书呆子组织的,在望江楼,就知道你不会去,所以过来邀请你


    "


    林静之补充道:


    "我们还叫了张成,但那小子死活不肯来。


    "


    赵明远搓着胖手,难得地有些不好意思:


    "秦兄,往日多有得罪。今日中秋,我来请你参加夜宴...


    "


    这话一出,院里众人都愣住了。秦茂才最先反应过来,笑呵呵地打圆场:


    "赵公子客气了。思齐,既是同窗相邀,你就去吧。


    "刘氏也柔声道:


    "娘跟你茂才叔他们过节就行。你去玩玩,别太晚回来。


    "


    秦思齐还在犹豫,秦茂才已经招手唤来了儿子秦明文:


    "明文,陪你齐哥儿一起去,晚上也好有个照应。


    "


    就这样,秦思齐跟着三位同窗出了门。赵明远家的马车早已候在小院外,看着就气派。


    "赵胖子,你家到底多有钱啊?


    "李文焕毫不客气地钻进马车里,嘴里还不停,


    "这马车怕是比知府大人的还讲究。


    "


    赵明远得意地昂起头:


    "这算什么?我家在汉口还有几艘货船呢!


    "轿子穿过繁华的武昌街道,灯笼的光透过纱窗,在秦思齐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他悄悄掀开轿帘一角,看到街上行人如织,各色花灯将夜市照得如同白昼。小贩的吆喝声、孩童的欢笑声、酒楼的丝竹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


    约莫两刻钟后,轿子停在了一座气派的府邸前。朱漆大门上钉着碗口大的铜钉,门前一对石狮子威风凛凛。门楣上悬着


    "赵府


    "金匾,笔力雄浑,据赵明远说是某位大人的手笔。


    "到了,这就是寒舍。


    "赵明远嘴上谦虚,脸上却写满得意。


    李文焕吹了个口哨:


    "好个寒舍!这要是寒舍,我家那就是茅草屋了!


    "林静之也难得地露出惊叹之色。秦思齐则仰头望着那高高的门楼,职业病差点犯了,前世作为设计师的他,忍不住在心里估算起这建筑的梁柱尺寸和承重结构...


    穿过三重院落,眼前的景象让秦思齐瞠目结舌。主院中央搭了一座三丈高的赏月台,台上张灯结彩,几十个丫鬟小厮穿梭其间。台下一泓清池,池中漂浮着数十盏莲花灯,映得水面如同星河。


    "这水池是特意挖的,花了两千两银子。


    "赵明远指着池边的太湖石,


    "这些石头是从苏州运来的,一块就值...


    "


    "明远!


    "一个洪亮的声音打断了他的炫耀。只见一位身着锦袍的中年男子大步走来,身后跟着几位气度不凡的宾客。


    "这位就是秦思齐吧?


    "中年男子显然是赵明远的父亲,和蔼地拍了拍秦思齐的肩膀,


    "犬子常提起你,说你是书院的神童。今日一见,果然气度不凡。


    "


    秦思齐连忙行礼。赵老爷又向周山长介绍:


    "这就是我向您提过的,那个七岁入甲班的秦思齐。


    "秦思齐道:“不敢,马上就八岁了”


    周山长捋须微笑:


    "秦生勤学不辍,确是难得。


    "寒暄过后,赵老爷带着贵客们去了主桌,留下年轻人在偏厅自便。赵明远立刻恢复了趾高气扬的模样,带着众人参观他家的


    "寒舍


    "。


    "这屏风是蜀绣,花了三百两...


    "


    "这套茶具是景德镇官窑的,摔碎一个杯子就是十两银子...


    "


    "这地毯是从西域来的,踩上去比棉花还软...


    "听着赵明远如数家珍地炫耀家当,李文焕直翻白眼,林静之笑而不语,秦思齐则暗自惊叹,这赵家的豪奢,远超他的想象。前世在博物馆见过的那些


    "古代富豪生活展


    ",跟眼前这实景一比,简直寒酸得可怜。


    赏月宴正式开始。几十张八仙桌摆满了庭院,每桌上都是山珍海味:清蒸武昌鱼、煨鹿筋、炖燕窝...更有些秦思齐连见都没见过的菜肴,盛在精美的瓷器里,香气扑鼻。


    "这是麒麟献瑞,用鹿唇做的。


    "赵明远指着一道造型奇特的菜,


    "我家厨子的拿手好戏,别处吃不到。


    "


    李文焕夹了一筷子,啧啧称奇:


    "乖乖,这一口怕是值我半月零花钱!


    "


    林静之则对着一盘


    "金玉满堂


    "发呆,那竟是用蛋黄雕成的小元宝,盛在碧玉般的菜叶上。


    秦思齐尝了块所谓的


    "凤凰胎


    ",发现原来是鸡卵和鱼白烹制而成,鲜美异常。酒过三巡,赵老爷突然提议:


    "今日中秋佳节,不如让小儿辈们对对子助兴?周山长正好做个评判。


    "


    贵客们纷纷附和。赵明远顿时来了精神,第一个站出来:


    "孩儿献丑了。上联是:一轮明月照九州。


    "


    这上联简单直白,显然是照顾在场的同窗。林静之微微一笑,接道:


    "万里清辉共此时。


    "


    "好!


    "周山长点头赞许,


    "对仗工整,意境相合。


    "


    接着是李文焕出题:


    "皓月当空,银汉无声转玉盘


    "。


    秦思齐想了想,对道:


    "秋风入座,金樽有酒邀玉娥


    "。


    你来我往几个回合,对子越来越精彩。就连一向不善诗词的赵明远,也对出了几个不错的句子。周山长不时点评,指出哪联意境最佳,哪字平仄稍欠。


    正当气氛热烈时,赵老爷起身告退:


    "诸位继续,老夫去陪陪其他客人。


    "临走前,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儿子一眼,赵明远立刻会意。


    没了长辈在场,少年们顿时轻松许多。赵明远命人撤下残席,换上各色点心和时令水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盘


    "水晶月饼


    ",皮薄如纸,隐约可见里面的馅料。


    "这是我家厨子新研制的。


    "赵明远得意地介绍,


    "皮是用藕粉做的,馅是莲蓉和咸蛋黄。


    "


    秦思齐尝了一口,甜而不腻,入口即化,确实别具风味。他不由得想起刘氏做的芝麻饼,虽然粗糙,却有着最朴实的滋味。


    "对了,张成为何不来?


    "秦思齐突然问道。


    赵明远撇撇嘴:


    "那穷酸,我好心派人去请,他竟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


    李文焕突然压低声音:


    "其实我听说,是赵胖子派去的人说话难听,说什么赏你脸还不要...


    "


    赵明远顿时涨红了脸:


    "谁说的!我明明嘱咐要好言相请!


    "


    眼看要起争执,秦思齐连忙打圆场:


    "今日中秋,莫谈这些。来,尝尝这葡萄,真甜。


    "


    月到中天,清辉如水。赏月台上,赵家请来的乐班开始演奏《霓裳羽衣曲》。笙箫合鸣中,秦思齐望着那轮明月,思绪飘回了家。不知此刻,母亲和秦茂才一家是否也在赏月?村里的孩子们有没有提着灯笼玩耍?


    "想家了?


    "林静之敏锐地察觉到他的情绪。秦思齐点点头:


    "第一次不在娘身边过中秋。


    "


    李文焕大咧咧地揽住他的肩膀:


    "没事儿!以后每年中秋我们都一起过!对吧,赵胖子?


    "


    赵明远正往嘴里塞月饼,闻言连连点头:


    "当然!明年我让厨子做更大的月饼!


    "


    回程的轿子比来时安静许多。李文焕和林静之都喝了点葡萄酒,这会儿正打着瞌睡。秦明文没有上车,而地跟在轿旁,不时提醒轿夫注意脚下。


    秦思齐掀开轿帘,望着那轮渐渐西沉的明月。今晚的见闻让他感慨万千——赵家的豪奢,这个时代的面貌,比他想象中更加复杂多彩。


    马车停在小院外,已近子时。让秦思齐意外的是,刘氏还坐在前厅等他,桌上摆着没动过的月饼和茶水。


    "娘,您怎么还没睡?


    "刘氏站起身,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等你回来尝尝这酒糟,茂才叔特意带来的,说是...


    "


    她的话突然停住了,目光落在秦思齐身后。秦思齐回头,只见赵明远、李文焕和林静之三人站在门口,脸上带着微醺的红晕。


    "伯母中秋安康!


    "三人齐声行礼。


    原来他们执意要送秦思齐回家,顺便给刘氏请安。刘氏受宠若惊,连忙招呼他们进屋喝茶。简陋的厅堂顿时热闹起来,李文焕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赵家的盛宴,林静之则彬彬有礼地向刘氏问好。就连赵明远也收起了骄矜,恭恭敬敬地称刘氏为


    "伯母


    "。


    看着这一幕,他忽然明白,无论贫富贵贱,此刻共赏一轮明月的,都是人间有情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