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马嵬兵变
作品:《历史:从盘点华夏十大帝王开始》 唐朝,贞观时期。
“潼关...失守了。”
李世民向后连退数步。
没了潼关,关中地区一马平川,长安城沦陷只是时间问题。
要么西逃至巴蜀地区,要么...大唐直接灭亡。
“李隆基,你特么真该死!还有杨国忠,凭借女人上位的废物!毁我大唐基业!”
李世民双目通红。
一旦天子弃城而逃,那么在天下人心中的威望将不复存在,即便各路勤王大军平定叛乱,也无法恢复往日的辉煌。
【潼关失守的消息传到长安,城中上下人心惶惶。
皇宫内的禁军也不过万,如何能和安禄山的虎狼之师战斗?
次日凌晨,李隆基带着杨玉环、杨国忠等皇室成员以及官员近侍从延秋门出逃。
不久,众人来到马嵬坡,一路上六军将士饥肠辘辘,心中早有怨言。
龙武大将陈玄礼觉得就是杨国忠作乱,步步紧逼下,才逼反安禄山,请求李隆基下令处死他。
杨国忠闻讯急忙骑马出逃,被愤怒的众将士肢解而死,他的妻儿老小一同被杀。
陈玄礼自知已经得罪死杨家,上书李隆基:
“杨国忠谋反被杀,杨贵妃不再适合侍奉圣人左右,应当一并处死!”
李隆基不愿意。
一旁的高力士急忙劝谏李隆基应该处死杨贵妃安定军心,不然一旦六军哗变,事情将脱离掌控。
回过神的李隆基只能忍痛下令处死杨贵妃。
史称马嵬兵变!】
秦朝,
“这场兵变之后,李隆基就没有权力了。”嬴政说道。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随行的六军将士早就心生不满,随时可能哗变。
这时候不处死几个替死鬼安定军心,下场可能跟被肢解的杨国忠一样。
某种程度来说,陈玄礼逼宫还保住李隆基一命,不然真就成为一名被乱刀砍死的帝王。
西汉,武帝时期。
“呵,拿女人当挡箭牌,真是群废物!”刘彻不屑道。
指认杨国忠谋反可以用他平时作乱,祸害朝堂风气来解释。
那一个深居后宫的妃子和谋反有什么关系?
又不是权倾朝野的太后。
无非就是想找一个背锅的安抚众将士的火气。
陈玄礼是废物,而你,李隆基,连自己女人都护不住,更是废物!
东汉末年。
“哎~”
曹操叹了一口气。
“曹贼,你也在为封常清、高仙芝两位将军死所不值吗?”孙策诧异的看向曹操。
反正他对曹操没啥好印象,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弄权者,赵高一类的人物。
“我是在可惜杨贵妃这个美少妇就这么香消玉殒,这群人真是暴殄天物!”曹操解释道。
封常清、高仙芝?
愚忠成这样也是没谁了。
大敌当前,皇帝一张诏书让你去死就去死?
那镇守潼关的将士该怎么办?长安城里千千万万的百姓该怎么办?
忠心也不是这么忠心的,做人要灵活一点。
退一万步来说,皇帝是没太子还是怎么滴?
孙策:“......”
众人:“......”
不愧是你啊!曹贼!
唐朝,贞观时期。
“杀一个杨国忠和杨贵妃有屁用?直接把李隆基杀了!扶太子上位!”
李世民面色凛然,身上澎湃的杀意,上一次出现还是玄武门之变的时候。
整个安史之乱全是因为你李隆基一人而起,也是你一人的荒唐决定让原本可以一年时间平定的叛乱变得不可控制。
不知有多少大唐子民会在这场战乱中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杨国忠、李林甫、安禄山这些只是小虾米。
真正要死的是你李隆基!
【天宝十五年六月,安禄山占领长安。
面对这座繁华的大都市,即使是安禄山也无法遏制手下士兵最原始的欲望。
一时间,长安变成地狱。
叛军见钱就抢,见人就杀,反正他们不需要考虑战后重建的问题,只需要痛痛快快的抢掠一番。
他们心中憋着一股气。
洛阳、长安的老爷们过着富足的生活,只有他们待在天寒地冻边境地区,时不时还要打仗,过着九死一生的生活。
好不容易有机会能好好教育这些老爷们一次,他们不得放开手脚干?
仅仅数天时间,长安城变成一片废墟,城内的百姓该逃的逃,逃不掉的要么被杀,要么充当奴仆。】
唐朝,贞观时期。
“朕的长安!!!一介胡人真是好胆!”
看到长安城变成这副模样,李世民心口一阵疼痛,双眼直发黑,身体开始颤抖。
“太医!快!”长孙无忌一声怒吼,几名太医领着箱子扑向李世民,把脉的把脉,掐人中的掐人中。
场中瞬间乱作一团。
好一会功夫,李世民才缓过劲。
“辅机,立刻去找礼部,朕要祭祀天幕,让他准许朕过去。”李世民面色铁青。
“是!啊?”长孙无忌一脸懵圈。
祭祀什么?
“啊什么啊?让你去就快去!”李世民催促道。
他现在都迫不及待想见见李隆基和安禄山两人了。
开元时期。
“朕的大唐...为什么变成这副模样?”李隆基闭上眼睛,不敢直面天幕。
难怪,难怪自己开创出如此盛世却不能再千古帝王榜中占得一席之位,原来是这样。
自己缔造出盛世,又亲手将这个盛世推向无法拉回的深渊。
“这一切都是朕的错,朕!真的已经老了吗?”李隆基扪心自问。
却找不出答案。
......
安史之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盛唐啊!”杜甫老泪纵横。
......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衣衫褴褛的坐在一个不知名亭子中,嘴里呢喃起这首为了当官而拍杨贵妃马屁所做的诗。
他看向天边的月亮,残破的月牙,只能散发着淡淡辉光,脸上满是动容。
不知道是在看残月,还是大唐。
【长安被攻破的消息很快传遍大唐境内,早就对李隆基不爽的太子李亨在灵武继位大统,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改元至德。
登基后,立马着手处理叛军,他命郭子仪被封为兵部尚书、李光弼被封为户部尚书,领兵讨贼。
在李亨登基后的第二年,安禄山被家奴李猪儿所杀,其子安庆绪掌管叛军。
命部将尹子琦率同罗、突厥、奚等部族精锐,共十几万人进攻睢阳。
安史之乱中最惨烈的睢阳保卫战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