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抗清
作品:《历史:从盘点华夏十大帝王开始》 清朝,康熙时期。
“不妙了!”玄烨焦急的左右踱步。
他们自入关以来,所做的头等大事就是要让天下人变得愚钝,忘记当初的那些事,从而稳定统治。
现在天幕已经将大清入关以来的底裤都给翻了个底朝天。
他们即将面对的,恐怕是比三藩之乱还要恐怖的情况。
甚至...被打回关外也说不定!
“不行,要早做准备!”
【自从清军入关以来,阶级矛盾逐渐大过民族矛盾,外加上清军展开的血腥屠杀和剃发令激起所有人的剧烈反抗。
公元1644年,张献忠于成都称帝建立大西政权,李定国因功受封安西将军,监管十六座军营。
两年后,张献忠率领五十万大西军北上抗清,李定国率部与清军交战,阵斩清将古朗阿、巴扬阿。
但不幸的是张献忠在在西充凤凰山中箭,不久后身亡,他的死,直接性造成大西军内部大乱。
清军抓住机会发起猛攻,大西军四散逃离。
张献忠四个义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在危急中收拢残部快速南下,一夜疾驰数百里才保住有生力量。
在四位将军的大力维持下,原本反对明朝的农民起义军变成了一支抗衡清军的军队。
不只是张献忠的大西军,李自成身死后,他的大顺军也变成了抗清的队伍,反倒是明军变成了清军。】
明朝,洪武时期。
“啊?”朱元璋有些路易十六——摸不着头脑。
造反的农民起义军变成了对抗女真人的军队,反倒是明军加入了清军。
这对吗?
从这也能看出这些农民起义军真是因为没饭吃才造的反,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反贼。
在大义面前,他们始终能拎得清。
......
永乐时期。
“这......”朱棣手足无措好一会,最后不自然的揉了揉下巴。
这波操作直接给他干宕机了。
也就是说反贼变成了义军,正规军变成了反贼?
是这样吗?
真是世事无常!
......
明末。
“承恩!朕现在只能相信你了!”
朱由检思考良久,扭头看向自己贴身太监王承恩,一脸的严肃。
现在朝中任何一名官员他都不相信!
想来也真够悲惨的,他堂堂一名皇帝,身旁竟然只有一个太监值得信任。
“陛下要臣做什么?臣必当赴汤蹈火!”王承恩说道。
“好!等会你拿着朕的书信离开北京,去找李自成、张献忠、李定国等人!”
现在只有这一个办法了。
联合这些所谓的‘反贼’来对抗女真人和大明的军队。
就算是大明朝亡了!也不能让他们入关!
“是!陛下!”
做完所有事情,朱由检孤身一人站在大殿前,目光看向南方。
“你们一定要来啊!”
唐朝,高宗时期。
“历代都是阶级矛盾大于民族矛盾,反倒是在女真人这边却反了过来,可见女真人是有多讨人厌!”李治说道。
他早已洞察了人性的本质。
民族大义?
在个人利益面前分文不值!
就像是大唐的异族将领们,不就是因为大唐给他们的利益够多才会效忠大唐,甚至会反过去攻打自己的民族。
一旦大唐给了不了他们足够的利益,他们就会用民族这一手段脱离大唐,或者反噬大唐。
这太常见了!
但唯独女真人...啧啧啧!竟然打破了这一定律,真是够厉害的!
【维持好大西政权的内部,李定国等人率军南下,先后攻克贵阳、定番州、永宁州,贵州西部诸郡望风而降。
以贵阳为临时据点,孙可望、李定国等人开始为未来的道路展开讨论。
孙可望提出占领广东南岭一带,若遇到危险也可以出海逃生。
然而李定国却不以为然,他觉得现在的头等大事是联合明朝对抗清军,恢复大明政权。
并且在张献忠北伐前夕就对众将说过:
“三百年的大明是中华正统,他没有灭亡是天意,我死了以后,你们要归顺大明,不要做不义之事。”
因此李定国和孙可望发生争执,他气愤之下,留下一句‘要去你去!我可不去!’
随后拔出剑便要自杀,被众将拦住,同时表示愿意听到他的意见。
孙可望见状,只好同意。】
明末。
“可望!你可知罪!”张献忠怒道。
“我已经留下旨意,在我死后,你们要归顺明朝对抗清军,你却只顾着自己!”
“下一步是不是要剃发易服,投降女真人!”
此话如同霹雳一般砸到孙可望头顶,吓得他当场跪倒在地。
“父亲,儿子绝对没有这种想法!”
看到孙可望匍匐在地,瑟瑟发抖的模样,张献忠没有让他起来。
他很清楚这个义子的性格,打算先看下去在决定他的去留。
【此时的云南正遭遇土司沙定洲叛乱,黔国公沐天波逃离昆明。
李定国等人认为这是个机会,打着为黔国公复仇的名义进入昆明,说服沐天波达成联合,宣布“共襄勤王,恢复大明天下!”
随后四位将军在昆明共同称王,仍然保持农民军是的传统,大事四人一同商量,军队内部小事由孙可望做主。】
唐朝,贞观时期。
“嘶!这不是在瞎搞吗?!”李世民说道。
这种时候应该推举出一位能力最强的,能压制所有人的话事人,由他总领大军。
不然以李定国等人现在的方式,内部迟早出乱子!
北宋。
“李定国和孙可望两人已有间隙,这样的方式,恐怕两人的间隙会越来越大!”赵匡胤说道。
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军都是内部出现问题而崩塌。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眼界的局限性,稍微有一点成就就开始飘飘然。
【随着地位的逐渐提升,孙可望的野心越发膨胀起来。
这时,原明朝御史任僎看出他的心思,投其所好,提出建立国家,自立门户的建议。
这让孙可望十分心动。
但李定国对此十分抵触,每次说到这件事就会离席而去。
他这种做法引起孙可望的不满,策划压制李定国的方案。
征讨沙定洲之前,众人在演武场集合,李定国率部先一步进场,这让孙可望抓住机会,以不尊重他为由下令杖责李定国。
李定国勃然大怒,说自己和孙可望本是兄弟,现在大军群龙无首,才尊他为主,自己没有任何理由指望他。
为了防止分裂,部将白文选在李定国身后劝说他不要离开,不然大军一定会分裂,会被其他人乘虚而入。
李定国闻言只好忍下这次屈辱,受过杖责后,请令离开昆明,前去征讨沙定洲。】
张献忠:“......”
孙可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