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这罐子我要了
作品:《回到70年代:从宠妻开始!》 管理员跟在他屁股后面,点头哈腰地介绍着:“吴馆长,今儿刚收了一批货,您给掌掌眼?”
吴有德“嗯”了一声,目光继续巡视,忽然,他的视线也落在了角落里那个被林峰看中的大罐子上。
他的脚步猛地一顿,镜片后的眼睛骤然眯起,闪过一道精光。
虽然那罐子被污垢油泥覆盖,但凭借他多年“捡漏”的经验,还是从那古朴的器型和若隐若现的纹饰上,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这绝对是个老物件!
他快步上前,直接无视了还站在罐子旁边的林峰和柳如烟,伸出手就要去摸那罐身。
林峰眉头一皱,不着痕迹地侧身一步,正好挡在了吴有德和罐子之间,“同志,这罐子我要了。”
吴有德的手停在半空,有些不悦地抬起头,这才正眼看向林峰。
看林峰一身粗布衣,不屑的撇了撇嘴,没搭理林峰,直接对那管理员说,“我出一块钱买这个罐子!”
比林峰出的价直接翻了一倍!
管理员脸上的褶子都笑成了一朵菊花,他想都没想,立刻点头哈腰地对吴有德说:“哎哟,吴馆长您真是好眼力!这罐子给您,当然是给您!”
这瞬间的转变,让空气都变得有些尴尬。
柳如烟察觉到气氛不对,紧张地伸出小手,紧紧抓住了林峰的衣袖。她能感觉到,丈夫平静的外表下,似乎有一股冷意正在凝聚。
林峰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示意她安心。
他转过头,冷眼看向那个派头十足的吴有德。
“同志,凡事,总得有个先来后到吧?这罐子,是我先看上的。”
吴有德听到力能这话,才认真打量起眼前这个敢跟他顶嘴的年轻人。
但他一看林峰的穿着打扮,眼中的那点审视,立刻就转变成了毫不掩饰的轻蔑和鄙夷。
一个乡下来的泥腿子,也敢跟他抢东西?
他嗤笑一声,推了推自己的金丝眼镜,下巴微微扬起,用一种教训的口吻说道:“年轻人,你懂什么?我是县文化馆的,我收这个,是为了响应号召,保护国家的文物。你一个农民,买这么个又脏又破的罐子回去干什么?”
说到这里,他上上下下扫了林峰一眼,眼神里的嘲讽意味更浓了,嘴角一撇,慢悠悠地吐出一句极尽刻薄的话来。
“难不成,是想买回去装猪食吗?”
柳如烟的脸色瞬间白了几分,抓着林峰衣袖的手指因为用力而指节发白。她不是怕事,只是心疼自己的男人被人这样当众羞辱。
然而,林峰非但没有动怒,嘴角反而勾起了一抹几不可察的弧度。
“这位同志,你还真说对了。”
吴有德一愣,没想到林峰会这么回答。
林峰不理会他的错愕,心念一动,【古董鉴定术】在脑中飞速运转,关于元青花的所有知识细节,被他瞬间提取、重组、然后反向输出。
“这位同志,我看你也是文化人,我劝你一句,这罐子别要了。”林峰一脸“诚恳”地对吴有德说道。
吴有德一愣,下意识地反问:“为什么?”
“这玩意儿啊,是个仿品,而且还是仿得不怎么样的劣质品。”林峰背着手,开始了他的表演。
他指着罐身,语气像个经验老到的老师傅,开始“指鹿为马”。
“你看这胎质,”他用脚尖踢了踢罐底,“入手感觉轻飘飘的,一点都不压手,说明烧制的时候火候不够,胎土疏松得很,根本不是老物件该有的厚重感。”
吴有德下意识地跟着他的思路去看,心里咯噔一下。元青花的胎体确实普遍比较厚重,但也有轻薄的,可被林峰这么一说,他心里顿时就有点犯嘀咕。
林峰见他神色动摇,继续加码:“再看这青花发色。你瞅瞅,灰不溜秋的,一点都不鲜亮,发色沉闷,明显是用的劣质青料,烧出来才会是这个鬼样子。真正的好东西,那青花发色,得跟蓝宝石一样,透亮!”
这话半真半假。元青花使用的进口“苏麻离青”料,特点就是高铁低锰,烧成后发色浓艳,深入胎骨,但因为含铁量高,在釉料堆积处也常常会出现黑褐色的铁锈斑,整体色调确实偏“沉”和“暗”,远不如明清官窑那么鲜亮。
吴有德这种半吊子水平的“行家”,知识储备本就不系统,听到林峰这番听起来极有道理的“专业点评”,脑子已经开始乱了。他确实觉得这罐子的蓝色不够漂亮,现在被林峰这么一点,更是觉得这东西俗不可耐。
林峰眼角的余光瞥见他脸上的犹豫,心中冷笑,抛出了最后一记重锤。
“最关键的是这画工,”他指着罐身上那气韵生动、缠绕舒展的牡丹纹,一脸嫌弃地摇着头,“你看这花画的,呆板,匠气十足!线条都画不圆润,一点灵气都没有。我估摸着,也就是民国那会儿,哪个小窑口为了糊弄乡下地主老财,瞎鼓捣出来的便宜货。”
“我买它,纯粹就是图它个大,肚子圆实,回去把口子敲敲齐,盖个木板,装点苞米高粱啥的,防老鼠还挺好用。”
这一番话,信息量巨大。
既有专业的术语点评,又有接地气的用途解释,直接把吴有德给砸懵了。
他脑子里乱成一锅粥。
一个乡下农民,懂什么胎质、发色、画工?他肯定是瞎说的!
可……可他说的那些特征,又好像确实存在。这罐子,难道真像他说的那样,是个不值钱的民国仿品?
吴有德的额头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他今天来,是想捡漏的,是想用一块钱买个价值十块、二十块的老物件回去,在同事面前显摆自己的眼力。可万一,他花了一块钱,买回去一个只值五毛钱的破烂玩意儿,那他吴有德的名声,岂不是要成了整个文化馆的笑柄?
尤其是当着这个懂点门道的“农民”的面,他要是再坚持要,不就等于承认自己眼力不行,连个农民都不如吗?
面子!有时候比真金白银还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