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一份特殊的礼物
作品:《给劣父割喉,我竟成白眼狼了?》 这话把整个会场给砸懵了,老材料时代这五个字,等于直接宣判王振国落伍了。
前排那些院长主任们面面相觑,他们用了半辈子王振国的理论,现在被说成过时货,心里五味杂陈,有人想反驳,但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毕竟苏仁拿出来的都是实打实的数据。
王振国脸色铁青,他行医五十年,还是第一次被人当面说落后于时代。
“你懂什么叫经验积累,医学不是你看几篇论文就能明白的。”
“那王院士,你最近一次看国际前沿论文是什么时候。”
苏仁这话问得太直接,王振国张了张嘴,竟然答不上来。
他确实很久没看过新论文了,每天不是开会就是带学生,哪有时间去研究那些。
钱文涛看老师被问住了,赶紧跳出来救场。
“看论文有什么用,关键是临床经验,王院士做过的手术比你见过的病人都多。”
“是吗,那我问钱副主任一个问题。”
苏仁翻开手里的资料,找到其中一页。
“你知道现在国际上胆肠瘘手术的平均时长是多少吗。”
钱文涛不屑地哼了一声。
“当然知道,标准术式需要六到八小时。”
“错了,那是五年前的数据。”
苏仁把资料举起来,让所有人都能看清。
“根据梅奥诊所最新统计,使用新型器械和改良术式,平均时长已经缩短到三小时四十分钟。”
“而我前天做的那台手术,只用了三小时二十八分钟。”
会场又是一阵骚动,三个半小时完成胆肠瘘手术,这在他们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第三排那个胖主任气呼呼地站起来。
“你这样不对劲,这么点时间怎么可能做完清创和缝合,肯定耍滑头了吧!”
“说得不错,动手术哪能拼速度?太快容易出乱子!”
几个专家马上跟着起哄,毕竟都是王振国的学生,当然站老师一边。
苏仁只是扫了他们一眼,嘴边勾出个嘲弄的笑。
“各位,不会把腹腔镜早就忘脑后了吧?”
刚还争吵的这批专家一下憋住了,谁都说不出话来。
他们当然知道腹腔镜能省不少时间,不过那帮资深专家,大多还只会老办法。
那胖主任还想嘴硬,抬杠道:“腹腔镜是快,可没本事像开腹一样看得全,指不定会不会漏啥。”
苏仁也不是多话的人,直接将一摞手术照片啪地扔在桌子上,懒得搭理,一副有本事你就挑毛病的样子。
“这是我手术的全程影像记录,每一个步骤都有详细记录。”
“包括病灶定位精确到毫米,缝合张力精确到克,出血量控制在五十毫升以内。”
“请问在座的哪位,开腹手术能做到这个精度。”
没人说话了,这些数据太变态了,别说他们做不到,就是王振国亲自上,也未必能达到。
王振国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意识到今天可能真的要栽了。
但他不能认输,一旦认输,他五十年的名声就全毁了。
“数据可以造假,谁知道你这些是不是编的。”
他这话说得太没底气,连自己的学生都觉得丢人。
苏仁笑了,笑得很轻松。
“王院士,您这就没意思了,我既然敢来,自然是有完整的证据链。”
他掏出手机,连上会议室的投影仪。
“这是手术全程录像,四个机位,没有任何剪辑。”
大屏幕上开始播放手术画面,清晰度极高,每一个细节都看得清清楚楚。
开胸,建立体外循环,切除病变组织,每一步都行云流水。
最让人震惊的是缝合过程,苏仁用的那种螺旋间断缝合法,简直像艺术品一样。
会场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这个手术视频震撼了。
他们都是专业人士,一眼就能看出这手术的难度有多高。
更关键的是,苏仁是带着伤做的这台手术,左臂还吊着绷带。
这已经不是技术的问题了,这是对医学的极致追求。
视频放到一半,坐在后排的一个年轻医生突然站起来。
“等等,这个缝合方式,我好像在哪见过。”
他掏出手机,快速翻找着什么。
“找到了,这是上个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封面文章。”
“克里斯蒂安教授提出的螺旋张力平衡理论,但他只是理论推导,还没有临床验证。”
“苏医生,你这是把理论变成了现实。”
这个发现让整个会场炸了锅。
把国际最前沿的理论直接应用到临床,还成功了,这需要多大的胆量和技术。
王振国的手在发抖,他知道大势已去了。
但钱文涛还不死心,他觉得还有机会扳回一城。
“就算你手术做得好,但医学不只是技术,还有理论体系。”
“王院士的理论影响了整整一代医生,你凭什么说它过时了。”
苏仁关掉视频,重新打开另一个文件。
“既然钱副主任提到理论体系,那我们就来谈谈理论。”
屏幕上出现了一张复杂的图表。
“这是我根据全球五家顶级医院的数据,做的对比分析。”
“蓝色是使用王院士理论的手术成功率,红色是使用新理论的成功率。”
图表上的差距一目了然,红色几乎全面碾压蓝色。
“五年前,王院士的理论成功率是百分之七十二,当时确实是最好的。”
“但现在,新理论的成功率已经达到百分之九十一。”
“更重要的是,术后并发症减少了百分之六十,恢复时间缩短了一半。”
数据摆在那里,谁都没法反驳。
王振国终于忍不住了,他猛地站起来。
“够了,你以为拿着这些数据就能否定我。”
“我承认新技术有它的优势,但医学是需要时间验证的。”
“你的理论再好,也只是纸上谈兵,没有经过长期检验。”
苏仁点了点头,这个问题他早就料到了。
“王院士说得对,医学确实需要时间验证。”
“所以我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他又打开一个文件,屏幕上出现了一份病历。
“这是三年前的一个病例,患者李某,四十五岁,胆肠瘘合并感染。”
“当时在安真医院,由王院士的学生,也就是现任胸外科主任周鹏亲自主刀。”
“使用的是王院士的标准术式,手术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