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暗箱换汇
作品:《重生90:恶霸赶海?我靠打渔成首富!》 杨浪连想都没想,就直接给这个念头判了死刑。
他又不是刚出社会的毛头小子,九十年代这种动不动就查私藏外币、黄金来源不明的大环境,真要拎着六十多万美金和一批金条进银行,那不是走进钱柜,是自己往纪委手里送。
所以从一开始,他就没指望国内的正规渠道。
这也是他主动找梁金成的原因。
说到底,梁这种人最擅长的,就是把明面上的非法,变成台面下的合法。
当年很多搞改革开放的人,为什么非的去港城兜一圈才能回头“投资办厂”?说白了,还不是因为国内当时的环境,太过紧绷,钱流不动,人也活不自由。
现在不同了。
他杨浪是重生的,知道哪块地能踩,哪条路不能走。
这次换汇,梁金成就是他亲手选中的“中间人”。
这人嘴巴紧,事路熟,背后还有“霍先生”撑腰,收点手续费是肯定的,但办事绝对靠谱。
七天后,镇海号抵达指定坐标。
海面上,风浪不大,但空气有点沉闷。
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甲板上,早就整整齐齐码好了十几个特制的密封金属箱。
里面,分别装着美金、金条,还有少量珠宝。
这些都是他们从骷髅岛带出来的“战利品”,但现在,都被包的跟某国际运输公司的普通货品一样,连货物清单都打的规规矩矩,封签还是梁金成专门寄来的。
杨浪站在驾驶室里,亲自盯着海面动静。
不久,一架涂着海灰色的直升机从东南方向掠来,尾翼挂着某家航空公司的标识,但杨浪一眼就看出,这机型不对,动力不对,速度也不对。
这是改装过的。
里面坐的,肯定也不是一般人。
飞机在甲板上空盘旋了一圈,随后缓缓降落。
轰鸣声还没完全落下,舱门一开,几个穿着黑衣的年轻人先下来了,全副武装,动作利落,看着就不简单。
最后,梁金成才慢悠悠下了飞机,手里提着个银色密码箱,笑的油光发亮。
杨浪没让人去接,自己走了过去。
两人碰头那一刻,谁也没寒暄。
“东西带来了?”
“现金,四百万人民币整,全新钞票,分别打包,另有三十万以‘投资款’名义,存在港城一家空壳公司名下,随时可以调动。”
“效率不错。”
“您出的汇率,我不的不高效率。”
梁金成笑着递过密码箱,杨浪看都没看,转身交给陈飞。
“你的人手呢?”
“就在直升机上,十分钟内完成转运。”
“箱子全部编号,录像、打卡、交接,流程照走,万一漏了点,别来找我。”
“当然。”
他们俩交谈的语气,像在聊一笔快递生意,熟练的像是合作过无数次。
但实际上,这是他们第二次见面。
真正让两人互相信任的,不是时间,而是“规矩”。
杨浪信梁金成知道什么话不能说,梁金成信杨浪不做亏本生意。
当天夜里,转运开始。
所有金属箱被逐一吊装进直升机后方货仓,确认无误,梁的人签字盖章,飞走。
杨浪这边,陈飞清点无误,照着事前准备好的流程,将人民币按编号分别存放在镇海号下层船仓的一面密封舱壁后面。
那是他前段时间让人特意焊出来的夹层,只有他、陈飞和陈东三人知道具体开关。
这笔现金,未来不光要给兄弟们发奖金、养武装、修船,还要建厂、建码头、买地、打通更多渠道。
这些钱,绝对不能有闪失。
做完这一切,杨浪一个人抽着烟站在船头,看着远方的黑夜发呆。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换完钱,手上有了资本,也就意味着下一步可以搞“落地”。
这些年,不少人出海淘金,结果钱回不来,人被盯上,或者干脆被港商吃干抹净。
但杨浪不是那种被玩的人。
他要的是,回来之后,打出自己的地盘。
不是“发财”,而是“立国脚”。
这笔钱是他的第一步。
而下一步,他已经想好了——
码头、工厂、造船厂、武装物流线、外贸公司、船员培训基地。
一整条产业链,的自己掌握。
什么配额、什么许可证、什么水产进出口指标……他都要从根上去打通。
而这,就需要背后有真正的“靠山”。
而他现在最缺的,就是那个能在大夏这片土地上,替他护航的人。
也就是说,该找国家“谈谈”了。
但找谁,怎么找,他心里已经有了人选。
不过这一步,要等他把那三十台德玛吉五轴机床彻底藏好,送出去——才有底气去敲门。
这事,急不的。
暴风雨前,的先把“种子”埋好。
杨浪站在舷窗边,没急着下指令,而是回头让陈飞把所有关于那三十台德玛吉机床的资料,重新整理了一份,不留痕迹地处理掉任何与“骷髅岛”相关的信息。
标签、铭牌、运输记录、封条……所有能说明它们来历的东西,全换上了新版本。
发货方——“德意志二手设备转运有限公司”
收货方——“港城XX水产设备科技公司”
中转港口——新加坡
封条编号——全新伪造,来自梁金成那边的地下工坊。
这是一次“洗白”的工程,比换汇还要复杂,但杨浪不打算让任何人插手。
三十台五轴机床,是他重生后能掌控的第一块国家级战略资源。
处理不好,这东西不是发财,是杀头。
而要把它安全送回国内,还不能走正面。
“走水路不行,会被盯。”杨浪一边和陈飞过方案,一边自己画了张草图,“船上带着太扎眼,迟早会被人发现。”
“那你想怎么运?”陈飞问。
“分批,拆件,先运两台回港城,在梁那边租仓库藏起来。剩下的再慢慢分散送,走多条线。”杨浪说的很平静,“装木箱,贴上水产冷冻机、工业风机的标签,全部打成‘老旧渔业设备’。”
“你想让它们回国内干嘛?卖给谁?”
杨浪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盯着地图上南海沿岸某几个工业园的名字,缓缓说了句:
“我不卖,我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