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意外的发现
作品:《重生90:恶霸赶海?我靠打渔成首富!》 “机器?”
杨浪的心,猛地一跳。
“给我撬开!”他毫不犹豫地下令。
几个士兵立刻拿着撬棍和液压钳冲了上去,三下五除二,就剪断了粗大的铁链,然后合力将那厚重的防水油布,给硬生生地扯了下来。
当油布滑落,露出里面物体的真容时……
所有人的呼吸,都在这一刻,停滞了。
出现在他们眼前的,不是什么普通的机器。
那是一台通体呈现出深灰色,充满了精密机械美感和工业力量感的,庞然大物。
它拥有着流畅而又硬朗的线条,无数个大小不一的齿轮、传动轴、和精密的仪表盘,构成了一个复杂到令人眼花缭乱的系统。
即便是对机械一窍不通的李大壮,也能从这台机器上,感受到一种远超他认知范畴的,精密与强大。
“这是什么玩意儿?”王虎目瞪口呆,喃喃自语。
站在杨浪身边的陈飞,在看到这台机器的瞬间,却像是被一道闪电劈中。
他猛地推开挡在身前的人,不顾一切地冲了上去。
他的眼镜,因为激动而起了一层薄薄的雾气。
“天哪……天哪……”
他语无伦次,嘴里反复念叨着:“是德玛吉!是德玛吉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上帝啊!我不是在做梦吧!”
“五轴什么机床?”杨浪也被他的反应给惊到了。
陈飞猛地回过头,他那张平时总是很平静的脸上,此刻因为极度的激动而涨得通红。
“浪哥!是机床!是德意志最先进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
他指着机器上一个不起眼的铭牌:“你看!德玛吉!机床界的劳斯莱斯!而且,还是五轴的!五轴的啊!”
杨浪虽然不是机械专业出身,但五轴联动这四个字的分量,他还是懂的。
在前世,他蹲监狱的时候,听那些懂行的狱友吹过牛。
这玩意儿,在九十年代,乃至未来几十年里,都属于真正的国之重器!
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顶级标杆。
小到精密模具,大到飞机发动机的叶片、潜水艇的螺旋桨,都离不开这种高精尖的设备。
最重要的是,由于它的战略价值,以美利坚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冷战时期就通过巴统协议,对包括大夏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了最严格的技术封锁和禁运。
别说是买,就是看一眼,都难如登天。
而现在……
一台,不,是一整排。
足足三十台。
崭新的,连包装都还没拆封的,代表着这个时代工业制造最顶尖水平的德意志机床,就这么活生生地,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杨浪感觉自己的大脑一片空白。
这哪里是机器?
这根本就不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东西。
对于任何一个有志于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国家或者企业来说,这三十台机床的价值,是战略性的!是无价的。
“快!看看箱子上的封条!”杨浪的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一个士兵立刻跑过去,将一个被撕掉了一半的,印满了外文的运输标签,小心翼翼地递了过来。
杨浪接过来,只见上面用德语和英语清晰地写着:
发货方: 德意志德玛吉公司
收货方: 高丽国三星重工
货物: 精密数控机床(30台)
运输航线: 汉堡港 新加坡港 釜山港
一切,都明了了。
这批本该运往高丽国的国之重器,在途径马六甲海峡附近时,被这群胆大包天的海盗,给硬生生地截胡了。
他们可能并不完全清楚这些机器的真正价值,只是单纯地觉得这玩意儿很高级,准备找个识货的黑市买家,大赚一笔。
结果还没来得及出手,就便宜了杨浪。
“浪哥……这……这……”
陈飞激动得已经说不出完整的话了。
这批机床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战利品的范围。
如果能把它们,神不知鬼不觉地,运回国内……
那对于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高端制造业一片空白的大夏国来说,无异于一场天降甘霖。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发财了。
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功德。
杨浪的心里,同样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看着眼前这三十台冰冷的机器,仿佛看到的,不是机器本身,而是无数个精密零件,是航空发动机,是深海潜水器,是一个国家崛起的,坚实的工业脊梁。
一个大胆的,甚至可以说是疯狂的念头,在他的心中,不可抑制地生根,发芽。
他要的不止是金钱。
他要的是借助这次重生,为这个生他养他的国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甚至能够改变国运的事情。
而眼前这三十台机床,就是上天赐给他最好的,也是最重的一块敲门砖。
如果运作得好,他得到的,将不仅仅是金钱,更是一种无法想象的,来自国家最高层面的认可和政治庇护。
那,将是他未来安身立命,建立自己商业帝国的,最坚不可摧的“护身符”。
杨浪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浊气,努力地平复着自己那颗因为过度激动而狂跳的心脏。
现在不是幻想未来的时候。
当务之急,是把这些比黄金还要珍贵的宝贝,安安全全地,运回自己的船上。
“所有人,听我命令!”
“从现在开始,忘了那些黄金和美金!我们当前最重要,也是唯一的任务,就是把这三十台机床,完好无损地,给我搬上镇海号!”
“是!”
“王虎,李大壮!”
“到!”
“你们两个,亲自带队!小心,小心,再小心!这些东西,比我们的命都重要!上面哪怕是掉了一点漆,我都唯你们是问!”
“放心吧,浪哥!我们就是用手抬,也把它们平平安安地抬上船!”
“陈飞!”
“在!”
“你脑子活,负责现场调度!利用山洞里的绞盘和滑轮,制定一个最稳妥的搬运方案!记住,安全第一!”
“明白!”
杨浪没有让所有人手都参与到搬运中。
善后的工作,同样重要。
他留下了以陈东为首的二十名士兵,给了他们一个新的,也是最后一个任务。
“陈东,带着你的人,把这座岛,给我从里到外,仔仔细细地,打扫一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