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第一份合同
作品:《重生80:断亲后,全村看着我天天吃肉》 看到村长不仅来了,还拎着礼物,江姗连忙将他迎进了屋。
“满仓在屋里吃饭,村长快进屋一起吃点。”
胡振华笑着摇头。
“饭就不吃了,我这次来主要和你们小两口聊点正事。”
聊正事?
江姗还在疑惑,胡振华已经快步进了屋。
“吃着呢满仓?”
看到胡村长来了,赵满仓连忙放下筷子。
刚准备起身迎客,胡振华摆了摆手,坐到了板凳上。
江姗坐到赵满仓身旁,好奇问道。
“村长,您白天接待乡领导,忙了一天,这么晚了还不休息,是有啥急事吗?”
赵满仓虽有不解,但他现在顾不上胡村长所来何事。
因为心思完全在江姗刚才说的话上。
来到山河村这么多天,说好要带江姗过上好日子。
可如今却连块自己的地也没有。
也怪不得江姗今天指责自己瞎忙。
虽然胡村长帮了自己不少,对自己有恩,但分地这事,必须提上日程!
刚准备开口聊土地问题。
胡振华却先一步从包里拿出了几张纸。
“你们小两口来村里时间不长,按规定,分地这事,至少要等上一周。”
“但满仓在这次乡里调研的过程中,帮村里忙前忙后,功劳很大!”
“而且还得到了乡长的认可,因此咱们现在就聊聊分地的事!”
说着,将纸重重拍在饭桌上。
江姗一脸诧异的看向赵满仓。
怎么也想不到,满仓帮村里跑腿不是瞎忙。
这些事村长都看在眼里,甚至还要提前给自己家分地。
回想起刚才自己和满仓发火。
心中顿时充满歉意。
反观赵满仓一脸淡定的看着桌上文件。
笑着说道。
“村长,帮村里跑腿是义务,不过能提前分到地,我们也能尽快有收入,这是好事,那我就不推辞了!”
看到猴急的赵满仓。
胡振华笑着说道。
“你仔细看清楚,这可不是普通的分地协议,这是农村土地承包合同。”
听到这几个字,赵满仓瞬间眼前一亮。
这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上一世,自己也经历过这段历史。
只不过当时拿到这份合同的时候,已经是1980年以后了。
而现在才1978年!
想不到胡村长这么有魄力,在其他村子还在搞大集体的时候,弄出了这样一份合同。
真是敢为天下先!
江姗拿起合同翻了两页。
发现压根看不懂。
只能将合同递给赵满仓。
“满仓,这和普通分地有什么区别,这合同上面写的是啥意思,我咋不明白呢?”
刚拿到合同看不懂也实属正常。
赵满仓接过合同,装模作样的扫了几眼。
随后解释道。
“简单来说,就是村集体将地分给每户人家,而我们拥有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的权利!这是好事啊!”
江姗一脸震惊的看着赵满仓。
心说,他才看了几眼,咋能说的头头是道?
自己为啥看不懂?
听完赵满仓的解释,胡振华也是竖起了大拇指。
“聪明啊满仓!签了这份合同,未来三十年村里分给你的土地,就由你们两口子全权负责了,至于种什么,怎么种,你们说的算,作物不用上交,村集体也不会再支付你们工分。”
江姗瞬间恍然大悟。
随后狐疑问道。
“我大概明白了,我们种的作物不用上交,全部属于自己!但处置产品权……是什么意思?现在村集体不是不允许买卖,难不成让我们把作物烂在手里?”
胡振华笑着回道。
“签了这份合同,你们自然就拥有了交易权,在村里,村干部为你们保驾护航,在乡里,乡领导给你们撑腰!”
江姗当场傻了眼。
“我的天!还有……这种好事……”
惊喜之余,她眉头一皱。
又陷入了纠结。
脱离了村集体,没有了工分,自由交易,这不就等于是自负盈亏了吗!
这可没有之前大锅饭稳定了。
不过这种模式也代表着机遇,弄好了肯定比赚工分强!
至于日子能过成什么样,还是要看自己和满仓的能力。
赵满仓点了点头,当即回道。
“村长,不用多说了,这合同我签!媳妇,你觉得怎么样?”
江姗充满信心的点头。
“满仓,之前在赵家村你就是最能干的那一个,我相信你不会差!”
见俩人沟通完。
胡振华从包里拿出钢笔,递了过去。
“满仓,江姗,签字之前我还要说明一件事,这份合同不是村里起草的,而是乡长在调研我们山河村过程中,联合身边的干部,共同构思的想法,至于效果如何,目前还不清楚。”
江姗震惊的看着胡振华。
“乡长构思的?村长您的意思是……这份合同外地没有,只有我们乡有?”
胡振华严肃回道。
“不是咱们乡,也不是咱们村,准确来说,仅此一份,只有你们小两口有权力签!”
此言一出,就连重生的赵满仓也是一脸惊讶。
当初他接触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政策已经普及到了千家万户。
没想到这一次,自己和媳妇竟然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赵满仓深感责任重大。
但还是接过了钢笔。
面前,胡振华轻声提醒道。
“说到底这事还只是在试验阶段,风险收益并存,乡长对满仓印象不错,所以打算让你们小两口试试,如果效果好,再进行全村推广,至于接不接受,没人有权力勉强你们。”
赵满仓点了点头。
郑重其事的在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看到赵满仓签了字,胡振华也激动的够呛。
这极有可能是全乡,全县,乃至全国土地改革的第一份合同。
乡长能将地点选择在山河村,足以证明对村里的信任。
赵满仓也是好样的,没有辜负乡里和村里的信任!
既然签了字,无论效果如何,乡长那边都能有交代了!
胡振华欣喜的从包里又拿了一份合同。
赵满仓和江姗对视一眼。
还没搞懂,胡振华笑着说道。
“刚才那份是乡里的改革合同,这份是村里的承包经营权合同,不签它,村里没法给你们放地啊!”
赵满仓夫妻这才反应过来。
聊了半天地,到头来差点把正经事忘了。
江姗小声问道。
“胡村长,那我们两口子能承包多少亩地啊?”
胡振华皱了皱眉。
“啧……因为没有先例,所以也不好估算,正好,这份合同里没写具体亩数,需要多少地,你们拿着合同自己写吧!原则是尽力而为,搞太多地,你们两口子种不过来,也是浪费!”
胡振华说完,如释重负般的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
临走前嘱咐道。
“你们商量一下,填好亩数,签好名字,去大队找我就行,这事不急。”
对于改革合同而言,村里的合同确实没那么重要。
江姗看着手里的合同,掐了自己胳膊一下。
“满仓,我没做梦吧?随便填?那你打算承包多少亩啊?”
赵满仓摸了摸下巴。
“媳妇,我有个大胆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