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村代卖2

作品:《替妹当童养媳?小农女逃荒杀疯了

    “但凡事有利就有弊,村代卖也不能白给大伙跑腿、费嘴皮子不是?”


    “也就是说,村代卖要从里头抽钱,抽的钱,一部分是给村代卖的人发工钱,一部分放在我这里,作为咱村的村费。”


    村里人听着,面面相觑。


    关老爷子他们还好,自个人相信村费就是村费,可另外几户人家,听着抽钱、村费啥的,不由得心里已经在打退堂鼓了。


    “工钱不用多解释,就说村费,让干啥呢?回头开春了,犁地,和现在开荒不一样,得有犁具吧?”


    “到时候钱要够,买两三副犁具,挨家挨户轮着用。”


    “还有要是回头,天冷了,日子真过不下去了,想要借村费买粮,也是可以的。”


    秋十六唾沫星子横飞,要一次性把事白扯明白。


    “还有一个是啥,你东西送村代卖,不是就完事了。首先得村代卖的人愿意收,评估能拿出去卖,才收。再一个,要定个期限,几天没卖出去,就要还给主家,没卖出去是不抽钱的啊。”


    “至于怎么定期限,还得不同东西,有不同的章程。”


    “比如说野菜吧,最多放三天,那就是两天内卖不出去退回来,你们还能吃。要是鸡蛋,能放小半个月,就是十天内卖不出去的,退回来。”


    “还有一种情况,村代卖收了东西,结果弄丢了,或者在定期内弄坏了,导致的卖不出去,责任在村代卖,也是要给你们钱的,都明白没?”


    秋十六噼里啪啦的说,又生怕谁听不明白。


    “明白了。”下面的王家老大开口:“村长,抽钱怎么个抽法啊?”


    本来听说抽钱,他们觉得有点不靠谱,但现在知道要是卖不出去,就还退给他们,他们还能自家吃,不会亏,又有些心动起来。


    “这个嘛,不同东西是不同价格。”


    秋十六觉得有点口干舌燥了,咳嗽两声,才继续。


    “打个比方,那鸡蛋,村代卖收了,卖出去了,给村里的是两文钱三个,外面他们就是卖五文钱一个鸡蛋,十文钱一个鸡蛋,也不管大伙事了,不能回头眼红。”


    不固定抽成,是为了提高村代卖的人积极性,万一真有人,有能耐把平平无奇鸡蛋卖高价,但因为工钱少,不愿意去干呢?


    但他本身目的是,带全村人有口饭吃,也不会恶意压价。


    “但这个价格,和村里收的价格,村代卖肯定提前说明白,你们确定能接受,再给村代卖,要不是不成,可以自个去城里卖,不强迫啊,也不用担心我这个村长给谁穿小鞋。”


    “我跟大伙交个底,我弄这个村代卖,一开始是安排跟我逃荒过来的两百人,但我现在当上这个村长了,有啥事不能偏心眼子,想着要有别家愿意跟着,一起挣点钱,为过冬准备准备的就来。”


    “但要自个有能耐的,有底气的,那更好,我还能省心。”


    秋十六不说什么村代卖是为了大伙过好日子这样的话,也不说他是掏心掏肺为大伙考虑,反而是这样夹杂一点私心的话,让人听了更信任。


    甚至有的人心里会想着,两百多人都愿意这么干,自家参与进去应该不吃亏云云。


    “大概就是这些,至于村代卖收什么东西,东西价格啥的,回头你们去找关老爷子问。”


    “现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都可以提啊。”


    秋十六双手叉腰,挺直脊背。


    他们自己人肯定没啥问题,早就知道了,要问的就是另外十来户。


    “村长,这村代卖的人都有谁啊?我们能不能进?”


    问话的是柳大春。


    这人是真的脑子灵活,已经听明白秋十六的意思,再想想这两天跟着见到的,就知道这个代卖,是真的有利可图。


    秋十六乐了:“现在就六个人,人手够用,等后头缺人了,留在村里找,脑子活泛,会数数的。”


    既然是村代卖,肯定不会只用他们自个的人。


    有了柳大春开口,其他人也胆子大起来。


    还有人问,他们卖糖水的事。


    “蜜果汤可不是村代卖的生意,那是我们老家那边手艺,卖蜜果汤的也不是村代卖的人。”


    一句手艺,就让人知道了,这糖水怎么弄,肯定不会告诉村里人。


    人家也是俩妇人在卖,而不是村代卖的卖。


    这个和罐子生意一样,都是他们一伙人全权经手的,没必要和另外几户人家合伙。


    就算再想帮扶人,也不能把手艺交出去啊?


    要是等生意做大了,他们会考虑,让村里人找沙棘果,他们出钱收果子。


    这样,也能让他们赚一笔钱。


    “以后你们谁家有手艺,也一样,比如你家会做酱豆,可以自个卖,可以交给村代卖卖,但肯定不会管你咋做的。”


    秋十六说的很清楚,谁也别想占谁便宜。


    总之,这个新鲜的村代卖让全村热闹起来。


    开完会,秋十六回去歇着了,另外几户人家,也议论起来。


    “我看姓秋的不安好心,想赚咱们钱,帮忙卖点东西,还要抽钱,明明他们自个每天就去卖,顺手的事。”


    说话的是余老爷子,他这人不占便宜就算吃亏,哪儿舍得把东西拿去,让旁人抽钱啊。


    “我觉得不是,咱自个去卖柴、野菜啥的,也卖不出去啊,要是村代卖给的价格可以,就给他们卖,我在家多砍柴,正好!”王家老二为人挺实在的。


    “好个屁,听那意思,他们又不提前给钱,要是卖不出去,还给退回来,还不是赚不到钱?”


    余老爷子心里算盘打的噼啪响。


    其他人觉得不对。


    “可现在这样,咱砍柴挖野菜,在咱手里,本来也不挣钱啊?无非是拿出去给人试试。”


    要是卖不出去,村代卖的人还帮着跑一趟呢。


    除了少数一两家,对这事有看法,觉得秋十六居心不良,想占便宜以外,其他人都能理解。


    甚至还有人付出行动了,纪郎中来了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