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发现

作品:《替妹当童养媳?小农女逃荒杀疯了

    别说,这里近些日子没人来过,野菜长的很茂盛,这一丛那儿一丛的。


    秋十六捡了半筐,就靠在一棵大树底下喘口气。


    脑子里想着,他这个村长当的不行啊,咋还得亲自出来干活。


    他没见过旁的村长怎么过日子的,但可以对比一下关老爷子。


    他以前是里正,他家院子是除了王地主家最大的,家里有水田三十亩、旱田四十亩。


    一到了农忙时候,关老爷子就带着儿孙、儿媳们下地。


    但他基本是站在田里打打下手,一会骂骂儿子干活不细心,漏了麦粒,一会儿骂骂孙子躲懒,一上午净上茅房。


    再不就是顺着村里的田一块一块去看,看谁家庄稼好了,就多夸两句,问问咋伺候的田地。


    看谁家庄稼不好,就骂两句,懒汉云云。


    秋十六就属于被经常骂的,要不然他混子名声怎么来的?


    乡下地方,不好好种地,就是半个混子了。


    不是秋十六不勤快啊,种地这事,他没有爹娘教,没有兄弟姐妹帮衬,靠他一个人,真种的比不上旁人。


    什么时候施肥、浇水、捉虫,他总要看旁人。


    导致他干什么都比别人慢,有时候慢一天,次日就下雨,一下雨又耽误时间,他庄稼总是差一点。


    而后来秋十六感觉只种庄稼,实在难以养活自个和闺女,就开始跟着人干些别的活。


    什么帮赌场的人要债,什么帮贵人跑腿买东西,什么帮店铺介绍生意,从里头抽钱等等。


    都是赚辛苦钱,还不稳定,有时候也拿不到钱。


    这样一来,他的地种的更一般,彻底成了长辈们眼里的混混。


    不对,想远了,是想他要当个什么样的村长。


    要有官威,让家里人住大房子,一顿吃三个菜,三天吃一次肉……


    越想越离谱,寒风吹动,一个果子似乎是禁不住一点波澜,被吹落下来,正好砸在秋十六的脑袋上。


    果子不大,因此不是很疼,秋十六下意识抬头,才看见树上挂着橙色的、圆滚滚的、核桃大小的果子。


    “这是个啥?”


    李大郎正好过来,顺着他视线去看。


    他们以前可没见过这样的野果,还是怪好看的。


    “不知道,长这么多,不摘了可惜。”


    秋十六下意识道。


    长树上,看着也不赖,应该能吃吧。


    “要不我尝一个,要是能吃,再摘。”


    李大郎说话间,就已经动手了。


    想着这东西要是咬不动,不能吃,何必耽误功夫摘。


    秋十六瞪他:“你是不懂事的娃子啊?不认识的东西就吃,先全摘了吧,回去问问人,就知道是啥。”


    他心想,他们不认识,但本地人应该知道,等他得空去别的村问问。


    李大郎被骂了,也就憨笑两声,两人开始摘野果子。


    村里,秋嘉禾正蹲在一群娃子中间,教今个的算数。


    “一、二、三……二十一……三十六……”


    娃子们摇头晃脑的背。


    一直到了五十,才停下。


    秋嘉禾点了点小脑袋,问:“周小树,五加八等于多少。”


    周小树下意识站直了,然后伸出手指头数,越数越紧张。


    好半天,他自信道:“十三!”


    秋嘉禾用一种欣慰的眼光看他。


    “下一题,二十五加三十一等于多少?”


    这是抢答题。


    一群孩子们开始努力算。


    就这一个问题,愣是让他们折腾半炷香时间。


    “五十五!”


    “不对,是五十六!”有孩子大声道。


    “就是五十五,我借了六个人的手指头,数清楚了。”


    两个孩子很快吵起来。


    小先生秋嘉禾有点头疼,这样简单的加减,他们怎么学这么慢。


    当初哥哥教她,教了一到十的加减,直接开始教几十的怎么算,然后是百、千。


    她很快就掌握了。


    可她怎么教小伙伴们时候,发现学几十,他们就把一到十给忘了,非得挨个教。


    搞得秋嘉禾跑去请教哥哥,问他有没有别的教识数法子。


    白浔摇摇头,他就是这么学的,先生说了一遍,他就记住了。


    禾儿也是,一遍就记住了。


    看她实在犯愁,白浔想到了算盘,可算盘也要能识数才能用啊。


    而秋嘉禾一听就摆手,她买不起。


    “老大,你说是多少?”


    “五十六。”秋嘉禾有气无力道。


    她蔫巴巴的,继续教他们识数,一直认到七十。


    然后布置了五道口算题,让他们今天算出来。


    娃子们一个个愁眉苦脸,怎么题目越来越难还越来越多。


    秋嘉禾走了,她想的,下次去直播间希望主播哥哥在,可以问问他,怎么教数数。


    那个哥哥学历可高了,据说读了二十多年书。


    三沟子村的生活忙碌又宁静。


    这样的日子每个人都很珍惜,总比之前逃荒,朝不保夕要好太多。


    一直到夜色降临,秋十六他们才回来。


    每人背着两个竹筐,前头一个后头一个,手上还拎着一捆柴。


    真是一点都不肯空着手啊。


    各家的女人、老人们都出来迎接。


    “可回来了,饿不饿?我给你烧了热水。”


    “今个找到什么野菜了?你们去林子深处了?”


    找到自家汉子的女人,忍不住伸手帮忙,同时关心的问候。


    秋嘉禾也扑向了爹,抱着爹大腿,仰着头。


    “爹,你竹筐沉不沉,还有没有空档,我想坐你竹筐里。”


    前后都负重的秋十六:……


    这可真是熊孩子啊。


    秋老太太拉开孙女,帮着卸下竹筐,借着月光,这才看清,竹筐里满满当当的橙黄色果子。


    “这是个啥?能吃?”


    没错,民以食为天,大伙第一反应都是能不能吃。


    “不知道,看着挺好,就摘了两棵树的。”秋十六实话实说,又问:“闺女,你认识不?树上看到过没?”


    其实他是问,葫芦里学过没?


    秋嘉禾摇摇头,但她拉着哥哥的手臂过来。


    “哥,你认识不?”


    白浔憋出一句:“我是个瞎子。”


    可能是他听力太好,平时行走干活不受影响,搞得秋家人总忘记他眼睛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