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臭皮匠
作品:《替妹当童养媳?小农女逃荒杀疯了》 全村人高兴好一阵子。
只有关老爷子拉了秋十六说悄悄话:“朱里正没为难你?”
地契办的也太快了,不像是朱里正的作风啊。
程序然他们离开了,没人盯着,朱里正不应该卡着地契不办,逼迫他们服软或者给好处吗?
秋十六其实也挺疑惑的。
“没有,我看二沟子村的曹村长,对他倒是言听计从。”
“唉,没有是好事,就怕他又想使别的坏。”
关老爷子觉得,那糟老头不像是吃过一次亏,就老实的性子啊。
“嗯,关叔,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吧。”
秋十六看的很开。
“你心里有数就好,对了,赈济粮停了,咱的粮食是一起买的,我想着要不要继续一起吃?”
反正大伙这么长时间,吃大锅饭都习惯了。
秋十六想了想。
“还是分开吧,天冷以后,在家吃方便,再说,总有想开小灶的。”
“您不用为怎么分的事,粮食还放公中,一家给发个十斤或者二十斤的,谁家吃完了,再去取十斤,这样好记账。”
粮食是借秋老太太的钱买的回头还的时候,也可以看谁家吃粮多,谁家吃粮少,再分还多少。
关老爷子一听有道理,就应下了。
“我之前想着,还能卖土坯砖,但天越来越冷,不能下河捞泥了,不然腿不能要了。”
秋十六叹气,还说到处给人盖土坯房呢,这事也不好弄。
主要是名气没法打出去。
要是他和别的村长关系好点,请他们吃吃饭,说说这事,还有希望。
现在,那曹村长要把他当成蛇蝎一样躲避。
好在,这事不急,秋十六想着等明年开春以后再想办法吧。
“所以除了烧罐、喇叭外,大伙没别的收入来源,又没什么活。”
秋十六最后一句有点睁眼说瞎话。
是,有房子了,可大伙没闲着啊,都去地里忙活了。
可秋十六看来,又不是农忙,地里活交给媳妇或者老人呗。
“我寻思,带大伙干点别的能赚钱的事。”
关老爷子听到“赚钱”眼睛就亮了,明显是很赞同他的说法。
“啥活?”
“一队分出来,去林子里找蘑菇、野果子、野菜啥的,拿去郡城卖。”
关老爷子有点怀疑。
蘑菇,他听说过,城里人爱吃这个,能卖钱。
但什么野果子,野菜,能有人要吗?
秋十六却知道,城里富贵人家就喜欢吃点不一样的口味,试试呗,卖不出去再带回来吃。
“再分一队人,和我娘学手艺。”
秋十六继续。
关老爷子更蒙圈,不是,秋老太太有啥手艺,能挣钱啊?
他咋不知道。
秋十六咳嗽两声,只说到时候就知道了。
其实这手艺,嗯,或者说是一种种菜的法子。
是他闺女和白浔弄得。
俩孩子不是一直在认字看书吗?沤肥那本书上写了,什么腐败的豆芽水能做肥料。
白浔不知道什么是豆芽,秋嘉禾更不知道。
而过了几页,书上为了举例子,又提到了怎么种豆芽。
说种豆芽是个很神奇的过程,完全不需要施肥,因为具备了什么什么元素。
这个秋十六听不懂,记不住,他看俩孩子都云里雾里的。
包括白浔。
他都怀疑白浔那小子状元真的走狗屎运了,怎么还这点书看不明白。
白浔:……
是真的冤枉,那些化学元素,和这个时代有上千年的文化壁垒,这和状元是否聪明没关系。
总之就是,种豆芽很简单,长得很快,长出来是菜,可以炒菜。
另外冬天也能种。
俩孩子就折腾起来,但这个要用黄豆折腾,秋嘉禾知道,大人们对粮食看的特别紧,她怕弄不出来挨骂,就偷偷弄。
俩孩子自个私下也不知道啥时候鼓捣的,真的长出来豆芽了。
等长出来,俩孩子才坦白。
秋十六很相信闺女弄来的书,当时就动了想法,要是能吃,就全村弄,卖菜也能赚一笔。
“再分一队人出来,我想着,去郡城县城找找活计。”
秋十六的想法就是,多条路都试试,万一能赚到钱呢?
关老爷子听完,觉得只有最后一条靠谱一点,但也很难。
你就想吧,现在铜冶县、郡城来了那么多流民,现在赈济粮没了,肯定很多人想要找活计养活一家老小。
也就是说,现在短工不值钱,但有很多人要抢着干。
关老爷子心里不太看好,但想着,秋十六是为大伙打算,这份心多好,他不能打击,就让他试试呗。
“行,是不能坐吃山空。”
秋十六笑了笑。
“我还想另外几户,也参与进来。”
他现在是村长了,不能一直顾此失彼啊。
只带着自己人赚钱,不管其他几户,咋也不像样。
关老爷子看了他一眼,觉得这小子是越来越长进。
“人家要是不愿意……”
“不愿意就算了,我就统一说一嘴,可不强求的。”
秋十六也明白,柳大春他们对他信任还不够,指不定人家觉得他的法子没用,不愿意跟他白折腾,费时费力的。
关老爷子见他拎得清,就满意了。
“还有啊,你加人进来,这干活的钱。”
虽然他觉得不挣钱,但万一呢?
以前他们赚钱都直接算公中的,简单好算,现在咋弄啊?
这个问题,秋十六也想过了。
“按照人头算?”
关老爷子眉头紧蹙,有点不乐意:“欠你娘的钱,还没还,你要是赚了钱,全给大伙分下去,那猴年马月才能还钱啊?”
也就是说,公中不能没钱。
再说了,按人头这事不行啊,比如豆芽吧,以后卖了,秋家是出手艺的,他们应该拿大头啊。
秋十六也觉得,有点不对,他的目的是把人聚集起来,一起做事。
人心要齐,就要有共同财产。
可以看看大伙,逃荒一开始,你家和他家那都是有矛盾的,一点小的事都不愿意让。
现在不一样了,唠嗑总是说我们我们的。
一看心态就不一样了。
一老一少这事没商量下来,于是决定多找几个大聪明一起来。
秋嘉禾、白浔、秋老太太、关大郎、钱串子……
就一起坐在炕上。
钱串子听完,第一个觉得不对的。
“十六啊,你当村长是应该照顾另外几户,但有个词叫亲疏有别。”
“不是让你优待俺们,是说,关系远近不同,你要拉一把的方法就不同。”
这两句话说出来,所有人瞪大眼看着他。
不是,这有点不像钱串子说的话,他什么时候这么聪明了。
钱串子嘿嘿一笑。
“就像你做买卖,卖东西,来客人是和你关系真好的,你给他个成本价,不赚他钱也乐意。要来个关系一般的,但又认识的,抹不开面子,你给他少两三文,人家也觉得你关照了。”
“这和你要干的,就是一个意思。”
秋嘉禾的小眼睛里都出现崇拜了,钱叔说的好有道理。
白浔也很意外,他以为村里最有智慧的就是十六叔,其他人是听命行事。
现在他好像收到重大的冲击,是他夜郎自大了,不能看低了每一个人。
他们都有自个的智慧。
“按照你的想法,要是钱平分,肯定不行。”
“你带队的人,应该是各家汉子,但总有人家没壮劳力,或者没法参与的,他们在村里干活,一直分不到钱,那你想带全村挣钱的想法,不就偏了?”
钱串子腰背挺直,头一次被这么多人关注,他脸通红,骄傲的不行。
“你要是想着,给干活的人算雇佣,给工钱,也是不行的。”
“因为你三个买卖,不一定能赚到钱!”
“要是赚不到,你怎么给人发工钱,总不能赔点吧?”
不得不说,钱串子真的说点子上了。
要不然秋十六和关老爷子刚才商量不下去,就是卡这里了。
“那你说咋整?”
秋十六亲自给兄弟倒了一杯白开水。
他早知道,要论赚钱上头道道,钱串子真是有一手,脑子赚的很快,没想到这小子看问题这么透彻。
“简单。”
钱串子喝了口水,还猥琐的眯眼。
有兄弟的都懂,兄弟的伏低做小,男人的人生巅峰。
“先说采蘑菇这事,你可以让全村采,说说试试卖钱的事。”
“同时,组织咱们的人去弄。”
也就是说,村里其他几户,还是别直接放进来。
“回头要是没挣钱,咱们就自个吃不亏,要是挣了钱,村里其他人家想加入,就给他们定规矩。”
“可以带他们卖,由我们带着卖出去的,咱们要从里头抽一部分钱,卖不出去的,给他们还回来。”
“你是说,等后面干好了,咱们自个也用这个法子?”
秋十六多精明,一下就听出来了。
钱串子点点头,要是村里人都加入,就弄个固定的摆摊卖东西的队伍。
他们不采蘑菇,什么也不弄,只管卖。
回头就是赚了钱,分成三份,一份在公中,一份给卖东西的,一份就是给采蘑菇的。
秋十六明白了,豆芽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
但豆芽手艺,其实他不想给村里另外几户,这肯定要分个里外拐。
但不代表不能带他们赚钱,种豆芽要黄豆,可以把黄豆的事交给他们。
这种事,真是一通百通,往上面套用就行了。
关大郎听了半天,忍不住问:“然后呢?村里人明知道我们抽钱,还愿意让我们代卖吗?”
都知道能卖出去了,不会自己卖吗?还能多赚点。
“关叔,他们要是自己卖赚到钱了,肯定不会找上我们啊。”
秋嘉禾开口。
关老爷子嫌弃看了儿子一眼,知道他肯定只听懂一半,而其他人都是明白了的。
唉,以前也没觉得儿子这么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