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父女

作品:《穿越五零:带着弟弟当军嫂

    同样忧心忡忡的还有马明瑜。


    她几户每天都要去河边看看,看看河里的水位,等到看到河里原本舒缓的水流只剩下浅浅的一层,她就明白,历史的车轮,已经按照既定的轨迹,开始了。


    她很无力,但是也只能是束手无策的看着,看着河里的水一点点的变少,看着地里的庄稼因为缺水变得越来越蔫,更是有些地方已经出现吃水困难的问题。


    马明瑜翻来覆去的睡不着,家里现在靠着她爸马顺的工资,还有每一个月的定量,日子过的紧紧巴巴,至于有赵盼娣,自己在药园子里种的那些草药,挣得钱掐在她自己的手里,她从来不拿出来用在这个家里,甚至还经常偷偷地把家里的粮食藏起来,这让马明瑜觉得非常不理解,也更加的反感这个做妈妈的。


    马明瑜睡在上铺,周围用布帘围了起来,下面睡着两个弟弟。


    马明瑜的大弟弟马明珞听到睡在上面的姐姐还么睡,就小声的问道:“姐姐,你怎么还没睡呀?”


    马明瑜没想到弟弟也还没有睡着,就说:“姐姐在想,咱们一家的定量,整天不够吃的,要怎么过日子呀。”


    马明珞就说:“不够吃的就给老娘写信,让他们给咱们寄粮食过来,反正,前几年咱妈往老家寄了那么多呢,这会咱们不够吃了,就得找他们要才行。”


    马明瑜轻轻的笑了笑:“明珞啊,你说的简单,东西只要不在咱们手里了,那就不算是咱们自己的东西,现在这个世道,最重要的就是粮食,你说让他们给咱们寄回来,他们就能给咱们寄回来吗?不可能的。”


    马明珞就说:“那让咱妈拿钱去买去,我可是知道,前些日子她又卖了不少的钱呢,她的钱不留着养活咱们,难道还要养活别人吗?”


    马明瑜没做声,马明珞自己的声音却变得很颓丧:“她可不就把自己的钱养别人吗,她娘家的侄子要吃肉,她娘家的侄子要上学,她娘家的侄子还要穿新衣服。”


    马明瑜轻轻地嗯了两声,然后说道:“你知道就好啊,咱爸的钱,咱们自己攥在手里,千万不能让她拿了去,拿了去就不是咱们家的了。”


    马明珞说了一声知道了,然后卧室里面就没有了声息。


    家属院里面孩子多的人家,很多在院子里加盖一个厢房,其实也是不够住的,但是最起码能让家里的男孩子跟女孩子分开,不住在一个屋子里,马明瑜家里,因为赵盼娣一心的扑在挣钱寄回娘家这件事情上,对盖房子这事从来就不上心,家里三个孩子依旧是只能住在一间房间里,家属院里面有些嫂子也跟她提起过这个事情,赵盼娣不屑一顾,总是说什么亲姐弟住一个房间没有什么。


    这是马明瑜无比憎恨赵盼娣的地方,就好像,她生了这三个孩子,也只是为了应付而已,她生的 孩子,不是她的孩子,只是她生活中不能少的一个物件,虽然她对两个儿子看起来还行,那也只是因为儿子能够让她在婆家人面前站直腰杆子,如果两个弟弟都是女孩子,估计赵盼娣不用婆家人踩她,她自己就会弯下腰。


    马明瑜一直告诉自己,不要太在意,赵盼娣也是深受糟粕思想迫害的人,但是,时间长了,发现赵盼娣是个油盐不进的人,马明瑜还是有些灰心丧气。


    几次交手下来,马明瑜也明白,如果闹得太难看,家属院的这些大娘婶子们甚至是爸爸的那些战友们,还是会对她有看法,马明瑜就想把这困难的几年熬过去,然后赶紧考上大学离开这里,离开这个让她毫无办法的母亲。


    至于马顺这个做父亲的,身上带着传统父辈的大男子主义,在他们的思想中,男人就要在外面打拼,家里的大小事情,都是老婆来处理,至于孩子,教育孩子那也是另外一半的事情,他们只需要拿钱就好。


    但是,慢慢的,他发现他的家庭跟别人的家庭,或者说,跟他认为的理想中的家庭不一样,老婆是个只想着获得娘家婆家认可的人,三个孩子,大闺女却是是个人才,因为大闺女,马顺被领导表扬了好几回,更是被周围的战友羡慕,但是,这个女儿啊,在家里也太强势了,她不仅把自己管理的很好,把两个弟弟管理的懂事听话爱学习,她还要把父母也给管起来。


    马顺正好开了卧室的门准备要去外面上厕所呢,听到对面孩子的对话,静静的站在暗夜里面,最近的异常他怎么会不知道呢,他就是不善于观察周围的环境,战友之间的谈论他也知道,真像女儿说的那样,万一大旱,粮食不够吃了,他要怎么办?


    马顺顾不上再去上厕所,回了卧室,把正在酣睡的赵盼娣推起来。


    赵盼娣不耐烦的坐起来:“三更半夜的,你要做什么?”


    马顺小声的问她:“咱们家现在存下来多少钱了?”


    听到钱这个非常敏感的字,赵盼娣没好气的说:“咱家有多少钱我哪里知道,家里的钱你让你闺女管着,每个月就给我几块钱,我哪里知道现在咱们家有多少钱。”


    马顺没做声,看时间已经到了后半夜,去外面上了厕所回来直接睡觉。


    第二天做早饭的时候,马明瑜看着已经吃掉不少的粮食,心里叹气,马顺这个时候站在厨房门口,问马明瑜:“明瑜啊,咱们家现在还有多少粮食多少钱?”


    马明瑜走到厨房门口,看了看外面,拉着马顺走到专门放粮食的大缸面前,小声的说:“粮食的话,还有这么两大缸,至于钱,你每个月的工资我存了一份,我自己的稿费还有师部发的奖金,学校发的奖金,我另外存了一份,你的工资,现在存了一千出头,我那边,也就是八百块。”


    马顺这才稍微的放了心,对马明瑜说:“你可要把钱都存好啊,别让你妈知道了,如果定量不够,你就去附近的村子买些回来。”


    马明瑜摇头:“爸,买粮食的话太出风头了,现在谁家都不够吃的,别人家能用有限的粮食糊弄,咱们家也能,我平时跟弟弟去山脚下弄点野菜回来,加上每个月的定量,差不多先这么糊弄着吧。”


    马顺想到虎头虎脑的俩儿子,不想让孩子们跟着吃苦,马明瑜就说:“爸,咱们不知道这旱情要持续多久,今年的粮食靠着河塘的水,能收回来,明年怎么样,后年怎么样,谁都不知道,咱们现在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我跟俩弟弟您就不要担心了,您就看好我妈,别让她把咱们的救命粮想着法的抠摸着往娘家婆家寄就好。”


    马顺摸了摸鼻子,低低的应了一声,马明瑜继续说道:“她是你的妻子,你有教育她思想进步的责任,爸,你们以后要在一起过几十年的日子呢,你就没想过跟她好好的沟通,交流,让她能够在思想上跟你同频?”


    马顺迟疑的问道:“啥叫思想上同频?”


    马明瑜叹了口气:“对于一件事情,你们俩能够想到一处去呀,比方说,你觉得咱们家的粮食,就应该存下来,先让咱们家的人吃饱了,然后才能去接济别人家。”


    马顺哑然失笑:“闺女,你觉得可能吗?就你妈现在这思想,我能把她的思想给扭转过来,我直接去做指导员,做政委就好。”


    马明瑜不赞同的说:“爸,其实你就是太懒,这个懒,不是说你行动上不想动弹,而是说你思想上有惰性,你觉得这事不好办,你就不去想办法解决,而是人要有这些问题继续恶化下去,我妈变成现在这样, 你也得负很大的责任。”


    马顺挠头:“闺女啊,咱们家属院这么多男人,不都是这样的吗?”


    “谁说都是这样的?你看看人家小满婶子家,看看小满婶子的男人是不是你这样,你们自己懒,还给自己找借口,找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