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合同
作品:《穿越五零:带着弟弟当军嫂》 小满的意思,是先跟药厂签订合同,按照药厂的需要种植药材,这样他们家属院这边风险会小一些,但是药厂那边,则是按照他们原来的模式,交一批药材结一批钱。
小满拿出自己做的计划书,递到颜清俞手边:“颜厂长,这是我做好的计划书,请你看一下。”
颜清俞拿过小满手写的计划书,首先看到的是那一笔铁钩银划的字,心里赞了一声好字,待到看清楚内容,很新颖,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把农场下辖的药材种植园描绘的花团锦簇,虽然知道这个药园目前还没有正式开始种植,但是不妨碍小满带着蛊惑性的描述让颜清俞对这个药园起了很大的兴趣。
“颜厂长,这就是我们农场将要投入兴建的药园,其实也是没有办法,驻地在山里面,家属院跟县城距离比较远,家属院的嫂子们除了照顾家庭,没有什么能挣钱的渠道,就靠着一个人的工资,家里还要养活,还有老家的父母要奉养,日子过的实在是艰难,我们师长也是心疼家属院的女人孩子,根据当地的植被特点,又争得军区领导的同意,才给想了这么一个挣钱的法子。”
颜清俞认真的听着,旁边厂子另外两位领导也是 听得认真,小满继续说道:“我们家属院的嫂子们,个顶个的坚强,有些是支前的模范,有些参加过老家那边的游击队,还有的做过潜伏工作,嫂子们也是为了建设咱们这个国家立下汗马功劳,为了家庭,又带着孩子们去了家属院,几位领导,我们现在很艰难,所以才求到领导们这里,还请领导们看在嫂子们的面子上,拉我们一把。”
后勤的同志没想到小满会这样低声下气的跟药厂领导们说话,都是为了家属院的嫂子们跟孩子们,再想到小满同志打了野物都想着家属院的孩子们,就知道小满是真心实意的想要让家属院的嫂子跟孩子们日子过的更好。
一直坐着没有说话的上了年纪的领导对小满说:“同志,我也是当过兵的人,解放之后,因为伤才被安置到这个地方工作,你说的情况,我也从一些战友的联系里面清楚,只是像你这样,自己出来联系工作的很少。”
小满笑着说:“嫂子们对我很好,我也是心疼孩子们,就说我这次出来,嫂子们不舍得给自己花钱,拜托我去百货公司给孩子们买鞋子,您说,我既然有这个想法,我们驻地的领导也支持,军区的领导更是破例支持我们,我怎么能不来这里拜访几位领导呢?”
药厂的领导哈哈的大笑,然后他们厂最大的那位领导,就是跟小满说他也是从部队出来的那位,对小满说:“我同意你们的提议,可以按照你讲的,给你们定金,当做启动资金,再帮你们联系省农校的老师,请他们帮你们提供种子。”
小满没想到竟然这么顺利,当即就站起来,对着桌子对面三位领导深深地鞠了一躬,颜清俞赶紧站起来,要去扶一下小满,小满摆了摆手:“我在这里代表我们家属院的嫂子们谢谢几位领导,您放心,我们一定会把药材种的好好的,我们是军嫂,我们的另一半在保家卫国,为了支持家里的男人,对得起我们跟男人一起守护的那身军装,也得对得起你们给予的信任。”
细细的商量过合同的细节之后,药厂跟小满当场签了合同,药厂给了定金。
看着厚厚一摞钞票,吴思允,也就是后勤的那位同志,觉得整个人都麻了,他还没有反应过来呢,小满同志就把合同签好了,定金也拿到手了,后面只需要跟省城农校的老师联系,种子到手之后就开始种。
婉拒了颜清俞请吃饭的提议,小满跟吴思允提着装钱的包,上了吉普车之后,就直接去了军区招待所。
车上,吴思允对小满说:“嫂子,没想到事情这么顺利。”
小满轻轻地笑了一下,对吴思允说:“其实军区领导前期也给咱们做了一些工作,如果没有领导的支持,药厂的领导不会跟咱们签订这么一份合同,先给定金,后面再去收药材,估计这样的合作方式,他们从来没有做过,其实也是因为对军区领导的信任,才会这么信任我们。”
司机郑立生却是看着被吴思允抱在怀里的包:“这么多钱呢,咱们带着安全吗?”
小满想说很安全,还没有谁能从 她的手里抢走东西的。
吴思允又使劲的抱了抱:“应该是没有问题,咱们这是军车,一般没人来找事。”
小满没有在意,对吴思允说:“这些钱你保管,回去之后就入后勤的账目,这些钱要给种药材的嫂子们发工资,还要购买种子。”
吴思允使劲点头,然后非常敬佩的说:“小满同志,你真是厉害啊,三言两语的,就把事情给办成了。”
小满只是笑了笑,看时间还早,小满就说:“家属院的嫂子们 托我给孩子们买鞋子,咱们回去正好路过百货公司,我去买了鞋子放车上,咱们明天吃了早饭就往回赶。”
吴思允看小满肚子已经凸出来了,就问小满:“小满同志,你自己一个人去行不行啊?”
小满点头:“没有问题,你们在下面等我一下就好。”
吉普车停在百货公司楼前,小满下了车之后,提着一个背篓,背着自己的包就进了百货公司。
找到卖鞋的柜台,小满看到一个四十来岁的女售货员站在柜台后面,很客气的说:“同志你好,我想买一些孩子穿的鞋子。”
售货员看着小满的肚子,点了点头:“好的,需要什么码数的鞋子?男孩子还是女孩子?”
小满就从斜背在身上的挎包里面拿出那个记着人名还有码数的本子:“同志,按照这上面的码数还有孩子的性别帮我找一下可以吗?”
售货员看着写满了名字还有数字的本子,很惊讶,小满解释:“同志,这是给我们驻地家属院的孩子们买的,我们那里距离最近的县城也有几十里的山路,出来一趟不容易,嫂子们听说咱们省城百货公司的东西质量好,做的又好看,趁着我这次来省里办事,就托我给孩子们买双鞋子回去,孩子太多,我怕记不住,就写在纸上。”
售货员想了想,说:“同志,你买 的有些多,我给你找领导申请一下,咱们去仓库看看,直接从仓库找好不好?”
当然好了,小满谢过之后,售货员喊了一个同事过来帮着她看柜台,她带着小满去了这栋楼后院的院子。
院子里有一栋二层的红砖小楼,小满跟着售货员往那边走,跟售货员闲聊:“大姐贵姓呀?”
售货员笑着说:“我呀,我姓王,原来就在百货公司上班,后来公司合营,留下继续在这里工作,你们带着孩子去随军,日子过的挺苦吧?”
小满笑着说:“王姐,日子过的苦,可是孩子们能每天见到爸爸,苦点也值得,家属院的嫂子们很多没有工作的,手里有点闲钱,先紧着孩子们,自己舍不得买点衣服鞋子打扮打扮自己,我这次来省城,就是军区领导帮着我们驻地农场搞了一个中药材种植园,让家属院的嫂子们能挣钱贴补家用的。”
王姐听了,拉着小满停住脚步,小声的说:“待会我把你的情况跟领导说说,从我们仓库给你们找点残次品的布料,都是好料子,就是因为淋了雨或者是印错了花色,不能当正品卖,就当成残次品处理。”
小满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这些轻纺产品可是按照计划分配到各个地方的供销系统,然后由供销系统统一分配,有些东西,还没到乡镇一级的供销社,就已经跟被分配完了。
王姐 继续说道:“我儿子也是当兵的,儿媳妇带着孩子跟着我们在这边生活,两口子结婚好几年,一直两地分居,这里面的难过,外人哪里知晓?姐心疼你们这些军嫂呢,这事要能成了,就当是姐给我们家的孩子积攒福报。”
小满抓着王姐的手,使劲晃了晃:“姐,你就是我们的亲姐,您放心,回去之后,我就跟家属院的嫂子们说说您的善心,日后谁要来省城,一定来这里好好的感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