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朗朗书声

作品:《科举改变生活,穿越古代中状元

    “兄长,你现在也不能闲着,这件事必须有个说法,不然就算将来缺粮解决了也有后患。”楚云收好白玉镇纸立刻一脸严肃地对刘彦海说道。


    楚云的一句话彻底让刘彦海蒙圈了。


    这家伙还真是收钱办事的标杆啊!


    白玉镇纸刚收下就开始为自己着想了,总算是进入正题了,不过代价稍微大了一点,他现在不知道应该高兴还是伤心。


    “你马上派人把城中的粮商和粮库的官吏都抓起来,告诉那些粮商他们可以行动了。”


    “好!”刘彦海立马喊来一个心腹安排抓人。


    “那接下来是不是想办法平息一下民情?”


    “你准备拿谁开刀?或者说你想把谁宰了?”


    “啊?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为兄对你可是情真意切,绝对没有伤害你的意思!”刘彦海拍着胸脯保证道,心里却是在想,白玉镇纸都送出去了,还能怎么办?


    “想要快速平息民情,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两个替罪羊出来杀了,不过这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没有粮食,你就算把所有的粮商和粮库的官员杀了都没用。”


    “我不是那个意思,现在秋粮收得差不多,只要我让人把秋粮云锦粮库,民情自然就安定下来了。”


    “不行!如果那样之前我们做的就全都白费了,秋粮在原地不动,放出话去,说这些是给边军准备的军粮,不能动,顺便把边关提前运粮的消息一道放出去。”


    刘彦海整个人都傻了,他没想到楚云竟然出了这么一个主意,这不是火上浇油吗!


    不过现在他已经在楚云的贼船上了,只能按照楚云说的去做,心里不住祈求满天神佛,从玉皇大帝到孔圣仙师,只要是能想到的土都求了一遍,保佑他这次能渡过难关。


    “不过也要准备好军粮,这件事千万不可耽误,可以提前将军粮运到大河码头,不过要注意保密。”


    “运多少?”


    “边关总共需要多少粮草?”


    “差不多十万石。”


    “你还真是算得够精准的,当初是不是准备用这十万石军粮的事收拾咱大伯啊!”


    “没有,绝对没有!”刘彦海指天发誓道。


    “没关系,现在已经不重要了,那就把十万石都运到码头,等边军自己押运。”


    “军粮本来就是他们自己押运。”


    “不一样,虽然只是少走了几百里,可他们能直接装船运走,少了不少麻烦。你还能和边军结个善缘。”


    “切,谁稀罕和那群丘八打交道。”刘彦海前边还点头附和,听到楚云说和边军结善缘就立马露出一副不屑的表情。


    “兄长,你将来是要出将入相的,自然要和军队关系稍微好一点。”楚云嘴上奉承道,可心里却不这么想。


    “也对。”刘彦海想了想觉得楚云说得有点道理,虽然出于读书人的骄傲,他们不愿意和那群厮杀汉有交往,可试问任何一个读书人,谁能拒绝出将入相的诱惑呢?


    “可是十万石秋粮都运到码头,我们手里就只剩下两万石了,加上城中的库存最多只够两个月,来得及吗?”


    “两个月?足够了!”


    在知府衙门赤果晚饭,楚云背着满满当当且沉甸甸的书包坐上了刘彦海给他准备的马车,在刘彦海噙满泪水的注视下,楚云挥挥手回家了。


    第三天难得刘彦海没有来找他,也没有派人骚扰他,可楚云却没有一点休息,因为亭翁给他留的家庭作业他还没完成呢。


    经过一整天加大半个晚上的疯狂冲刺,楚云终于完成了,心里却不住吐槽,不是说家庭作业是二十世纪意大利人发明的吗,怎么亭翁也会啊。


    次日一早,楚云在强大惯性的影响下顶着一对黑眼圈起床洗漱,刚打开门就看到方清扬家的牛车已经等在那了。


    “你这是怎么了?难道是为了城中缺粮的事发愁?”方清扬关心地问道。


    “差不多。”


    “我家倒是有些存粮,如果你家有困难,我回头让人给你送点过来。”


    “不用了,家里的粮食够吃,昨天写作业写到丑时,我先睡会。”楚云说完靠在车厢上补觉。


    “坏事做多了睡不着觉了?”亭翁看到楚云顶着一对黑眼圈开口说道。


    “还不是你害的。”楚云随手抓起亭翁面前的包子塞进嘴里说道。


    “楚云,那是先生的早餐。”虽然对楚云和先生这种没大没小的相处模式见怪不怪了,可这种直接抢先生早餐的事他觉得还是有必要提醒一下。


    至于是否管用方清扬也不抱任何希望,反正楚云也不会听,先生也不会怪罪。


    “怪老夫没帮你?”亭翁似乎有些意外地问道。


    “不是,是你留的作业太多了,昨天丑时才写完。”


    “哼,还不是你整天不务正业。快吃,吃完了赶紧去书房!”亭翁气得把手里的碗种种放在桌子上,气呼呼地转身离开了。


    只是亭翁离开的时候顺手把楚云的书包也拿走了。


    “都凉了,我再给你们拿几个热的,还有米粥。”春娘掩着嘴轻笑着说道。


    “师娘你给介休兄拿吧,我得赶紧去书房,不然老头子又要找我麻烦了。”楚云说着将亭翁碗里的米粥一口喝完,抓起一个包子朝着书房跑去。


    楚云进来的时候亭翁正坐在那生闷气,他没有上前,只是默默走到自己小书桌前坐下,让他意外的是他眼前竟然放着一本《大学》,他打开看了一眼就愣住了。


    在印刷整齐的书本上,用红笔标注好了断句用的符号,并且在每一句旁边都用蝇头小楷标注了释义,楚云心中一暖,转头看看还在那呼哧呼哧生闷气的亭翁,轻声开始阅读起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不对!”


    “嗯?怎么不对了?”


    “圣人之言不能简单地依照断句诵读,要明白其中要义,然后由心而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楚云听到亭翁抑扬顿挫地朗读,似乎明白了什么,看着书上的原文,再看看旁边的释义,然后按照亭翁所说开始由心而发朗读起来。


    只是他没看到,亭翁听到他第二次的朗读后,眼中先是一惊,然后被怒意取代,再次坐在那呼哧呼哧生闷气。